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格尼尼的爱与愁

时间:2022-07-03 10:21:42

1799年一个冬日的晚上,18岁的帕格尼尼第一次登上舞台,他苍白瘦削的脸上带着矜持的微笑,握琴的姿势有些古怪。帕格尼尼演奏了一曲西班牙风格的旋律,惟妙惟肖地模仿出各种动物的叫声。台下原本等着看笑话的意大利利沃那市民几乎无法自持,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时,全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他们对帕格尼尼一见钟情!

魔鬼之技

帕格尼尼开始了在意大利的巡回演出。他的音乐旋风席卷了全国,从米兰到佛罗伦萨,从比萨到热那亚,音乐会门票价格居高不下,每每被抢购一空。一名法国富商赞助给帕格尼尼一把上好的“瓜纳利”小提琴,这把琴一直保存到了现在。

新闻媒体极力渲染帕格尼尼脾气古怪的形象和谜一般的魔力,“他的道德声望可谓声名狼藉,就像他单薄的身体裹在黑布里一样”、“他用悲伤的4根琴弦搅动着人们的心灵并使其低泣”。亦真亦幻的传言把帕格尼尼描绘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琴圣。

在一次宫廷演出中,他的琴技博得了女公爵埃莉萨的青睐,帕格尼尼用E弦和G弦演奏了一段类似情侣对话的滑稽新曲《爱情场面》,令女公爵当场激动的昏厥过去。几周之后的演出中,帕格尼尼的琴弦突然一根根断掉,他用仅存的G弦演奏了《拿破仑》奏鸣曲,震惊四座。当然,这是帕格尼尼精心安排的“把戏”。

声誉鹊起的帕格尼尼遭到了很多同行的嫉妒,有人为了探取他的绝技曾秘密跟踪到了他的住所,企图偷听帕格尼尼练琴。令他们吃惊的是,帕格尼尼的屋子里没有琴声,只有主人的窃窃私语,难道帕格尼尼是在和上帝对话?

有人恶意地猜测帕格尼尼是一个十恶不赦的罪犯,“他疯狂地爱上了一位美丽的意大利女士,几乎完全失去理智……当他发现情人对自己不忠时,盛怒之下刺杀了女人,锒铛入狱……他用音乐打发狱中的无聊时光。他以神奇方式演奏的第四根弦,是他亲手扼死的女人的肠子做成的”。

这个离奇的说法流传甚广,甚至李斯特在1840年纪念帕格尼尼的悼词中也提到了它。

从1829年5月到12月,帕格尼尼在波兰和德国举行了56场演出,次年这个数字仍然保持在37场。演出火爆的同时,帕格尼尼最顽固的反对者始终没有放弃对他的攻击,教会人员认为他是魔鬼附身,那根邪恶的G弦迟早会缠住他的脖子,将他慢慢绞死。

为了证明自己的真实合法身份,帕格尼尼不得不伪造了一封母亲的亲笔信交给新闻界。但蜂拥而至的人们还是一边看着“帕格尼尼与撒旦共舞”,一边津津乐道地将谣言传播出更多的花样。

囹圄之恋

1802年至1805年,帕格尼尼突然消失在大众面前,杳无音讯。

有消息说,“帕格尼尼来到一位美女吉他手的隐秘城堡中,他们双双坠入情网……这是他生命中第一次真正的爱情,她让他变得温柔害羞……他们在荒僻的地方藏匿并保护他们的爱情。”帕格尼尼对这种说法不置可否。

在米兰,在柏林,在巴黎,放浪形骸的演奏家以G弦征服听众的同时,留下了无数风流行迹。成名后的帕格尼尼迷恋上了赌博和风月场所,由于他不检点的生活方式,他不幸患上了多种顽疾,饱受身心折磨,在演奏的时候仿佛一具直立的骷髅,更加印证了那个魔鬼的传言。

1824年年初,帕格尼尼找到了生命的“最终归宿”,不惑之年的帕格尼尼迎来了生命中惟一的后代――阿奇勒。儿子的降临使帕格尼尼感到了生命的温暖,但是天性自由的音乐家无法安于循规蹈矩的夫妻生活,他更渴望无拘无束的自由。

