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维基(Wiki)的图书馆知识协作创新服务研究

时间:2022-07-03 05:06:41

基于维基(Wiki)的图书馆知识协作创新服务研究

[摘要]介绍维基技术及理念,分析图书馆知识协作的内涵,进而阐述维基技术及理念在构建图书馆知识协作创新服务方面的应用。如构建科研信息交流协作空间、个人知识库、机构知识库、专题知识库及信息素养协作检索实践平台。维基自组织和非线性的知识链接机制,充分调动图书馆组织中每个维基用户的协作力量,促进并加强维基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加速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从而实现知识的共享,对构建图书馆的知识协作创新服务管理平台非常有效。

[关键词]维基 知识协作 科研信息协作空间 知识库 信息素质

[分类号]G250

1 引言

网络用户在网络信息的生成、共享和传播方面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且参与欲望越来越强烈。而目前图书馆和用户个人之间缺乏交互,图书馆更缺乏从多层面上考虑提供用户参与的自主服务空间,因此用户的参与意愿无法得到有效满足,从而影响图书馆资源管理者根据用户需求特征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服务,这是目前图书馆界服务的一个局限。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发展方向是以用户为中心,不断增强系统的服务功能及其与用户的交互性,提供足够的空间来实现用户创建自己的信息集合,并能实现图书馆员与用户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的知识协作与交流,倡导更多用户参与创造知识传播的价值。Web2.0具有强化个人信息交流的特点,特别是Wiki技术的出现,弥补了传统图书馆在“知识整合”提供个上的缺陷。维基作为一种基于Web的支持多人协作创作和交流的工具,为充分利用Web2.0技术来做好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提供了前提技术条件,从而为图书馆传统活动的改进、创新服务的开展等都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同时还让图书馆与用户之间有了更多的协作和互动。

2 维基技术及理念

维基(Wiki)的概念始于1995年,其创建者沃德・坎宁安最初的意图是建立一个知识库工具,方便社群的交流。维基其实是一种基于Web的支持多人协作创作和交流的超文本系统,它包含一套能简易创造、改变HTML网页的系统,再加上一套记录以及编目所有改变的系统。它为人们提供了创造信息、交流信息、使用信息的平台,让用户在使用信息的同时,也能像信息组织者一样,创造出满足他人需求的信息资源,使得个人凭借自己的智慧和知识在互联网上参与组织加工知识信息成为可能。同一维基平台上的信息知识创作者自然地构成一个虚拟社群,维基系统为这个社群提供简单的交流工具。虚拟社群的所有人都可以参与知识库的构建,贡献自己的知识,聚集虚拟组织成员的力量进行知识共建共享。维基成为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高效率的知识积累方式,它与博客、论坛等作者各自为战的情形不同,所有维基创建者都围绕同一主题基础不断完善,从而该主题的知识贡献能够组合起来,有效减少知识信息的重复、散乱局面,因而总体上主题明确,内容密切相关。维基基本理念可归纳结为“对等、开放、交流、互动协作、共享”,这种理念自提出后便从此受到世人的关注。维基技术与理念符合专业领域学术交流和探讨所需要的自由、合作、平等精神。很多研究者需要此类平台,去交流对各种理念、知识、论点等方面自我认识及新的见解,了解各自专业领域知识的前沿课题。

3 图书馆知识协作个构建

3.1 什么是图书馆知识协作

知识协作,是指通过知识在组织成员之间的共享、转移、重组与激活,一方面使各组织成员获取其所需要的新知识;另一方面也使组织成员联合学习、知识共享以求创造知识的整体效益大于各独立个体的效应总和,最终共同创造出新知识。知识协作过程实质上就是在协作组织中各独立成员在其分散的、个人独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共享合作创造出所需要的新知识的过程,是一种从低级走向高级的自组织演化过程。知识协作包括知识传播、知识创造和知识整合。

图书馆作为一个知识汇聚集散中心,不仅是一个获取信息的场所,而且应该是人们交流信息和经验,学习和创造知识的最佳场所。因此图书馆知识协作应界定为图书馆借助维基技术,在维基自组织性、对等、开放、互助协作、共享的理念引导下,无论是图书馆信息组织管理成员,还是利用图书馆进行获取知识、学习知识的成员,他们之间形成一个协作组织关系,进行对等、开放的互动协作联合学习,共同分享经验。这种知识协作是将分散的个体知识与他人进行知识整合与共享,最后达到整体的共同进步。在这个知识协作体系中,图书馆由传统的信息组织者转变为知识管理者,提供知识资源和科研课题咨询等相关服务,并且引入信息技术工具来帮助教学和科研,与图书馆外科研学者一起协作完成图书馆的“知识整合”及知识转移、传递、共享,创造灵活的基于知识资源的学习模式,同时也能鼓励图书馆内外信息知识成员的产生。图书馆知识协作过程中,知识转移与共享是图书馆组织活动的核心内容,是图书馆组织提高知识服务质量的关键手段。图书馆在实现知识协作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学习型文化氛围能够为知识转移与共享提供内动力,从而促进图书馆资源组织者、管理者、资源利用者主动提供自己的个人化知识,并不断在共享中学习新知识,实现整个知识协作活动中知识转移与共享的目的。

