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时间:2022-07-03 03:16:14

如何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摘要】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的流个不停。”可见生活与写作密不可分,要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积累作文素材,让学生采取乐观的态度,善于思考,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抒写真情实感。

【关键词】观察思考勤于动笔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每次到作文课,一些学生往往唉声叹气,视作文为畏途,不会写,不爱写。作文难,难在哪里呢?难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如何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是当前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作文生活化,让学生抒写真情实感,提高作文兴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的流个不停”。可见,文章源于生活,文章离开生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只要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就有了写作的素材,学生写起文章来就有事可写,有情可抒。

一、观察生活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对周围事物熟视无睹,导致作文时大脑空空,无内容可写,我首先从学生生活环境做起,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积累作文素材。

学生生活的家乡——得耳布尔,与“南有西双版纳,北有莫尔道嘎”的莫尔道嘎只有一站之遥,那里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是个迷人的地方。春天,领学生欣赏长满“毛毛狗”的柳树,草地上跳舞的蒲公英,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夏天,欣赏火红的百合,黄灿灿的金莲花,洁白的芍药;秋天,观赏深紫色的蓝莓、玛瑙般的红豆,鲜嫩的蘑菇;冬天,欣赏空中飘落的雪花,看小朋友堆雪人、打雪仗。

利用休息日,走入社会,观察家乡景物变化,体会家乡风土人情。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上到下,从远到近,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多方位的观察事物。让他们能分清主次,抓住重点,有目的,有顺序,认真细致而不是走马观花的对事物进行观察,从生活中掘起大量信息,以充实自己的写作题材库。如:学生在写《文化广场》一文时,能按照一定的方位顺序写出广场上的景物:星期六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文化广场”,首先应入眼帘的是一块长约4米,高2米左右的巨石,正面刻着“文化广场”四个大字,背面刻的是我局的发展历程。东面有九位开发建设我局老工人的雕塑

,他们有手握油锯的伐木工人,有肩扛铁斧的清林工人,有手捧树苗的植树工人……学生能按一定的顺序边观察边思考,写起作文来胸有成竹,得心应手。

二、参与生活

俗话说:“实践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明灯”。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好奇心特别强,对周围事物易感兴趣,只有让他们直接参与,切身体验,感受才最真实,所以教师应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直接参与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1、课堂成为展示才华的舞台

教师在教学中应利用各种学科,给学生的才华留下展示的舞台。手工课上,让他们拼拼剪剪,展示灵巧的双手 ;音乐课上,让学生蹦蹦跳跳展示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喉;美术课上,让他们涂涂画画,创作富有灵感的作品;体育课上,让他们疾飞快跑,展示潇洒的英姿;科学课上,让他们亲手实践,享受其中的乐趣,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不断地进行思考、感悟,同时也积累许多极富生命活力的素材。

2、课外活动丰富多彩

教师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双休日带领学生参观工厂、车间,了解工人叔叔的操作流程;到树林中采集各种树叶做植物标本,增加有关树木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到消防中队,看消防叔叔训练场面,听他们讲灭火器使用方法;去病防站,看动、植物标本,了解病虫害的防护知识;在“小巧手”活动中,参与有民族风味的剪纸;读一本好书,丰富知识提高写作水平;让孩子多参加家务劳动,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体会父母的艰辛;伸出援助之手,为生活有困难的人献爱心。学生在走一走,看一看,访一访中得到新鲜感,留下深刻印象,写作时自然有话可说,随手拈来。

三、学会思考

爱因斯坦说:“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 。”这就是说,教师不光要让学生学会用眼睛观察,耳朵去聆听,还要用大脑思考。学生在获得了丰富的生活后,也有了较多的写作素材,但他们年龄小,明辨是非的能力差,不知道如何发掘材料和选择材料,所以要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要培养这种能力,首先要启发学生热爱生活,产生情趣,善于从中抓出他们认为很平常、熟视无睹的生活实例,进行恰如其分的分析。透过事物的表面,看到事物的本质,从傲霜斗雪的青松看到顽强不屈的品质;从简短的一声问候,看到浓浓的深情。

四、勤于动笔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每次观察实践之后,较短的时间内,学生对活动的时间、地点、经过、精彩情节印象都比较深刻。但随着时光的流逝,时间这块橡皮使记忆的印迹淡薄了,等到要写作文时,对于活动就会出现不完全记忆或记忆中断现象,更有甚者,竟想不起参加过哪些活动,观察到哪些景物,为写作提供素材就成了纸上谈兵。为了使记忆长期存在,必须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我认为遵循以下方法行之有效。

1、记片段

每次活动都有它的精彩之处,有的是语言描写,有的是神态描写,有的是环境描写……把精彩的片段记录下来。

2、写日记

日记分为精品日记和普通日记。每周要写两篇精品日记,精品日记就能把活动的场景和感受真实地再现出来,为今后写作提供较精确的素材。

总之,只要学生在生活中养成能够勤于观察、乐于思考的习惯,适时抓住任何契机,积累作文素材,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发挥作文教学中丰富多彩的优势,我们的作文就会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盛晓红 《用随笔架起生活与作文之间的桥梁》

[2]胡梦炎 《怎样辅导小学生作文》

上一篇:善用文本,巧妙引导,事半功倍 下一篇: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