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膜下切除阑尾治疗慢性阑尾炎53例体会

时间:2022-07-03 07:30:06

黏膜下切除阑尾治疗慢性阑尾炎53例体会

阑尾切除手术是外科最基本的手术,急性单纯性阑尾为最佳手术时期,然而,由于现今社会对抗生素的普遍不规范使用,尤其在广大的农村社区,致临床上单纯性阑尾炎病例已越来越少,随之而来的是慢性阑尾炎病例的不断增多,针对慢性阑尾炎的治疗,依据阑尾黏膜下层具有大量淋巴滤泡,组织疏松易分离的组织学特征。2006年以来采用黏膜下切除阑尾的方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53例,男31例,女22例,年龄7~76岁,平均42岁,全部患者均急性发作两次以上,其中有4例系阑尾脓肿引流术缓解后两次手术。术中探查所见:53例全部有黏连,其中头部、中部黏连35例,全部黏连15例,腹膜后黏连3例。有13例并发穿孔。

方法:本组中有15例伴局限性腹膜炎者及4例2次手术者,采用探查切口(右下腹直肌切口),余34例采用麦氏切口。进腹后,有渗出物或脓液溢出者,立即用电动吸引器吸尽,然后找到盲肠,再沿其结肠带,找到阑尾根部。在距离盲肠约1.0cm处横型切开阑尾浆膜肌层,在黏膜下层作钝性分离,游离根部黏膜,近端结扎切断,常规处理后荷包埋入盲肠壁内。再于浆肌层下,完整剔除阑尾远端黏膜,旷置留下的阑尾浆肌套筒。若剥离面有活跃出血点则加以结扎。对13例有穿孔及3例腹膜后阑尾炎,术后放置腹腔引流。本组平均手术时间30分钟,最长时间60分钟。

结 果

本组53例患者全部治愈,伤口均甲级愈合,手术后无腹腔内出血、肠瘘、腹腔脓肿、周围器官损伤等并发症,53例全部作了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3个月~5年,无黏连性肠梗阻发生。

讨 论

优点:①应用该法无需分离阑尾外的组织黏连,阑尾系膜也不要处理,手术难度小。阑尾血管在黏膜下层多成网状,术中只要结扎活跃出血点即可,无术后腹腔出血之虑。②应用该法,操作始终追踪阑尾进行,不易损伤周围组织器官,故术后并发症少。③黏膜下层分离,可清晰暴露阑尾根部,切除干净,不遗留阑尾残端。

适应证:所有慢性阑尾炎有黏连者均适用。但阑尾周围脓肿患者,必须在非手术治疗脓肿吸收后3个月以上或在引流术缓解后也在3个月以上,方可应用此法处理。一般对粘连严重的病例宜用此法。

注意事项:①切口的选择以传统的麦氏切口为主。此切口肌肉交叉,愈合牢固,不易形成切口疝,又距阑尾近,便于手术,同时对腹壁血管,神经也无损伤。对有明显局限性腹膜炎的患者及两次手术的患者则宜选用探查切口,此切口便于延长和扩大,但一旦感染后,易形成切口疝。②术中操作宜轻巧。对穿孔有坏疽的阑尾炎,在黏膜下分离时易断离,如阑尾断离,远端剥离或取出确有困难,则不必强行剥离或取出,只要根部处理满意,术后放置腹腔引流,使用有效抗生素即可。如根部坏疽穿孔,盲肠壁又水肿脆弱,则残端的处理,宜予单纯“8”字缝合或行“U”字缝合,缝在结肠带上,并将系膜一并结扎在缝线上,从而关闭阑尾开口,不必勉强行荷包埋入缝合,术后放置腹腔引流,加强支持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③术前或术中宜适当合用一定量的抗生素,以使得在创口组织中存有一定浓度的抗生素,这样对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很有好处。

最后值得提醒的是,虽然黏膜下切除阑尾治疗慢性阑尾炎,能取得满意效果,但阑尾炎为外科最常见急腹症,一经发现,手术治疗仍当首选,除非有特殊原因,否则试图保守治疗,而不手术,以致治疗不彻底,最终演变为慢性阑尾炎,则必将给患者增加新的病痛和带来额外的经济损失,也是对社会的不负责行为。

上一篇:不同材料进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对比研究 下一篇:干扰素联合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尖锐湿疣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