3.2 维基在图书馆知识协作中的应用

维基倡导对等、共享、交流、协作,体现出自由平等诸多优势,为图书馆改进传统业务活动和创建新的服务模式等都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使用维基来开展信息服务,与传统图书馆业务方式相比较,最明显的一个优点就是可以让用户更多地参与进来,而且许多工作因为用户的参与变得简单和高效。图书馆领域已利用维基进行了尝试,目前较为成熟的维基技术运用是建立业务协作和交流平台。这种平台实现了在跨地域、跨部门的信息交流中,低成本分享专业工作经验和职业成功的喜悦,实现图书馆工作者彼此之间的知识协作,这方面应用比较成功的是厦门大学图书馆编目部。对于利用维基技术辅助图书馆参考咨询,利用维基的自组织特性,迅速准确地发现已有信息,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充分调动图书馆用户参与并共享其智力资源以解决参考咨询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实现用户与用户之间的知识协作,国外的巴特勒大学图书馆设立的“参考wiki”是成功应用的典范。利用维基技术建立专题导航,允许用户参与协作建立图书馆专业导航,有利于图书馆员利用维基技术建立和完善联合目录,实现图书馆工作者与用户之间的知识协作。此方面应用较具影响力的是2005年10月OCLC开放的维基版联合目录。目前维基还被拓展更深层次的应用以实现图书馆知识协作个的构想。

3.2.1 构建基于维基的科研信息交流协作空间

信息时代的高校图书馆被认为是一个能提供学术信息共享的公共空间。高校是进行科研活动的集聚地,科研信息的猎取对于科研工作来说是科研成败的关键要素之一。高校图书馆已从传统服务中提升了服务的内容,它不仅要提供丰富信息资源和科研问题的相关服

务,而且要及时引入新的理念及技术来帮助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将成为高校教师、科研人员的伙伴,和科研团体一起改进知识的生产、获取和保存的方式,协助高校分散的个体科研工作者创造、交换和保存知识,促进科研工作者个体间进行科研协作及知识共享。

高校图书馆构建基于维基的科研信息交流协作空间以扩展高校科研用户的学术人际网,建立个人知识交流平台,通常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在图书馆参考咨询馆员与信息共享空间的组织成员共同协作下进行学习、讨论和研究等活动,促进个体学习、交流、协作和研究,是学术团体非正式交流的场所。这种维基科研信息交流协作空间与因特网络上的维基系统相比,其内容的权威性有所提高,不仅因为高校大量的研究生、博士生群体相对具有一定专业知识,而且高校教师、科研专家、院士积极参与更为科研信息交流空间资源的权威性提供了保障。通过维基协作交流空间,交流主体不仅能够获取系统中的专业科研资源,也可以将自己平时积攒的科研资源上传共享。另外高校教师、科研工作者可通过维基科研协作系统实现网络虚拟相关主题的研究探讨,适时了解科研课题申报相关资讯等。这种交流平台超越时空,消除高校科研信息交流障碍,达到真正实时资源的共享与知识转移创新。在这种科研信息协作空间内,交流主体不单是处理和掌握信息,更重要的是在交流协作当中将信息转化为知识,转化为个人的智慧。它不仅可以更加集中地利用科研资源以保证顺利的科研产出,而且形成一个促进学术发展和创造合作机会的场所,同时,它又是一个能够支持交叉学科科研人员实现交互交流的平台。作为一种开放动态的服务模式,为高校教师之间、科研人员之间、科研人员与图书馆工作者之间,提供一个知识交流平台,促进高校个体之间的知识转移。其核心功能是通过图书馆提供的资源和服务来促进高校科研工作者之间、图书馆员与科研工作者之间进行科研协作与知识共享。此协作平台的主要功能模块可以设置为:虚拟网络的科研知识库、科研过程协助模块、主题资源共享模块、科研数据共享区及科研参考咨询模块等。

3.2.2 利用维基构建个人知识库、机构知识库及专题知识库

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播中心,在促进高校组织及个人间知识转移共享提升高校的竞争力方面有着重要的职责。而在促进知识共享过程中,人们往往关注显性知识的转移,而忽略最有价值的隐性知识的转移问题。由于隐性知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性,使得实现隐性知识共享较显性知识共享更困难,但知识共享仅停留在显性知识的共享是不够的,只有推动隐性知识的流动与转化,才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共享。

