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遇难船》到《奴隶船》

时间:2022-07-03 07:54:37

摘要:风景画从18世纪开始进入英国的艺术领域,19世纪上半叶达到了它的黄金时期。透纳用他风景画家的敏锐眼光彻底地目睹了英国从农村进入到工业城市的转变以及这一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尖锐矛盾。他的作品风格多样,倾向于创造或是幻想出一个自然,而不是单纯地去再现早已存在的客观事物。本文试图以透纳的油画作品《遇难船》和《奴隶船》,探讨其艺术风格转变的原因和意义。

关键词:遇难船;奴隶船;艺术风格转变

透纳的“海上系列”是其作品的象征性代表,他对海洋有一种特殊的情感,这与他多次往返于英伦三岛与欧洲大陆之间的经历有着莫大的关系。在船上度过的时光,让透纳目睹了海洋风光强烈的变数,正是透纳追求光与色变幻莫测的最佳题材。此外,对社会事件的关心,也促使透纳从事大量的海洋绘画。

《遇难船》创作于1805年,属于透纳艺术风格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性作品。他借作品证明了自然界里变化无穷,就如人类戏剧化的转变,既令人悸动又富有哲理。事实上,这些自然的变化比那些历史画家所画的传说和寓言更具有真实力量,因为其实自然中的善恶因果原本就默默主宰着人类的生活。

透纳的早期作品大多属于古典主义的传承品,画面的构图与光线的处理都能在荷兰17世纪和法国18世纪的古典风景画中找到影子。透纳受古典主义大师兼美术学院院长雷诺兹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沿着对色彩的控制,环境的感受性,简洁单纯的表现手法而开始探索其新一时期绘画创作的。透纳信奉流行于18世纪末的崇高美学,因为崇高美学主义要求艺术家应该对艺术有至高尊崇的态度,因而透纳并不排斥古典主义绘画,相反,他还以能够同古典主义作品媲美为荣。艺术风格的统一,在法国是源与对体系的热爱,在英国则源于对体面的爱,透纳的大多数赞助人都是属于贵族阶级,他们对高贵典雅的艺术品的需求也是透纳进行创作的动力之一。对古典的“伟大的风格”的推崇使得透纳在19世纪风起云涌的艺术流派浪潮中从未失去过方向,只不过他将“伟大风格”的历史内容变成了风景本身。典型的例子便是1810年发表的《葛立森的雪崩》,在这一悲惨的画面中,完全看不到一个人影,只有铺天盖地的冰雪场景和落石砸下的支离破碎,这完全是一幅现代构图,画面的紧张感和不平衡性造就了一种有别于古典主义的现代风格的伟大。

1819年的意大利之行,成了其艺术生涯中的一次艺术风格的飞跃,更是其走出古典主义影响、从现代意义去把握艺术创作实质的分水岭。将主题引入艺术,从法国传入英国,并影响了透纳的成熟的颠峰时期的创作。《奴隶船》的全名其实应该是《奴隶船(奴隶贩子把死者和垂死之人丢入海洋――台风袭来了),画面上展现的是海上大自然的触目惊心的景象和发生在海上触目惊心的贩卖奴隶事件。透纳在这个画幅中,并没有直言地说着船主的暴戾,没有单纯地去讲述落入水中的黑奴的命运。残阳、黄色的云、血色的大海被搅在一起,构成画面的主体。处于创作颠峰期的透纳发明了一种在题材和风景之间的完美平衡。这种形式与内容的契合可以说是透纳对绘画中色彩成功运用的结果。透纳受到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在庚斯博罗等前人的基础上用自己的作品扭转了这一局面。他在生活感受的基础上,对色彩和光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夸张、提炼,加进自己的感情和思想,是色彩的效果更单纯、强烈。在他的水彩画中,为了达到水彩色调清晰的目的,透纳独创了一种方法,即在画纸的背面也涂上颜色。他把油彩、水彩、颜料和纸这些材料转化成光、大气和动感。在第二次来到意大利时,透纳把威尼斯这个水上城市变成了其进行色彩研究的实验品,让未干的色彩在纸上自由的伸展、表现,尽显绘画本体语言的特殊魅力。

《奴隶船》的人文价值相比于它在绘画上的影响毫不逊色。透纳对社会实践的表现正体现了他对工业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担忧,画面的悲剧色彩以及对人性的关怀也是其作品内涵深刻的关键所在。

透纳作品中的光色变化、抽象的色彩符号,以及后期的作品的独特风格――物象结构溶于光色之中,预示着印象主义画家的探索,并在20世纪抽象绘画中得到回响。透纳早期的威尼斯画作仍有清楚的人物、街道、船只的形状和轮廓,或是可以定位的色彩范畴,然而到了1840年,也就是透纳七十岁之后,许多题名为威尼斯的画作,却都呈现无景深、无色彩甚至无人物、无面孔的极简模式,或是将勾勒出来的人物与线条涂抹消除。他的成就不仅凌驾了过去、现代的画家,且其不断探索艺术技法、创造艺术高峰的强烈愿望更是达到了超越自我的境界。在历经了事业的高峰和晚年的嘲讽后,透纳已经不再期望同时代的人能理解并接受他的艺术观点和作品,而是抱希望于世纪末的印象派。

参考文献:

[1]《透纳――英国水彩画大师》

[2]何政广.河北教育出版社

[3]《十九世纪绘画艺术》

[4]乔治•摩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英国美术史话》

[6]李建群著.人民美术出版社

上一篇:浅谈音乐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性与创新性 下一篇:高师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