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式想象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7-03 01:16:07

拓展式想象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所谓拓展式想象就是将原型中抽象的、概括的情节、形象或细节、画面进行拓宽展开的一种想象方式。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拓展式想象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情节的拓展

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结尾写道:“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我就此引导学生去想象一下菲利普夫妇一家在去圣玛洛船上遇见于勒的情形,以《邂逅于勒》为题,写一篇短文。题目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热情高涨,纷纷驰骋想象,填补莫泊桑留下的艺术空白。结果佳作迭出。学生们通过“我们一家”邂逅于勒叔叔后的语言、动作、表情的描写,更加认识到菲利浦夫妇的虚荣、势利、自私、冷酷的性格特点,从而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裸的金钱关系有了进一步深刻的认识,加深了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二、人物形象的拓展

《滥竽充数》中给我们刻画了一个不学无术,冒充内行的南郭处士。“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那么南郭处士逃走以后会怎么样呢?我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段文字描写一下南郭处士逃走后的情形。学生们兴趣盎然,写出许多精彩的片段。

这些续写,创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新形象,既忠实于原文,又有创新,给南郭先生注入了新的内涵,使之更具有现实意义。这样,学生不仅深入地理解了课文,也发展了个性,提高了创新能力、写作能力,加深了他们对写作的热爱。

三、细节的拓展

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中孔乙己分茴香豆就是一个相当出色的细节描写。那么孔乙己是如何分茴香豆的呢?笔者曾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想象一下:假如你是孔乙己,你会怎么办?学生们或独自思索、或相互讨论,他们的思维极其活跃,不时迸射出创造的火花。一番思索之后,他们把思考的成果连缀成文。不少文章充满着机趣。

四、画面的拓展

盛唐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过故人庄》就是一首“语淡而味终不薄”之作。其中颔联“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两句更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笔者引导学生想象屋内的陈设,禾场谷垛的形状,圃中的色彩,蔬菜的种类,宾主频频举杯的动作、神态及语言,把老友对酌的场景描绘出来。有了具体的指导,学生们纷纷用手中的笔,画出了一幅幅精彩纷呈的老友对酌图。

以上笔者从四个方面谈了拓展式想象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掌握了拓展式想象就等于为写作插上了翅膀,就能让莘莘学子飞向更加广阔的天宇。

(作者单位: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白河一中)

上一篇:如何体现人文关怀 下一篇:小学科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