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导引经皮肝穿刺活检术及其护理

时间:2022-07-03 07:45:12

B超导引经皮肝穿刺活检术及其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0-0096-01

【摘要】对50例慢性乙型肝炎轻型患者行B超导引下肝脏穿刺活检术。结果50例穿刺均成功获取肝组织1~2条经HE苏木素伊红染色及免疫组合染色检查,其中30例肝组织呈轻型炎性变,符合临床诊断。15例肝组织为中重度炎性变并有不同程度纤维组织增生,5例呈典型肝硬化病理改变。本组术中术后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10例。其中腹疼6例,肩背部不适3例,皮下渗血3例。护理人员与手术操作者的密切配合是肝穿刺成功的关键,熟练的技术操作,准确的定位与导引技巧是提高肝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B超导引 肝组织 穿刺 护理

近年来B超作为肝胆疾病常用的辅助检查,普遍应用于临床,对于疾病的诊治起着重要作用,但还不能涵概所有肝病的性质和疾病程度,需要病理诊断作为补充。我院自2003年8月~2008年5月开展在B超导引下经皮肝穿刺活检术5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50例患者中,男40例,女10例,年龄22~45岁,平均(30±2)岁,临床均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轻型。

1.2 方法

1.2.1 设备及定位方法:B超为西门子G20:根据腹部B超观察肝脏的位置,形态,大小以及血流情况,选择肝组织肥厚处,避开血管,以距体表最近距离作为进针点,以兰圆珠笔划X作标记。

1.2.2 操作步骤:严格无菌操作规程,操作者佩戴口罩,帽子及无菌手套,B超探头以无菌手套包裹,剂以无菌生理盐水替代,穿刺部位常规皮肤消毒,铺无菌洞巾,逐层麻醉,深达肝包膜,B超测量肝脏距体表的距离。局麻后将多功能穿刺针按预定方位、深度、经穿刺点以适当的角度逐层进针,达到预定深度时停止进针,B超测量针尖的位置是否在预定的位置,若位置不满意,需重新调整角度,直到满意。利用穿刺枪切取肝组织,退出穿刺针以0.2安尔碘棉球按压穿刺点,无菌敷料覆盖,胶布固定,砂袋加压,腹带固定。标本以95乙醇固定送病理科检查。

1.3 结果:50例穿刺均成功获取肝组织1~2条,穿刺成功率100,经HE苏木素伊红染色及免疫组合染色检查,其中30例肝组织呈轻型炎性变,符合临床诊断,15例肝组织为中重度炎性变并有不同程度纤维组织增生,5例呈典型肝硬化病理改变。本组术中术后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10例,其中腹痛6例,肩背不适3例,皮下渗血3例,经对症处理后1~3天症状消失。

3 护理

2.1 术前准备

2.1.1 术前访视:责任护士术前收集资料,了解患者出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原活动度,血小板计数等与出血有关的各种生化检查结果,检查血型,进行术前评估。

2.1.2 心理护理:大多数患者对此项技术不了解,存在有不同程度的疑虑、恐惧和紧张心理。责任护士要耐心向患者及家属阐明肝脏穿刺活检的目的、意义、方法。告知患者如何配合穿刺,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穿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消除顾虑,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穿刺术[1]。

2.1.3 术前指导:讲解术中正确的呼吸动作及穿刺时屏气的重要性并加以指导和练习,使患者达到能自如的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调节呼吸频率与深度,以便配合手术顺利进行。

2.1.4 术前用药:遵医嘱穿刺前使用抗生素、止血药,防止感染和出血的发生。

2.1.5 物品准备:备齐抢救药品物品、局麻药、无菌穿刺包、多功能穿刺针、消毒用物、胶布、砂袋、腹带、标本瓶等,操作间紫外线消毒,操作时严格无菌技术,以防感染。

2.1.6 准备:患者取仰卧位,靠近床沿,右手上举抱头,面稍偏向左侧,腰背部铺好腹带,协助患者暴露穿刺部位。

2.2 术中配合:严格无菌操作,准确应用局麻药物,分散患者注意力,消除紧张心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观察穿刺进展情况。进针后嘱患者不可转动身体、深呼吸、咳嗽,穿刺针抵达肝脏表面后嘱患者屏气,以免针头刺伤周围组织而发生危险,穿刺成功后立即对穿刺部位进行加压包扎,但不能影响患者呼吸。

2.3 术后护理

2.3.1 观察生命体征:术后绝对卧床24小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每隔0.5h测脉搏、呼吸、血压一次,2h后改为1h测1次,共6次,再改4h测量,共检测24h。

