放慢脚步,让学生在细微处感知音乐教学的无限性

时间:2022-07-04 12:42:44

放慢脚步,让学生在细微处感知音乐教学的无限性

著名教育家张文质先生曾说过:“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慢,需要平静和平和;慢,需要细致和细腻;慢,更需要深入的思考和智慧的表达。”的确,初中音乐教育也是如此,它的变化是缓慢、细微的,很多音乐内容都需要师生沉淀下来,慢慢地观察、了解、体验、表现继而生成,因此它更需要生命的沉潜和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感受。

如何在日常的音乐课堂中放慢脚步,进行教与学的互动?下面试以初中音乐课“走进歌剧”为例,谈谈教学中具体哪些领域如何放慢脚步,最终启发学生多元的体验和认知。

一、启发式“慢陈述”,在教师充分的讲述中引发学生思想的微动

就音乐课堂现状而言,陈述的方式多种多样,有快似“机关枪”式的赶场陈述,典型特点是陈述教师充当表演主角,学生缺失有效聆听与吸收;有“蜻蜓点水”般的粗浅陈述,易导致学生对所学内容雾里看花,模糊之间不能形成音乐与学生间的思想互动;更有随意任性的陈述,极易使学生形成错误见解。

这里的陈述主要是指对知识性内容的精确陈述,即在音乐课堂中,根据学生一知半解的现象、音乐作品,音乐知识等需要教师进行及时有效的陈述。启发式“慢陈述”要求教师发挥陈述技巧性,更关注将陈述过程巧妙设疑,使其转化为一个启发过程,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随着教师的启发进行思考、联想、生成,因此在这一看似教师唱主角的慢陈述过程中,学生的各种随机的想法已经在聆听中悄然诞生。

【案例1】走进歌剧――启发式慢陈述课堂实录

这节课的知识目标是:通过欣赏《饮酒歌》及《卡门序曲》,使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歌剧及歌剧以音乐为主的特点,并能理解回旋曲和序曲。因此在教学初始首先得让学生清晰的了解什么叫歌剧。

我没有直接抛出概念,而是运用“慢陈述”的手法让学生自觉地在体验中发现。一上课我指着大屏轻声地问:“如果你置身在这样辉煌大气的剧院里,你这会儿最想看到的是什么?”紧跟着学生的回答,我继续缓缓地表达:“你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一组图片,他们在表达什么?”启发到这里,也许是学生的情绪还没有完全集结,所以观察结果可想而知。不急,我继续点拨,到“再仔细聆听对照”,轻轻播放《饮酒歌》片段时,我才不紧不慢地设疑道:“这属于什么艺术表现形式?这种演唱形式跟以往我们所熟悉的当然是不一样的,所以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舞台表演艺术。”我在引导学生慢慢体验、观察的陈述中,大家初次接触的艺术表现形式――歌剧自然流畅地被学生接收并引发了探索的兴趣。

由以上实践可以看出,启发式“慢陈述”的进行要注重两个关键点:

1.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地表达

教师根据所执教内容,应较全面地了解该内容的难易度以及学生认知的基础点在哪里,尊重学生现有的欣赏水平。对学生疑惑未知的音乐现象切勿急躁地推出,可以运用“由表及里”的“启发式陈述”进行循序渐进的表达,一步步追随学生的思维,推进他们的认知,真正使学生在课堂中由教师的表述细化为自己的思考理解各种未知的或模棱两可的音乐现象。

2.有意识地“设问+留白”

启发式陈述不等于教师不停地提问、不停地描述,而是指其表述略快于学生的思维,即“引导性语言+适度的留白”。师者在慢陈述中给学生指明一条正确的观察、理解方向,而学生在教师适度的留白中完成自主的思考,由此生成的认知是一种更强烈与记忆深刻的内心体验。

所以,这里的“慢”既是缓缓道来的从容的慢,又是顺着学生思维的“顺藤摸瓜”式的逐级体验的慢,更是教师故意制造“悬念”和学生急于想了解这两种矛盾冲突中的慢。启发式“慢陈述”,它给予学生一个更好的聆听、理解与表达的过程。

二、情境式“慢欣赏”,经典作品巧妙表达激发学生思想的碰撞

“走进歌剧”的教学目标、技能和方法:通过感受《饮酒歌》及《卡门序曲》的音乐情绪、主题的对比、演唱及律动让学生了解音乐元素,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

作品有着超越画面的思想深度,学生往往好奇于表象而无力透过音乐去发现作品的精髓,因此传统的灌输式讲解会产生教师导出知识快与学生消化慢之间的矛盾冲突。为了避免上述状况,笔者实践了情境式“慢欣赏”,把大师的音乐作品借助一定的情境慢慢呈现在学生眼前,经典作品的巧妙表达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了学生思想的碰撞。

【案例2】走进歌剧――“情境式慢欣赏”教学片段

课堂中,教师可采用截取视频分段欣赏的方法来区分咏叹调和宣叙调。让学生置身在剧情中初听音乐第一幕唱段来体会男主角的演唱形式极其特点,理解他的心情如何;复听第二段体会女主角做何回答;再听第三段体会客人们的表现怎样,音乐如何体现。