利用维基技术构建个人知识库或机构知识库是图书馆促进个人隐性知识外在化充分表述和传播共享的有效手段。无论是图书馆用户还是图书馆工作者在平时的工作学习过程中逐步积累大量的个人化隐性知识,包括图书馆工作者个人拥有的图书情报专业知识、相关学科专业背景知识和社会经验类知识,个人认识行为或直觉决策行为等以及用户平时利用图书馆的检索经验、个人心得、个人专业知识等都是潜在可利用的隐性知识。图书馆利用维基的自组织性让个人拥有的各种资料及隐性知识进行知识整序从而转化为具有更多价值的知识。利用维基技术构建个人知识库可以为图书馆资源组织成员及图书馆资源利用者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实现个人对知识的高效运用进而创造价值;可以为个人的自我提升和职业发展提供清晰的脉络,有助于每个人为自己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发展方向。如果图书馆维基组织成员的个人知识库能进行知识协作共享将形成有序的图书馆机构知识库,将有利于图书馆组织的知识共享文化氛围的形成,从而使维基组织成员在知识协作知识共享中提升自己。

wiki的网络协作性体现在对相同主题作外延和内涵的扩展,参与知识协作的人越多,主题的讨论就越全面、越深入,最终成为一个关于相同主题的百家言论大集合。高校图书馆专业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就可借助维基网络协作特性引导本校该学科的教师、研究生、博士生加入到学科数据库的建设中来,实现图书馆真正的开放性,引进高校专家型的用户与图书馆员协作参与专题知识库知识内容的更新及累积,增加图书馆和用户的互动进行知识协作。如果有可能吸引更多外校该领域的专家、学者在这一平台上分享知识、展开研讨,将有助于构筑起一个开放、成长和充满活力的学科知识协作氛围。通过维基促使知识在个体、群体、组织之间流动和转化并形成良性循环,从而缩小知识差距,实现知识共享,促进知识增值的过程现实。

3.2.3 利用维基构建学生信息素养协作检索实践平台 作为高校信息中心的图书馆,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加强对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成为高等教育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已有高校图书馆尝试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信息素质教育,但此类在线素质教育平台尚缺乏充分实现学生主体意识和强调学生协作参与活动的功能。

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是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学习者是在一定的虚拟环境中进行学习,利用网络工具,与其他学习者进行学习交流来完成个人知识的建构。高校图书馆可引入维基技术构建以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为目的的协作检索体验平台,实现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教育馆员与学生之间和学生同伴之间的协作,建立属于信息教育馆员和他的学生团队的网上工作平台,实现用维基技术促进学生团队之间、信息教育馆员与学生之间的知识协作。此平台要以学生团队为中心,注重学生参与实践检索操作体验,在信息传播和双向互动的人际沟通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在实践检索体验中提高信息素养。由于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并充分体现学生个性化协作实践学习的特点,因此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这种基于维基学生信息素养检索体验平台是E-learming的一种形式,注重的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体验在学习、科研和课题中相互协作的快乐。鼓励学生自由组合,自主选择感兴趣主题并参与检索课题探讨分析文献,同课题小组学生一起分享各自专业知识及检索技巧,信息教育馆员此时处于监测协作地位,在学生需要帮助时再参与引导式的解答,通过学生自主协作、互动探讨达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的目的,最终倡导一种终身学习的观念。检索体验平台主要功能模块可包括信息素质教育功能模块、RSS信息聚合服务模块、借助SNS实现互动交流学习模块等,当然还可以根学生的需求考虑增加其他有特色的模块。

4 图书馆知识协作服务面临的挑战

基于维基技术的图书馆知识协作倡导图书馆馆员之间、图书馆馆员与用户、用户与用户之间进行知识协作共同建设他们所需要的实体和虚拟服务,在资源共享中实现知识个体隐性知识转移的在线增值。由于维基支持多人协作和交流,因此基于维基的资源库整合将会给图书馆带来知识产权、知识资源的质量控制、网络安全等多方面的挑战,而且专题知识库建设的完整性、权威性也较难佐证。图书馆构建基于维基的交流协作平台要倡导自由平等的沟通机制,才能高效良好地协作。如何在维基社区里面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对维基平台的运作至关重要,图书馆要考虑如何构建切实可行的物质及精神层面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以及维基交流平台的用户评价反馈。

总之,维基绝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平台,更是一种理念,维基自组织和非线性的知识链接机制,充分调动图书馆组织中每个维基用户的协作力量,促进并加强维基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加速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从而实现显性知识的共享,对构建图书馆的知识协作创新服务管理平台非常有效。

上一篇:基于正式制度的高校图书馆中文图书招标研究 下一篇:图书馆信息能力研究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