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市小学阶段家庭赏识教育误区探析

时间:2022-07-04 12:22:33

拉萨市小学阶段家庭赏识教育误区探析

[摘要]本研究采用整体随机抽样法,就小学阶段家庭赏识教育一问题,对拉萨市区5所小学465名学生及438名家长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小学阶段家庭赏识教育中存在理念、方法及使用等误区,对具体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转变观念,赏识批评并重;方法多样,积极向上及赏识有度,符合实际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拉萨市 小学阶段 家庭 赏识教育误区

一、前言

独生子女时代,很多家长均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为此大力倡导赏识教育,这无疑是一种积极的做法。运用赏识教育成功范例很常见,但失败的例子也屡见不鲜。科学的教育观,合理运用最重要,否则会误入歧途,甚至会导致失败的教育。旨向美好的教育却使我们的孩子越来越远离美好、远离快乐。[1]拉萨市小学阶段家庭赏识教育存在哪些误区,如何把握好、运用好赏识教育,值得研究与探索。基于此,笔者采用问卷调查及访谈法,对拉萨市区具有代表性的实验小学,拉萨市一小、二小、拉萨海城小学及拉萨雪小学等五所学校三至五年级的学生及家长进行了一次较全面的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其中家长卷500份、学生卷500份,回收903份,其中家长卷438份,学生卷465份),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别是98%和96%。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回收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以期对拉萨市小学阶段家庭赏识教育误区进行研究。

二、赏识教育的本质

何为赏识教育,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如《现代汉语辞典》对“赏识”一词的解释是:认识别人的才能,予以重视或赞扬。赏识教育即“赏识――成功”教育,它是教孩子说话走路的教育。[2]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欣赏和赞扬受教育者的优点来进行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3]。赏识教育是指教师认识并赏识学生才能,从而使学生增强自信、主动发展的教育方式。[4]本文认为赏识之“赏”是指赞美、欣赏、肯定、认可之意,赏识之“识”是指认识、了解、理解之意。赏识教育是指教育者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发现其身上的优点、闪光点,并予以及时鼓励和赞扬,以促进孩子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当然赏识教育承认儿童的个体差异,允许儿童失败或犯错,允许教育者有原则、合理的批评和惩罚。

三、赏识教育误区

(一)理念误区

调查发现,73.8%的被调查家长认为赏识教育就是经常夸奖孩子、赞美孩子,67.8% 的认为赏识教育中家长不能批评、惩罚孩子。数据表明,赏识教育中存在理念误区,即不论孩子做什么,大多数家长认为只能表扬,不能批评,惩戒,以免孩子遭受挫折,受到伤害。

(二)方法误区

调查显示,孩子表现好时,83.3%的家长会进行口头表扬,79.8%的孩子认为,自己表现好时都受过家长的“物质奖励”,通过进一步访谈发现,当孩子表现好时,父母会用看电视、买玩具、钱、去游乐场、食物犒赏,有的甚至用上网打游戏来奖赏孩子。重视物质奖励,忽视精神激励。

(三)使用误区

调查显示,不论大事小事,只要自己表现好,78.7%的被调查孩子认为家长会经常表扬或奖励自己;83.7%的被调查家长则认为自己在家中经常表扬孩子、夸奖孩子。由此可见,家庭教育中的赏识过于频繁,变得唾手可得,致使赏识教育走向平淡,甚至是廉价。

四、原因分析

(一)缺乏正确理念,实际操作有误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家长只有树立正确的赏识教育理念,才能有效进行操作,对孩子进行合理的赏识。赏识教育有赞美与夸奖,也有批评与惩罚,二者是赏识教育的两种方式方法,前者是肯定孩子的积极因素,以促进和激励孩子,后者是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二者殊途同归,均为促进孩子的更好发展。儿童的是非、判断能力是有限的,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犯错,所以,批评和惩罚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必不可避免。由于很多家长对赏识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与理解,把赏识教育等同于表扬和夸奖,不能批评与惩罚,导致操作有误。

(二)爱好兴趣少,总体素质不高

调查显示,业余时间,35.6%的被调查家长在看电视,25.2%的在打麻将,7.1%的在上网或打游戏, 17.5%的在看书、看报或参加文体活动等。由此可见,家长们看书、看报及运动等良好爱好兴趣少,用看电视、打牌及打麻将等活动来消磨闲暇时间的国;较多。精神境界决定生活境界,因自身的总体素质不高,决定了很多家长在奖赏孩子时,只能用看电视、买玩具、钱、去游乐场、食物犒赏,甚至用上网打游戏来奖赏孩子。

(三)赏识素质欠缺,使用不当

赏识不是简单、肤浅地表扬与肯定,而是在正确认识孩子的优点、才能之后给予合理的肯定、赞许,是理性的认识活动。这就需要家长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敏捷的思维能力及准确的判断能力,及时捕捉和发现孩子身的上的闪光点与进步,并适时、适当及适度地进行表扬,以促进其更好发展。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缺少这方面的素养,对孩子的进步与否把握不清,该表扬时不表扬,不该表扬时又大加赞赏,赏识过度,导致孩子自满自傲,任性,难以客观正确评价自我。

五、建议

(一)转变观念,赏识批评并重

赏识教育主张对学生多肯定、多鼓励、少批评,但不是学生犯错误不批评,依旧表扬。赏识的实质就是发现受教育者身上优点并进行欣赏,允许孩子失败或犯错,但需要有原则、适当的批评和惩罚。没有批评、惩罚的教育会扭曲孩子的认识,使他们无法建立正确的是非观,也无法面对挫折和失败,温室中的小苗经不起风雨。当然惩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倡导表扬、奖励的同时,也不应忽视批评和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二)方法多样,积极向上

赏识教育过程中对孩子进行奖励的方法应多样,且应积极向上,决不能把奖励仅仅包裹在看电视、买玩具、钱及上网打游中,而应该把欣赏明明白白地沟通给孩子,让孩子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并为这种爱所感动。用一些有价值的活动奖励孩子,如与孩子一起读书、旅游、表演、诗歌朗诵等等,这些积极向上的活动可以成为孩子成长的良师益友。这就要求家长要严于律已,以身作则,不断提高自身素养,生活境界,以自己博学、宽广的胸怀来感化,激励、关爱孩子,关心孩子的精神需求、心理状态,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三)赏识有度,符合实际

任何事都重在把握一个度,赏识教育也应注意把握好一个度。家长要欣赏孩子,就需正确客观地了解、认识孩子,把握孩子的心理特点,实事求是地进行赞美,做到赏识有“度”。正如人们所说,“只有真实的赞美最能打动人的心灵”。 赏识过度,不符合实际的做法是应提倡的,否则即使方法正确,效果也往往很差,正所谓物极必反,会使孩子感觉到赏识的虚伪和贬值。

总之,赏识教育是科学的,积极向上的教育理念,但倡导赏识教育的同时,应谨防赏识出现偏差,导致赏识教育失去应有的积极效果,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良好品性的养成。

基金项目: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项目编号:2011139).

[参考文献]

[1]夏百卉.赏识教育理论与实践反思[D].吉林.2012.5.

[2]严俊辉.浅谈赏识教育[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

[3]金晓华.浅谈赏识教育[J].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

[4]崔学鸿.赏识教育初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 18.

(作者单位:大学 拉萨)

上一篇:吉利并购沃尔沃的技术整合研究 下一篇:北京市属高校推行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