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发挥学生积极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时间:2022-07-03 05:44:09

浅析发挥学生积极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摘 要】本文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阐述了充分发挥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出了发挥学生积极性的措施,从而促进小学生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作用 教学 发挥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特别是数学这门学科,数学的学习更加需要注意兴趣的培养。数学是源于生活又服务生活的科学,而小学生的生活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无形的产生作用,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所以,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必须探究每个学生的生活,并且遵循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用生活化的方式来解释表达数学,以一种熟悉的方式融入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熟悉感,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数学的教学中来,以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此外,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的趣味性,使学生萌发对数学的好奇心,而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1、充分发挥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主体参与"型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课教学模式是运用课堂教学结构理论,构造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学科教学特点与规律,以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前提,以创造性思维训练激活思维、发展元认知能力为重点,以坚持双主体二元互补为原则,实现以学生爱学、会学、善学,挖掘学生主体潜能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以教师的主体引导,促进学生的主体参与,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的参与水平达到最佳状态。其中"主体引导"的核心思想是以教师为主导,利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只有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主动追求,主动获得,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才能进入最优化的境界,并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和提高。"主体参与"是一种观念,又是一种操作行为,落实在教学上就是一种学生活动的实现过程。"参与意识"是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并参与教学活动的自觉意识,这里包括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安排的一些显性活动,如研究性学习、讨论问题等。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是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隐性思维活动。"参与水平"是指学生的思维层次和思维水平。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表现了他们的参与水平。

2、把学习数学具体生活化,增加实际体验

教材为小学数学教育者提供了许许多多的情景图。实质上是编者把他对人生的理解、对现实的看法,转化到书本上以图的形式展示,并不是要广大教师局限在图中,必须看图、用图、讲图。我在实际教学中感到,教师拿着实物走进教室,动口、动手创设一个个比较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生就能更快地进入学习角色,产生更浓的学习兴趣,有更具体的感受和体验。学生进行表演,能在具体情境中既学习新知,又实际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与价值,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1让"生活"走进课堂,加强学习材料的实用性。

学生学习数学是要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了长大后能在社会上生存。因此,数学不能远离生活,不能脱离现实。整理提供实际学习材料是当前教改的一大精髓,这就要求我们在备每一节课前都要想到这些知识与哪些实际例子有联系,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它。尽量做到在实际情境中融入数学知识,不干巴巴地讲。

2.2相互交流,主动参与,创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乐于交流

师生、生生要相互交流。在每节课的开始,教师根据自学提纲提出问题,让学生到讲台上以老师的角色谈自己的见解和疑点,并让其他学生提出问题,相互解答,相互评价。如果学生回答有错或者不全面、不到位,教师就要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对有错的回答矫正,对不全面的回答补充,对不到位的回答纠正。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师和教科书的质疑。

2.3精讲要点,掌握知识,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师要让"爱"充满课堂,没有"爱"的课堂算不上理想课堂。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充满"爱",课堂才会变得有活力,教师才会游刃有余地教,学生才会自由自在地学;课堂上有了"爱",师生才会互相尊重和理解,教师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学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课堂上有了"爱",教师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个生命体的存在。如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可以说:"你行的,再好好想想!"遇到不愿意回答的学生,不妨满怀期待地说:"你先试试,轻轻地说给老师听听。""我就知道你一定行,这不,说得多好、多响亮呀!"......在教师暖暖的爱意中,学生往往能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从而自主地学习和发展。

2.4引导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积极

思考,充分发挥其创造性思维,并且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求新求异,如果学生提出不同见解时,教师必须给以客观的评价,并充分肯定学生的求新求异的思维品质,鼓励学生大胆假设。此外,让学生积极参考阅读教材,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调动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并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并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兴趣活动,积极思考,使学生认识学习的盲点。

2.5做好小结,学以致用

这一环节处理得好的话,就能起到梳理概括、强化记忆、培养能力、训练思维、提炼升华的作用。为此教师要精心组织,以完成学生"画成整圆"的心愿,使所学的知识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并能运用它解决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相关问题。这一环节要注意学生的自主参与,让学生总结,讲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自己的收获。然后教师提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问题,让学生解决。例如,有针对性地播放教学示范片段,请学生用学过的理论评价,说出好在什么地方,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等,最后教师总结并布置作业。这样学生很容易投入和参与,情绪会被再度调动起来,从而达到知识升华的目的。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这门学科的主要动力此外,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的趣味性,萌发对数学的好奇心,从而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上一篇:浅析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的教学策略 下一篇:浅论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及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