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英国对德绥靖政策的原因

时间:2022-07-03 10:12:54

试析英国对德绥靖政策的原因

摘 要:绥靖政策是英国在20世纪三十年代针对德国采取的一种姑息政策,它是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英国在面临国内经济衰退、军事势力衰落、国际地位下降的情况下为了延缓战争爆发,维持自身大国地位选择了针对德国的绥靖政策。文章试图从经济、国内思潮、军事、外交政策四个方面简要分析英国对德采取绥靖政策的原因。

关键词:英国;绥靖政策; 原因;德国

绥靖政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西方国家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采取姑息、纵容的一种外交政策。备受第一次世界大战沉重打击的英国根据当时国内状况和国际格局的改变,对德国法西斯势力采取了姑息纵容的态度。一战后英国经济实力的衰退和国际地位的下降是英国在20世纪三十年代对德国推行绥靖政策的根本原因,加之和平思潮的影响及军事实力的不足,都促使了英国在20世纪三十年代对德国的姑息纵容。

一、经济根源

英国是一个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一直拥有着广袤的殖民地,号称“日不落”帝国。英国率先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并建立了资本主义国家,为经济的迅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之后的工业革命使英国的经济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英国的经济水平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失去了海上霸权和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革新技术,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而英国并没有改良自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技术,经济水平滞后。在1850-1870年,英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高达3.12%,但在1870-1900年却下降到1.6%。到了20世纪20年代英国的经济陷入了停滞不前的状态。三十年代经济大危机对英国的经济造成了致命打击,1932年英国工业生产指数比1929年下降23%,钢铁、电气设备生产减少一半,造船业缩减88%。①经济危机的爆发进一步加剧了各国争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斗争,在这一斗争中受害最大的就是严重依赖国际市场的英国,英国失去了海外贸易的优势地位。

二、和平主义思潮的影响

和平主义运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反战运动,这一思潮的主导思想就是反对一切战争,维护和平。在这一思潮的影响下,英国逐渐成为和平主义、裁减军备的身体力行者。

和平主义的兴起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是因为英国国人普遍深信基督教。“和平”是《圣经》中最重要的词汇之一,包含了与人类生存状况有关的平安、健康、美满、和谐、正义,没有饥饿、战争、灾荒等诸多含义。由于在《圣经》中和平是上帝赐予的,因此爱好和平也可以表达出对上帝的敬畏和对上帝的爱。英国在一战中损失惨重,大量青壮年男子失去生命,之前优越的经济地位一去不复返。可以说,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才把和平主义推到了历史的舞台。和平主义的倡导者们都普遍反对战争,认为战争是邪恶的,用战争的办法来结束战争是不可取的。甚至当时英国许多政治界的精英领袖们也深受和平主义的影响。到了三十年代中期,和平主义发展到高潮。和平主义笼统的反对一切战争,诅咒一切暴力活动,而且大力呼吁裁减军备,在当时纳粹集团疯狂扩张的背景下产生了消极影响。这样,经过急速发展的和平主义思潮成为了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一个借口,和平主义为绥靖政策的实施提供了思想基础。

三、军事力量不足

由于一战后英国经济的衰退和战后和平主义思潮的影响,英国政府制定了“十年规则”,即军事部门在拟定军事计划和预算时,应以十年内不会发生重大战争的假定为依据。②在此规则制定后,军队大批复员。到1919年底英国本土的军队已不到5个师。由于一战后英国在军费上一贯坚持节约的原则,空军长期得不到发展。一战前,英国一直奉行“两强标准”,即英国海军必须保持足以与两个帝国的联合舰队作战的实力。但在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上英国不得已接受与美战列舰比例为5:5 ,是为“一强标准”。

到三十年代,英国的军备状况有所改善。这一阶段,德国疯狂扩军备战并相继退出了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基于此种状况,英国内阁于1933年11月成立了国防需要委员会并由它来负责制定一份弥补国防缺陷的计划。国防需要委员会要求政府在1934到1939年间增加7100多万英镑军费,由于当时担任财政大臣的张伯伦坚持缩减军费的思想,最后的军费只有计划的2/3.这是英国走向重整军备的第一步。1935年国防需要委员会提出所谓的“理想方案”,要求在1936到1940年间的军事预算增加四亿英镑。③在此之后,英国的军事预算不断修改,军费上的支出不断增加。尽管英国在军费上的支出相比前一个时期大幅增长,但与同时期其他国家尤其是德国相比则相形见绌。军备方面的不足决定了英国无力对德国采取强硬措施。

四、扶德抑法的均势政策

英国在国际社会中一直奉行光荣孤立的政策,尽力避免在大陆上出现任何一个强大的国家。一战后欧洲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英国实力下降,德国受到重挫,而法国收回了阿尔萨斯和洛林的矿藏。此时的欧洲大陆在英国看来已经不再是均势的局面,法国势力崛起,德国被削弱,英法矛盾突出。

到了20年代,英国将扶德抑法的政策付诸实施。首先表现在赔款问题上,德国在确定赔款数额后不久就借故申请缓付,英国主张同意德国的要求,法国坚决反对。1923年1月11日,法国以德国不履行赔款义务为由,联合比利时出兵占领德国鲁尔区。德国政府实行了“消极抵抗”政策,政局动荡不安。1923年8月,英国向法国发出最后通牒式的声明:如果法军占领鲁尔不撤,那么英国在赔款问题上将不再支持法国。法国在各方面的压力下同意协商解决赔款问题。1925年12月,英国要求法国在《洛迦诺公约》上签字。根据条约内容,德国重新加入了帝国主义列强的行列,大国地位得到了恢复。1926年德国又被批准加入国联。三十年代后英国又在裁军和德国要求“军备平等”等问题上满足德国的要求。英国政府在一战后实施的扶德抑法政策给了德国一个恢复实力的良好时机,这种均势政策在慢慢失灵并转变为一种绥靖政策。

综上所述,正是20世纪三十年代英国所面临的国内经济状况、和平主义思潮的影响、军备力量不足、扶德抑法的军事政策这几个因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决定了英国采取了对德的绥靖政策。历史证明,绥靖政策的推行非但没有满足德国法西斯的要求,反而助长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英国实施绥靖政策没有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反而阻碍了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而对德国来说,绥靖政策的推行却为德国的侵略扩张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这也是德国在战争之初取得胜利的一个外部原因。(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历史学院)

注解:

① 王敏:《20世纪30年代英国推行绥靖政策原因探析》,《时代人物》,20008年08期,第175页。

② 齐世荣:《绥靖政策研究》,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页。

③ 齐世荣:《绥靖政策研究》,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页。

参考文献:

[1] 林和坤.《三十年代英国对德政策浅析》[J].史学集刊,1998,60-66

[2] 张新宇.《简析英国对德绥靖政策的历史渊源》[J].西华大学学报,2005,65-67

[3] 王春露.《两次世界大战间英国和平主义运动及其历史评价》[J].东北师大学报,1997,73-77

[4] 尹明明.《英国绥靖政策的经济根源》[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8,77-79

[5] 梁育红.《英国绥靖政策原因再认识》[J]史志鉴研究,2008,19-20

[6]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78-182

[7] 齐世荣.《绥靖政策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8] 王敏.《20世纪30年代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探析》[J].时代人物,2008,175-176

上一篇:试论黄兴对袁世凯态度的转变 下一篇:人之为人、我之为我的存在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