欣赏作品时,教师可以这样组织文字:当时男主角阿尔弗雷多在女主人公薇奥莱塔举行的宴会中举杯祝贺,用歌声表达对薇奥莱塔的爱慕之心,薇奥莱塔也在祝酒时作了巧妙回答。第二段结尾处两人的对唱表达了他们互相爱慕之情,最后一段客人们的合唱也增添了这首歌的热烈气氛。这首单二部曲式的分节歌以轻快的舞曲节奏、明亮的大高色彩及六度大跳的旋律动机贯穿全曲,表现了主人公对真诚爱情的渴望和赞美,充满青春的活力。同时又描绘出沙龙舞会上热闹、欢乐的情景。

由这一课堂实践的有效达成,我发现情境式慢欣赏的开展要注意以下细节:

1.精炼欣赏作品,凝练欣赏语言

“快餐式”课堂的欣赏常有铺天盖地的作品与图片信息,而有效的慢课堂则要求教师充分做好课前存精去粗的工作。教师要善于在海量的信息中选择最能体现教学重难点作品进行呈现,这里不需量的证明,而是质的保证。教师要善于捕捉作品中传达的音乐信息,再根据自身素质凝练欣赏语言,以少胜多,以集中性的体验促进学生更深刻的感知。

2.控制语速,把握好教学的节奏

教师进入课堂角色中,切忌心太急,要善于调节情绪并运用舒缓的语气慢慢地道出欣赏内容,这种“涓涓细流”式的欣赏方式会以教师自身的语态信息传达给学生自信、专业、坦然的气质,并能营造出宽松氛围,用以放松学生的心情,让他们更愉悦、更坦然地融入情境欣赏中。

3.巧妙设疑,增强学生的好奇心

初中阶段的学生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慢欣赏的过程需要教师智慧地领悟哪些音乐作品足以让学生好奇,并对症下药地巧妙设疑,慢慢地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一旦引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的描述也开始变得丰富而多元。

三、变化形式“慢互动”,在体验中生成学生自觉、有价值的发现

音乐课堂中有效的互动,非常符合新课改的精神,并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但事实上我们也看到了很多“虚互动”,即互动似乎只是为了给流水型课堂增加点浪花闪闪的变量,使学生成为教师引领下集体的表演者,昙花一现的热闹之后未必能让学生收获“音”和“乐”。笔者从“走进歌剧”这一课,根据学生的认识进行变化形式的“慢互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音乐课堂教学切忌浮躁,时下热闹却不求教学深度的“满堂问”就是一种流行的通病。真正关注学生,音乐教师应该保持一种静心态,踏踏实实地研究教学内容,认真刻苦地钻研教材,关注、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悉心备好音乐课的过程中,凝练每一个课堂中会出现的问题,避免任性的提问、糊涂的应付和潦草的收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要抓住机会及时追问,确保在师生的互动中挖掘学生有质量的感悟。

在“走进歌剧”一课的具体教学中,笔者重点呈现以下几类问题:

其一是“体验式提问”。如在聆听了作品之后,笔者问:“这段音乐带给你哪些独特的感受?”遭遇课堂冷场之时,继续启发道:“说说你最直接的想法吧,一个词或者一句话都可以。”不强调丰富的描述,而是用追问式慢对话克服学生无从表达或羞于表达的心理,从简单的形容到开始慢慢的呈现想法,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二是“发现式提问”。笔者在具体分析了作品之后,又抛出了问题:“这段音乐作品用了哪些乐器演奏来达到这样的效果的呢?”这个是需要学生仔细聆听才能回答的。有的学生能回答而有的会说错,这时候把容易出错的乐器音色作一个对比,学生马上会领悟。

其三是“质疑式提问”。“为什么要用这些乐器,如果换了效果会怎样?情绪会怎样变化?”在此课的尾声部分,笔者鼓励大家畅所预言。

可见,尝试追问式慢对话,可以更好地直面学生的内心,真正实现音乐与心灵的沟通。

四、反思

1.放慢脚步,更应关注学生的现有认知

作为教师,在这一课的实践中,笔者深深地感受到只有把自己放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揣摩、领悟学生对每块音乐学习内容了解的深浅和感兴趣的程度,才有可能在大量的相关学习内容中站在学生的层面选择经典的欣赏作品,组织合理的学习方法,呈现学生感兴趣的创作内容。可以说,放慢脚步的课堂就是为学生量身订做的课堂。

2.放慢脚步,更需要教师精炼教学内容

试想,内容多了,教师怎么可能放慢脚步。作为一线教师,我在常年的教学中也经历过一段特殊的时期――内容多了还想多,恨不得把所有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都在40分钟里传授给学生。但这种看似完美的想法最后有没有在学生增量的认知上得到体现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所以,放慢脚步的关键是教师,教师得学会牺牲,牺牲那些繁杂而无谓的东西,精选出不含水分的内容,然后才有可能在40分钟里慢慢地和学生共同感受音乐的美好。

3.放慢脚步,不等于忽视课堂的节奏,以慢取代一切

放慢脚步不是以慢取代一切。音乐教学不是“蜗牛式”的闲庭散步,还是要注重一定的课堂节奏。就如上文描述的那样,使学生从无到有慢慢地欣赏、感悟、表达。可以说有变化的慢才会派生出更有力度的课堂节奏。

朱熹曾说,“做事情要宁浅勿深,宁小勿大,宁下勿上,宁近勿远”,强调“要从我们能够做到、能够改变、能够尝试的地方做起”,对照正在实践的“慢教学”,这正是教师能够去思考、去组织、去改变,让学生在细微处感知音乐无限性的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张文质.教育是慢的艺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上一篇:博弈论诡计公选课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探析 下一篇:基于Access数据库的应用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