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动态3则

时间:2022-07-03 08:15:33

建设动态3则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

国务院日前印发《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根据《规划》,到2030年,我国将基本建成布局完整、技术先进、运行高效、支撑有力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体系。

《规划》指出,前瞻谋划和系统部署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发展水平,对于增强我国原始创新能力、实现重点领域跨越、保障科技长远发展、实现从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规划》提出,未来20年,瞄准科技前沿研究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根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展的国际趋势和国内基础,以能源、生命、地球系统与环境、材料、粒子物理和核物理、空间和天文、工程技术等7个科学领域为重点,从预研、新建、推进和提升四个层面逐步完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体系。

根据《规划》,“十二五”时期将优先安排16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海底科学观测网、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验证装置、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强流重离子加速器、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未来网络试验设施、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转化医学研究设施、中国南极天文台、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大型低速风洞、上海光源线站工程、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设施、地球系统数值模拟器。

《规划》还提出要健全管理制度,保障资金投入,强化开放共享,协同推进预研,加强人才培养,促进国际合作。

“十二五”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建设规划公布

由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的《“十二五”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建设规划》近日公布。《规划》指出,“十二五”时期试点建设15个至20个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并明确了创新基地建设的功能与定位,指导思想、建设原则与目标,总体部署与重点领域等6方面内容。

《规划》指出,国家重大创新基地是以实现国家战略目标为宗旨,以促进创新链各个环节紧密衔接、实现重大创新、加速成果转化与扩散为目标,设施先进、人才优秀、运转高效、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新型创新组织。“十二五”时期,将围绕关键领域和重点产业,在5个层面部署建设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包括建设基础性、公共性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建设面向重点工程、农业、新兴产业、传统产业的国家重大创新基地。

建设国家重大创新基地的主要方式是充分发挥现有各类创新载体的作用,集成创新载体的优势资源。具体采用3种模式:一是一家为主、多家参与。在计量科学、农业机械等创新资源较为集聚的领域,以最具创新能力的创新主体为核心,通过产权入股、项目合作等方式,吸纳相关创新主体共同参与组建;二是多家共建。在海洋资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由领域内多家创新能力强的创新主体共同组建;三是联盟组建。在移动通信等创新资源较为分散的领域,由领域内创新资源丰富的骨干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共同牵头组织,联合相关创新主体,以联盟形式组建。

《规划》指出,国家重大创新基地整体具备以下4个功能:一是围绕国家战略目标,发现、提出、承担并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工程任务,保障国家重大需求,提升我国核心竞争力;二是集成优势科技创新资源,建立开放共享和协同创新机制,进行重大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持续保持科技创新的引领地位,推动科技创新服务于关键领域和重点产业的发展;三是实现创新成果的快速转化与扩散,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支撑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四是吸引、汇聚、培养科学、技术、工程与产业化高水平领军人才与创新队伍。

(来源:经济日报)

多举措力保完成2013年城镇保障房任务

财政部消息,2013年除了继续提供财政资金支持外,还将通过提供投资补助或贷款贴息、减免相关税收等多项举措确保今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顺利完成。

财政部日前印发《关于做好2013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财政资金筹措等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做好财政资金筹措与保障工作。

通知提出了六大保障举措,强调首先要严格按照规定渠道筹集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财政资金,明确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可从公共预算、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土地出让收益、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地方政府债券收入中安排资金,用于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城市棚户区改造等需要政府支持的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

通知指出,将采取投资补助或贷款贴息方式支持企业参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运营管理;继续落实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涉及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含土地出让收入)与相关税收减免政策,切实减轻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费用。

此外,通知强调,要严格按照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进度及时拨付财政资金,确保财政资金专款专用,不得滞留、挤占和挪用;加强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并选择部分市县开展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绩效评价试点。财政部将在试点基础上总结经验,适时将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财政预算绩效评价扩展到全国。

财政部原部长谢旭人在不久前举行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强调,2013年要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中央财政将继续大力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增加相关基础设施配套投入,实施相关税费减免优惠政策,并通过投资补助、贷款贴息、资本金注入等支持方式,引导银行贷款、社会资金参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来源:新华网)

上一篇:定义未来节能建筑新坐标 下一篇:承包人可向发包人主张赔偿可得利益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