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住房公积金资金效益之我见

时间:2022-07-03 05:26:53

提升住房公积金资金效益之我见

【摘要】增强住房公积金资金运作效益是确保其持续健康发展的直接动力,也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基本保障。面对目前全国发展不均衡的住房公积金事业,如何提升其资金效益,更大范围内提高其社会效益,是各住房公积金监管和运作部门亟须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 资金效益

一、提升住房公积金资金效益的重要意义

由于住房公积金制度是国家法律规定的重要的住房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强制性、互、保障性等特点,人民银行在住房公积金存贷利率上进行了专门规定,这一方面体现了住房公积金的社会保障性和福利性,但另一方面也导致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对资金效益重视不够,以过分强调资金安全为由消极怠工,甚至滋生腐败等现象。只有当监管机构加大对住房公积金资金效益的监管和审计,管理机构强化住房公积金运作资金效益意识,才能从根本上体现住房公积金的政策优势,才能将住房公积金产生的政策福祉更多的惠及广大缴存职工。

二、住房公积金资金效益不高的具体表现

(一)思想守旧,放贷力度明显不够

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初衷,就是为职工购房提供低息贷款资金支持,同时也产生利差来确保住房公积金保值增值,确保管理机构正常运作和事业发展。但在现实运作中,有些管理机构,特别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抱着宁愿把资金沉淀于银行,旱涝保收,也怕放贷产生风险,承担责任。当然有房地产市场发展程度、职工消费意识等客观因素,但管理机构的主观能动性仍占主导地位。

(二)监管缺位,沉淀资金低息闲置

从全国来看,住房公积金目前仍大量闲置于银行,发挥不出其应有的效益,特别是中西部一些省份,住房公积金个贷率不足30%,大量资金分别以活期或者不同年限存款形式闲置于银行,资金效益无法实现。之所以产生这种情况,既有客观上缴存高于使用的现实,也有管理机构缺乏科学配制资金品种,监管部门缺位监管的原因。

(三)法规滞后,净资产利用率不高

去年以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陆续试点开设了住房公积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从一定程度上利用了沉淀于银行的住房公积金。但对于管理机构每年产生的上亿元的增值收益仍没有更多改进。很显然,对于目前以计提贷款风险准备金和支付城市廉租住房补充资金的分配方式,已远远无法满足追求资金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需要。随着管理机构每年递增的增值收益,如何使其发挥更大的资金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重要体现。

三、提升住房公积金资金效益的对策和措施

(一)改进考核办法,强力推进个贷发放力度

一方面,管理机构要树立“既要防控风险,又要充分放贷”的住房公积金运作观念。各管理机构和受委托银行要提高服务意识,认真解决贷款条件过高、手续复杂、审批时间长等问题,简化贷款审批手续,建立个人住房贷款各环节的联合办公制度,实行一条龙服务,职工买房、集资合作建房以及自建、翻新和大修住房的,均可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充分协调各个部门,真正实行一站式服务平台和绿色通道,把隐藏于民间巨大市场挖掘出来,真正建立起住房公积金在住房融资市场上的龙头地位。同时承贷人员要树立服务思想,切不可有把审批贷款当作权力使用的错误理念,服务好借贷职工。另一方面,监管部门要强化个贷率的考核比重,财政部门要将个贷率同管理机构的运行费用结合起来,倒逼各管理机构想方设法发现市场,壮大市场,减少存量资金,从根本上充分实现住房公积金的资金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增加监管项目,强化存量资金的利息收入

除去个贷利息收入外,沉淀于银行的住房公积金利息收入也是管理机构资金收益的重要组成部分。监管机构要增加对管理机构沉淀资金收益率的考核,倒逼管理机构合理安排沉淀资金规模,增加利率较高的存款品种。具体办法有:

1.对归集住房公积金的委托银行,根据合理水平,原则上存款期限设置为中长期,以提高利率水平,增加存款利息。2.对管理机构委托的贷款银行的考核分配存款,实行年度考核,存款期限为一年期,到期收回归集银行。3.对政府委托的业务银行考核分配存款,实行年度考核,存款期限为一年期,到期收回归集银行。

根据人民银行规定,住房公积金存款利率由管理机构与各委托行协商确定,原则上以人民银行同期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最高浮动上限执行,上浮部分计入管理机构住房公积金存款利息收入,纳入增值收益核算。财政部门年终应将这部分收益与管理机构年度增值收益合并计算,按照以奖代补政策对管理机构进行考核并兑现奖励。

(三)修订有关法规,增加住房公积金投融资功能

创新住房公积金投融资功能才能更好地发挥资金效益。完善公积金制度,赋予住房公积金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投融资功能,充分利用公积金结余资金或增值收益以直接投资或贷款融资等方式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以达到提高效率、保值增值和促进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目的。

比较可行的思路是,建立专业的投资机构或委托专业投资机构来研究和操作住房公积金投融资事宜。至于投向如何确定,一旦投资体系建立起来、机制健全了,除了政府有明确的投资目标和要求,如保障房建设,其他的投资权应当全部下放给投资机构。只有这样,才能把投资风险降到最低、效益放到最大。

参考文献

[1] 高雅洁.我国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0(03).

[2] 刘薇.提高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的对策研究[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9(01).

作者简介:师伟丽(1981-),女,山西省平遥人,汉族,本科,就职于太原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研究方向:经济。

上一篇:河北省产业结构效益特征分析 下一篇:风险投资选择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