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综合治疗临床分析

时间:2022-07-03 05:08:33

肩周炎综合治疗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观察综合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针刺手三里、足三里,行针3分钟后推拿治疗,再取局部常用穴和经验穴留针,起针后以痛点为中心中药处敷,以针灸、推拿、中药外敷等相结合的综合方法治疗肩周炎。超短波加中频电、透热中频电、医疗体操等方法治疗,取得不同疗效,现报告如下。结果 参照疗效评定标准本组58例中,全部有效,其中治愈38例,显效20例,治愈率为65.5%,有效率为100%。结论 综合治疗肩周炎确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针灸;推拿;中药;封闭;肩周炎;超短波加中频电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一种肩关节囊及周围软组织的退行性变和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好发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故又称之为“五十肩”、“老年肩”等。属于风寒湿痹的范围,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病症。采用针刺、推拿、中药外敷相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适宜于肩周炎的任何时期,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治疗58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30例,女28例;年龄最小36岁,最大74岁;病程最短10天,最长3年.发病在左肩者28例,右肩者30例,双肩者4例。中医辨证分型属风寒湿型21例,淤滞型10例,气血虚型7例。

1.2 诊断依据[1] ①慢性劳损,外伤筋骨,气血不足复感风寒湿邪所致;②好发年龄在50岁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③肩胛疼痛及活动痛,夜间加重放射到手但无感觉异常,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④肩关节活动尤为以上举,外展,内外旋受限,出现典型的“外展扛肩”现象;⑤病程较长者,可见有肩胛带肌萎缩,尤为三角肌萎缩明显;⑥X线检查多为阴性,对直诊断无帮助,但可以排除骨与关节疾病,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1.3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颈椎病、冈上肌腱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等相鉴别。颈椎病虽有肩臂放射痛,但在肩部往往无明显压痛点,有颈部疼痛和活动障碍,但肩部活动尚可,X线表现为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椎间隙变窄、椎体前后缘骨赘和形成、小关节及钩椎关节退行性变等。冈上肌腱炎与肩周炎的不同点在于当自动外展60°左右时,因疼痛不能继续外展及上举,但可被动外展及上举。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检查时见肩前相当于肱骨结节间沟内的肱二头肌腱长头部位局限性深压痛,肩部肌肉痉挛,外展和外旋运动明显受限,肱二头肌抗阻力实验阳性。肩-臂综合症,是以肩与上肢、手掌慢性疼痛萎缩变性为特点的临床征候群,其疼痛范围较肩周炎广泛,同侧手指肿胀疼痛呈现半屈曲位。

2 治疗方法

2.1 手法治疗 首先行放松手法,即在肩前,肩后及肩外侧用揉、拿、推、滚等手法放松肩关节及其周围肌肉。治疗手法分三步。第一步术者立于患肩对侧,一手点拨痛点,另一手拖患肘向术者怀中做节律提拉,做7至9次。第二步术者到患者背侧做患肢后伸,做数次旋前,旋后动作后屈肘向上摸棘突,另一手拨肩前痛筋,重复数次后即可上摸一个棘突。第三步术者立于患者背侧,虎口拖患肢手腕,做从下内经经胸前上举,再外旋、处展、后伸的动作。同时患者肘关节也随术者肘关节屈曲而屈伸,重复7至9次,另外还可酌加被动梳头、擦汗等动作和,以恢复其功能,最后用揉拿叩抖等方法放松肌肉。

2.2 针灸治疗 治疗时让患者坐正,针刺患者手三里、足三里行针3分钟后,再取局部穴位,肩外俞、肩中俞、肩贞、天宗等穴针刺,留针15分钟。

2.3 中药治疗 起针后以痛点为中心,肩周炎初期中成药可选用木瓜丸,小活络丹,国公酒治疗。汤药可选用经验方:柴胡10g、白芍10g、陈皮10g、清半夏10g、羌活10g、桔梗10g、白芥子10g、黑附片10g、秦艽10g、茯苓10g以白酒作引,水煎服,每日两次,饭后服;肩周炎后期,中成药可选用大活络丹、舒筋活络丸、五加皮酒治疗。汤药可选用经验方:当归30g、丹参30g、桂枝15g、透骨草30g、羌活18g、生地黄30g、香附10g、草乌9g、忍冬藤40g、桑枝20g、水煎服,每日两次。

