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多媒体环境下的课堂教学

时间:2022-07-03 05:13:24

如何做好多媒体环境下的课堂教学

摘 要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常常采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多媒体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教师应从以下四支笔的综合应用来进行教学:用好备课之钢笔写好教案、用设计课件之鼠标笔制作好课件、用课堂讲解之注解笔讲授好课堂内容和用板书之粉笔做好课堂板书。综合运用好手中的这几支妙笔,一定能让我们的课堂长出待放的花蕾,让教学开出灿烂的花朵,让教育结出丰硕的果实。

关键词 多媒体 环境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3-0127-02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教育教学设备的广泛应用,用多媒体授课成了教师现在常用教学方法,这既是传统教学与现代的结合,也是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老师们借助多媒体教学,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丰富他们思维想象,提高了课堂效率,如何做好多媒体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笔者经过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观摩、探索、研究、总结和积累,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一、用备课之笔写好教案,在教学前播下希望的种子

无论怎么样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都是将课上好,让学生学得知识。要上好课,就得备课先行,但在多媒体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不仅是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备好教学内容,更是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要备好多媒体环境下的各种教学资源素材。

(一)备好硬件和软件。我们都知道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内容一般都安排在机房、多媒体教室、或班班通教室中进行,这样既能提高课堂效率,又能方便学生的学习和操作。这里就需要教师在上课前对教师机、学生机、投影机、网络设备等硬件设备调试好,并且在计算机中安装必备的教学和学习软件,确保在教学过程中运行正常。最好是把教学内容能在设备上调试一下,做到心中有数,比如:U盘不能使用;电脑不能开机;课件不能找开等等。有时看到老师们因为准备不足而心急如焚的样子,既同情又无奈。

(二)备好课堂资源素材。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这课堂将用到什么多媒体资源、素材。将收集好准备好,比如:这堂课需要用到哪些课件,这堂课需要什么资源,哪些地方用课件展示,什么时候展示,展示什么样的资源,这些在备课时都要考虑进去。记得学校搞教研活动,每次都有老师把多媒课上成了电影课,甚至教有平行班的老师又继续把自己的课件播放给下一个班级,显然,这只是单纯的应用了多媒体教学而已,而实质就是没有备课的表现。其实,教学不应该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师生互动的双向配合;教师也不应该只是多媒体的一个操纵者,而应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调控者。而这些就要求教师备好课,在教学前充分把握课程资源,在教学时发挥好我们的信息技能。

二、用软件之笔设计好课件,让教学孕育出含苞欲放的花蕾

多媒体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功能。自然少不了课件设计,在做某个课件前,最好先多收集这个课件相关的内容,教学设计、图、文、声、像素材,包括别人做的课件等等,通过对比、分析、思考、总结,形成一个完整的制作解决方案,这样做起来就比较容易了。充分了解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够针对他们利用多媒体设计出更好的例子和情境,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一)在课件制作时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所以课件制作要以知识点为主,不是教师教案的重新排列,教学过程的结构再现,而是对某个重难知识点的有效解读和分析,让学生自己能够在课堂之余自学,通过课件帮助再认识、再巩固,达到最终掌握的目的,这对其自学能力,知识分析、整理、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都大有益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自学意识,提高学生对获取信息的有效收集、筛选、分析归纳等能力。所以多媒体课件从制作到最终使用,都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理念,为学生服务,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使学生会学、能学、主动学、更能学以致用,我们任重而道远。

(二)多运用些身边的素材和自编素材随时调用。事实上,许多素材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如科学课的实验器具等。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WindowsXP中的画图工具或Word中的绘图工具来制作多种多样的简易图片、结构图、流程图等,制作完成以后存盘备用。而声音、视频(avi文件)素材的制作也是如此,如果想为一篇文章配上朗诵,可以调用Windows“附件”中的录音机,然后对着麦克风朗诵,录制完毕后存为wav格式,再插入课件中。当我们在教学之中运用这些学生耳熟能详的素材,一定能增强学生的记忆。

三、用注解之笔做好课堂延伸,让教学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PPT是教师最常用的教学软件,由于设置不合理,课件制作好后,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也许会有这样那样的变化,如教学过程的突发问题,学生回答问题中的生成教学资源,对一个问题的深入探究等,但在课件整体结构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思路跟着课件走,不能在灵活驾驭课堂,或许还会因教学突发问题脱离课件流程而慌乱,影响教学效果,即使课堂上一切都井井有条地进行,也可能出现 PPT 不能完美地播放到最后一页。为什么?因为课堂总有临时状况,教师准备了一页 PPT 的内容,本来预计是2分钟能讲完,但没料到一部分学生对此页 PPT 内容(可能是概念、可能是练习)不能很好掌握(特别是练习部分),等等。传统课件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只能按预先设定好的顺序演示课件,不能进行二次加工。虽然有问题反馈,但是答案固定、单一,不能随着课堂教学的改变而改变,对课堂的生成性问题更是无法适应。交互式电子白板正好弥补了传统课件的这些缺点。在多媒体环境下,把电子白板与PPT的结合相结合,用电子白板作好批注、修改、插入,让课前的预设与课堂的生成完美统一起来。

记得有次听地理教研课,老师播放的PPT课件是:国庆节到了,老师要到三亚南山去旅游,请同学们帮老师了解一下去三亚南山的路线及当地的天气及门票价格?让学生思考,写出答案。而老师展示的答案中只设计了一条线路的价格,答案变成了唯一性。但学生通过搜索,发现有各种各样的线路,选择不同的出行方式,价格也各不相同。只见老师打开了白板软件,在PPT上及时注解,罗列出学生们给出的各种出行方式和价格。在使用PPT时如果我们同时起动电子白板软件,就可以用笔直接在PPT页面上进行标注,并对PPT的任意操作。

用电子白板是对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延伸,很好地弥补了我们课件教学中的不足。

四、用板书之笔写好板书,让高效课堂结出丰盛的果实

在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通过教学我们不难发现,除了大屏幕外,还应配备黑板,以发挥传统教学手写板书的作用,是教师审美旨趣、艺术个性的体现,是教师重要基本功,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一副独具匠心的板书,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更是学生认知的“脚手架”、教师教学的“导游图”、师生互动的卷轴。给学生潜移默化感染和熏陶。

如物理学科来说,用 PPT 展示图片、用动画描绘物体运动的轨迹与过程,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环境。但有推导的这种课程ppt代替不了板书的效果,老师只能用板书写出解答的详细步骤和分析过程。特欣赏那种在讲台已经活跃了几十年的老教师,仍然不放弃板书。数学老师画的数形结合的图例,用手一量然后画一条曲线就能出算式,初中历史老师在黑板上画中国地图仅需2分钟……还有新课改环境下学校提倡教研组备课,虽然上课的教案相同,课件一样,但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有好板书的教师,能结合板书有条不紊地进行讲解总结,显得层次分明,有头有尾,学生记忆深刻,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多媒体环境下用备课之笔写好教案,用软件之笔做好设计,用注解之笔做好延伸,用板书之笔画龙点睛,运用好这四支笔就像握好马良的神笔一样,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结出丰盛的果实。

上一篇:能刷能打还能秀――KPL常规赛选手大盘点 下一篇:颜辰:游戏是种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