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财政局年度工作计划

时间:2022-07-03 01:32:53

县财政局年度工作计划

一是落实__市升级版“五大产业”扶持政策。深入系统学习研究__市升级版“五大产业”扶持政策,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服务工作,帮助企业争取政策扶持。主动承接市出台的各项政策对接清单,整合县支持工业发展、推进自主创新、促进商贸服务业发展等专项资金,以市场起决定性作为原则,调整扶持企业方式,将资金扶持与企业税收和新增财力增长挂钩,有效培育财源。二是进一步完善上级资金项目申报管理办法。改变项目申报方式,采取公开、公正和竞争的原则,实行阳光操作。对已获得上级各类补助企业的资金,在资金支付环节与企业的项目投资完成额挂钩。三是加强县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建设。将公司的注册资本增加到1.1亿元以上。四是拟定支持镇工业集中区标准化厂房建设办法,实行“以奖代补”。

一是加强税源动态管理。建立税源大平台,开展税源调查摸底,将企业信息全部纳入平台管理,及时整理、采集、传递、交换有关涉税信息,实现工商、国土、房产、住建、招管、国税、地税等部门以及县镇(园区)信息资源共享。依托税源平台,强化税源分析,促进税收征管。二是进一步加强协税护税工作。严格落实县政府《关于加强协税护税进一步规范税收征管秩序的通知》精神,强化单位协税护税工作责任和义务,严格执行《外来建安企业承建政府性投资项目企业所得税征管流程》,切实加强外来建安企业税收征管,确保政府性投资工程税款足额征缴到位。三是积极支持各镇(园区)做大做强注册经济。全面梳理注册税源企业,选择潜力较大的重点税户加强协调、指导和服务工作,培植注册税源大户。四是支持配合相关镇和单位做好物资回收、交通运输、房地产开发等行业税收征管工作。

一是全力推进财政支持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以县级为平台整合,以中心村项目申报为核心,以预算编制为源头,完善整合涉农资金支持美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力争做到“整合范围实现全覆盖、整合效果寻求新突破、整合效应力争再扩大”。探索引导社会资金支持美好乡村建设的政策措施,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美好乡村建设,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效应。二是深化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改革与建设工作。全面开展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工作,20__年在示范区选择64200亩开展试点工作,包括工厂化育供秧、农业生产机械化、植保统防统治、农业生产资料统一配送、订单收购及相应的技术指导和服务等环节的全程社会化服务,对服务组织开展社会化服务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三是完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改变资金投入重点,重点投向美好乡村建设和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大、项目规模较大的“特惠制”项目。投入美好乡村建设资金占总额的30%以上,“特惠制”项目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改革“特惠制”项目报账办法,对“特惠制”项目实行县级报账。

在实施好省市民生工程基础上,继续做好鸡蛋助学育才工程、特殊大病救助、水源点保护、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妇女“两癌”筛查等5项县自主实施民生工程。在完善原有推进措施基础上,建立民生工程“五制”工作体系。一是建立民生工程月度计划制。每月25日,县民生办排出下月民生工程月度工作计划,明确工作内容、责任单位、完成时间。二是建立民生工程会商工作制。每月5日前,县民生办召集相关责任单位针对工作内容进行会商,形成会商记录,明确落实措施、责任人、完成时间。三是建立民生工程落实责任制。每月会商结束后,根据会商记录,县民生办下发《民生工程工作落实单》,注明工作内容、责任人、完成时间。四是建立民生工程责任追究制。制定民生工程责任追究制度,县民生办逐月形成民生工程工作落实情况报告,注明工作内容、责任单位、责任人、完成情况,对未完成当月工作任务的,对照民生工程责任追究制度,提出处理建议,报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审定。五是完善民生工程绩效评价制。将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民生工程建后管养、民生工程包保宣传作为各镇、各民生工程牵头责任单位单独考核指标分别评价,同时,建议将民生工程绩效评价结果纳入牵头单位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对评价结果较差且影响省市对县考评成绩的,予以民生工程“一票否决”。

一是扎实做好营改增试点扩围工作。提前做好准备工作,认真谋划邮政服务等扩围行

业税收征管事项,积极发挥营改增政策效应,促进我县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二是密切跟踪国家税制改革动态。加强税制改革前瞻性情况了解,对扩大个人住房房产税、消费税等税制改革重点热点问题开展专题分析,积极做好相关工作,努力实现地方利益最大化。三是继续完善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将财政专项资金及财政非部门预算支出纳入集中支付范围,努力实现集中支付资金范围全覆盖。同时,完善镇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进一步规范业务管理。四是深入推进县镇两级公务卡制度改革。加大执行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力度,进一步严格现金使用管理,提高公务卡使用率。五是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公务用车定点加油、维修和会议、印刷定点采购工作。六是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工作。按照试点先行、量力而行的原则,结合20__年部门预算,有序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工作开展。在准确把握公众需求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指导目录,明确购买服务种类、性质和内容。对政府新增或临时性、阶段性的公共服务事项,凡适合社会力量承担的,原则上都按照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一是全面推进全口径预算管理。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完善预算编审办法,实行“开门办预算”制度,建立专家审核论证、部门联审和公众参与评审机制,提高预算编制过程的透明度和资金分配的科学性。硬化预算约束,对未列入年初预算的项目,除防汛抗旱等特殊支出外,不再办理追加支出。二是严格支出管理。认真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规定,抓好各项配套措施制定,严格控制“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等一般性支出,逐步建立完善全方位、规范性、常态化的“三公”经费监管机制。三是深化预算信息公开。深入推进公共财政预算、决算公开和部门预算、决算公开,严格落实省市预算信息公开要求,全面做好我县财政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及“三公”经费预决算公开工作,接受社会监督。四是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积极开展涉企、涉农、涉事专项资金评审,将绩效观念和绩效要求落实到预算管理全过程。逐步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以后年度预算安排和完善管理制度的重要依据。五是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宣传贯彻《安徽省财政监督条例》,推进财政部门依法行政、依法监督。加大《小企业会计准则》培训和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力度,侧重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开展检查,促进企业建账、规范会计核算。六是推进财政会商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财政会商工作机制,坚持全面会商、上下会商和内外会商工作办法,强化主动上门服务,转变理财观念和工作作风,提高财政管理和服务水平。

上一篇:九种影响你职业前程的想法要不得 下一篇:劳务增收论文:建立健全劳务增收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