2.3.2 出血的护理:术后腹带加压包扎6h,遵医嘱给予止血药2天,注意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如头晕、心悸,、面色苍白、出冷汗、烦躁等表现,提示有出血情况,立即报告医生,采取止血、输血、补充血容量等治病措施,如无活动性出血,可在24h后去除腹带。术后腹带包扎在不影响呼吸的前提下尽量加压为好,防止感冒引起咳嗽,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或增加服压的动作。本组无1例大出血发生,3例皮下渗血未作特殊处理自行吸收。

2.3.3 预防感染:术后遵医嘱应用抗生素3天,嘱患者多饮水,及时更换衣服床单,保持皮肤清洁、舒适,避免穿刺伤口感染,3天内不要洗浴,并注意保暖防止感冒,要全面摄入多种营养,以利肝组织修复[2]。本组无1例感染发生。

2.3.4 腹痛的护理:一般在术后当天发生,表现肝区胀痛、钝痛,深呼吸时加重,考虑可能因过度紧张,手术局部创伤所致。如有疼痛,应正确评估疼痛的性质及强度,根据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和感知程度进行心理护理,向患者说明疼痛的原因,分散注意力,避免紧张情绪,保持适当,放松腹肌,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本组6例腹痛患者,经对症处理后,持续1~3天逐渐缓解消失[3,4]。

3 小结

随着医学影像设备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肝胆病变的显示越来越精细,但对肝脏早期弥漫性炎症程度及肝硬化程度、肝内病毒携带情况仍不能确定,需要进一步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采取B超下经皮穿刺活体组织检查,弥补了临床诊断不足,为肝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准确的B超定位,熟练的技术操作,严格的无菌技术,科学的护理方法,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毛福利,郭新平,陆志红,等.CT引导下多弹头射频治疗肝癌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2,17(8):599.

[2] 陈绳武,梁学亚,闫小兵,等.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在肝内实性小占位病变诊断中的作用[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5):309.

[3] 王思印,许佳平,鲍冰,等.肝穿刺活检在重症肝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1,1(6):824.

[4] 任月莲.CT引导下经穿刺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护理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3,3(4):629.

作者单位 454100 河南焦作颈肩腰腿疼医院

454100 河南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

(上接第95页)

①患者病室安静,减少探视及人员流动,保持病室空气新鲜,环境整洁,②必要时可住层流床行保护性隔离,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③严密观察患者的各部位是否有出血的现象,嘱病人少活动,慢活动,防止意外损伤;④注射完毕后要按压针眼部位至不出血方可离开。2.3.3 过敏反应的护理: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荨麻疹和面部潮红。护士在应用注射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时注意:①用药前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及心脏病史;②给药前备好抗过敏药等抢救用物。

2.3.4 脱发:脱发会给患者外观带来变化和沉重的心理压力,特别是女性患者。在化疗前向患者解释清楚,在治疗后10~15天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脱发,无需特殊治疗,停药后会自主生长。鼓励患者通过戴帽子、戴假发来改变形象,树立生活的勇气和信心。2.3.5 神经毒性护理: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肌肉关节痛,肢体轻度麻木,最常见为趾指麻木,特别对冷敏感,减少寒冷刺激是不可忽略的预防措施,尤其寒冷的冬季,外出时戴口罩、帽子、手套,避免用冷水洗手。可口服B族维生素改善神经毒性。

2.3.6 尿潴留的护理:患者在用药过程中会出现尿潴留现象,安慰病人,做好心理护理,消除其焦虑和紧张情绪;利用条件反射诱导排尿,如听流水声或用温水冲洗会阴,刺激排尿;按摩、热敷,以放松肌肉,促进排尿;必要时可行导尿术。

3 护理体会

注射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是一种新型的紫杉醇制剂,由于它不含有可导致过敏反应的助溶剂,在给药前无需预处理,能提高紫杉醇的给药剂量,与普通紫杉醇注射相比,具有药物疗效明显增加,毒副作用低的优势。通过对应用注射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化疗的2例患者的护理,在化疗过程中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加强药物毒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可以预防和减轻毒副反应,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取得满意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莉娜,高静,徐艳萍,等.紫杉醇白蛋白微粒用于晚期肿瘤患者的护理体会.实用肿瘤学杂志,2011,25:R473.73

作者单位:224000 东南大学附属盐城医院肿瘤科

上一篇:前列腺粒子植入术的围手术期的护理 下一篇:老年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