温馨的家庭生活只持续了3年,帕格尼尼便解除了和妻子的婚约,一次性支付给她2000史库狄金币,将儿子留在自己身边照顾。由于财务上的纠纷,帕格尼尼与父母的关系早已破裂,按照协议,他向父母每年支付两万里拉赡养费。

恢复了自由之身的帕格尼尼一边请医生疗伤,一边疯狂地追逐着形形的贵妇名媛。女人们如痴如醉地欣赏了帕格尼尼的“随想曲”后,很是乐意与这位传奇人物嬉戏游乐。当然,帕格尼尼惊人的财富也是吸引她们的重要原因。

1831年,帕格尼尼在伦敦的第一场巡回演出中结识了一位音乐家的女儿夏洛特。帕格尼尼对年轻貌美的夏洛特一见倾心,他中断了巡回演出,想带着夏洛特远离喧嚣尘世,在法国布洛涅共筑爱巢。

神奇的琴弓这次没有显灵。女孩的父亲得知消息后通知了新闻媒体,帕格尼尼回到巴黎后,巴黎报纸上连篇都是他诱拐未成年少女的新闻,他的敌人趁机大肆渲染过往的流言蜚语。

1834年9月28日,窘迫的帕格尼尼离开了巴黎――这座3年前曾像迎接皇帝一样接待他的城市。

游魂之愁

帕格尼尼饱受长年奔波和病痛折磨,他想象隐退后生活“在甜美蔚蓝的天空下,在富有教养、殷勤有礼的人们中,等待最后日子的到来。只要我想到呼吸着但丁和佩特拉克呼吸过的空气,我将死而无憾”。

1840年5月27日,病重的帕格尼尼在尼斯城一个房间里等待生命终点的降临。当诡异的丧钟响起时,大主教心中突然一阵慌乱,小城的气氛显得低迷紧张。在尼斯,没有人可以忍受一具魔鬼同盟者的尸体埋葬在这里,也不会允许为他举行一场天主教葬礼。

帕格尼尼的遗体一直被放置着,神父由于帕格尼尼至死都没有说过一句虔诚的话拒绝给他下葬在教会墓地。教会内部的争论持续了4年之久,尼斯当局最终才准许将帕格尼尼的遗体运往热那亚安葬。

帕格尼尼生前罹患霍乱,马赛和热那亚市政府以卫生为由拒绝装送遗体的船只靠岸。这具大家惟恐避之不及的音乐家遗体在地中海上摇晃了数天,不知何去何从,直到阿奇勒发现了一座的礁石岛――圣费瑞欧。阿奇勒决定将棺木藏匿在岛上的洞穴中。

法国作家莫泊桑写道:“在这块位于海中的奇特礁石上,帕格尼尼的尸体被存放了5年之久,这样的奇遇和这位神秘兮兮的天才艺术家的一生正相吻合。人们传说他和魔鬼结盟,他的怪异长相,他的超人天分,让他成为一则传奇,就像霍夫曼笔下的人物。”

1844年,阿奇勒和朋友取出父亲的遗骸,运往热那亚的卡约纳别墅。周围的居民说在夜里听到了毛骨悚然的声响,有人猜测这是帕格尼尼未受拯救的灵魂还在和撒旦搏斗。神父趁机传播各种怪诞的消息,因为他们不满当局将帕格尼尼安葬于此的决定。

阿奇勒和妻子收到了威胁信,信中扬言如果他们不和这具魔鬼的尸体一起消失的话,将会把他的房子烧的片瓦不留。

在阿奇勒支付给教区一笔可观的新墓园费用后,帕格尼尼的孤魂终于回到了故乡。1845年1月24日,阿奇勒在帕格尼尼所属的圣乔治修会教堂举行了一场没有观众的宁静安魂弥撒。

帕格尼尼多舛的命运之谜似乎就蕴藏于华美的乐章之中。后人只能模仿帕格尼尼高深艰涩的技巧,却无法解读音乐家曲折的感情故事。也许,这就是帕格尼尼永恒的魔力吧。

上一篇: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巡览 下一篇:后现代世界的审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