2.4 封闭疗法 采用压痛点封闭的方法,注射醋酸氢化可的松龙12.5mg2%盐酸普鲁卡因2ml每周两次,三次为一疗程。无效者弃用,另选它法。可达到抑制炎性渗出、改善局部营养状况、消肿止痛等作用。

2.5 功能锻炼 治疗期间,嘱患者积极进行功能锻炼,方法如下。①抡拳,左右肩关节划圈抡动15圈。②耸肩,双手叉腰,上下前后缩头耸肩,每次15下。③揪耳廓,两手交叉揪住耳廓,连揪15下。④爬墙外展:侧身倚墙而立,手指尖触墙自下而上做爬墙动作。⑤展翅,双臂平抬成翱翔势,上下扇动30下,早晚各一次。

2.6 治疗时超短波采用上海产超短波电疗机,用电极21cm×14cm,患侧肩部对置,间隙3cm,微热量-温热量,每次15min,每天1次,20次为1个疗程;中频电采用北京产的电脑中频治疗仪,用电极10cm×15cm,患侧肩部压痛明显部位对置或并置,调制波形为正弦波、方波、耐受量,每次20min,每天1次,20次为1个疗程。

3 治疗评定

3.1 疗效标准 痊愈:疼痛消失,肩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肩关节前屈外展>175°,外旋>90°,后伸>40°;显效:疼痛消失,肩关节活动度比治疗前改善,肩关节前屈外展160°-,170°,外旋80°-90°,后伸>35°;好转:疼痛基本消失或减轻,肩关节活动度有所改善,生活基本能自理,肩关节前屈外展>150°,外旋>70°,后伸>30°;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

3.2 治疗结果 58例中最少治疗1个疗程,最多4个疗程,随访五个月。其中治愈38例,显效20例,治愈率为65.5%,有效率为100%。

4 讨 论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一种肩关节囊及周围软组织的退行性变和慢性非特异炎症,好发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本病的发生多因中老年人正气渐衰、肝肾虚损、气血不足、筋失濡养,复因局部感受风寒湿邪及外伤劳损,劳损闪挫,致使患肩局部气血运行不畅或筋脉受损,脉络不通,不通则痛。《素问痹论篇》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肩病日久,由于局部气血凝滞,蕴郁而生热,以致患处发生轻度肿胀,甚则关于僵直,肘臂不能活动。病情迁延日久,常可因风寒凝滞,气滞血瘀,导致患肢生生肌肉萎缩。

手三里、足三里手足阳经之穴位,也使部分患者的阳性反应点,针刺手三里、足三里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根据经络循行分布,肩部的经脉所过是手三阳经分布走向。在《灵枢经脉》中有这样的记载:大肠手阳明之脉“上外前廉,上肩”;小肠手太阳之脉“上循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三焦手少阳之脉“循外上肩”。根据经脉经过之主治及特点,治疗肩周炎的局部取穴可选用手阳明经的臂,手太阳经的肩贞、秉风、肩外俞、肩中俞,手少阳经的会、消泺、肩等,其疼痛放射部位的选穴也以经络作向为主配穴用。肩周炎多为慢性过程,能逐渐好转及痊愈,适当治疗可使病程大大缩短,功能恢复更完善。在疼痛较显著时,可用水杨酸制剂或其他消炎止痛。局部压痛明显时可用醋酸氢化可的松加适当局部麻醉剂作局封。采用针刺、推拿、中药外敷相结合的方法治疗肩周炎,适宜于任何时候,疗效明显,如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治愈更快。

总之,诸法综合运用具有取长补短,互补不足,提高疗效,缩短疗程的作用,且疗效优于单一疗法等到长处,值得推广。但限于本人水平,仍有不足之处,望老师及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不断修改完善。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治理局.肩周炎.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69-70.

[2] 孙树椿,孙之镐.中医筋伤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73.传奇偏方、地方神奇药引,快速特效治疗关节炎、肩周痛、肌肉劳损.

[3] 王奎,霍照南.应用推拿手法治疗创伤性肩周炎特分析.按摩与导引,2001,17(1):69.

[4] 朱建国.肩上肢部推拿操作常规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分析.按摩与导引,2003,19(2):33-34.

上一篇:ELISA法测梅毒抗体假阳性原因分析及对策 下一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骨桥蛋白水平及其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