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比多巴、左旋多巴控释片治疗帕金森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07-02 10:24:50

卡比多巴、左旋多巴控释片治疗帕金森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卡比多巴左旋多巴控释片联合治疗帕金森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4例帕金森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给予卡比多巴、左旋多巴控释片治疗3个月,根据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Epworth嗜睡量表(ESS)、汉密尔顿抑郁评价量表(HAMD),对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PDSS评分明显升高,ESS和HAMD评分显著降低,P

【关键词】

卡比多巴;左旋多巴;帕金森;睡眠障碍

帕金森病作为比较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好发于老年患者,传统治疗侧重运动障碍的改善,随着帕金森患者合并睡眠障碍发生率的增高,人们逐渐意识到改善运动障碍的同时,还需要治疗睡眠障碍[1]。本研究中,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4例帕金森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给予卡比多巴、左旋多巴控释片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4例帕金森合并睡眠障碍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英国帕金森病协会(UKPDS)诊断标准。其中,男24例,女20例,年龄500~85.0岁,平均年龄(66.0±7.0)岁,病程05~15.0年,平均病程(5.0±2.5)年。根据HobenYanr分级标准,其中Ⅰ级3例、Ⅱ级14例、Ⅲ级18例、Ⅳ级7例、V级2例。

1.2 治疗方法 对于没有服用过左旋多巴控释片患者,首次口服12.5 mg卡比多巴、0125 g左旋多巴,3次/d,治疗一周后,每隔3 d,逐渐增加两者给药剂量,直至每日口服75~100 mg卡比多巴、075~10 g左旋多巴,3次/d;对于正在服用左旋多巴控释片患者,应暂停服用左旋多巴8 h后,服用卡比多巴,而左旋多巴给药剂量也减少为原剂量的25%,逐渐加量,每日剂量不超过2.0 g,卡比多巴每日剂量不能超过02 g。服药期间,密切注意患者病情变化,酌情增减给药剂量。

1.3 观察指标 于卡比多巴、左旋多巴控释片治疗前、治疗后,根据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Epworth嗜睡量表(ESS)、汉密尔顿抑郁评价量表(HAMD),观察和比较症状改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PDSS评分明显升高,ESS和HAMD评分显著降低,P

3 讨论

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失眠、异态睡眠、日间嗜睡等,临床症状与帕金森病的严重程度呈正比,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认知功能。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相对较多,帕金森病患者以运动障碍症状为主,再加上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抑郁情绪,以及服用抗帕金森病药物等,这些因素都可能与帕金森病患者合并睡眠障碍的发生、发展有关。帕金森病作为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可导致蓝斑、黑质等与睡眠有关核团神经元数目的减少,影响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和觉醒[2];帕金森病患者由于运动功能障碍,夜间翻身次数会相应减少,不可避免地加重不适感、增多觉醒次数,并且随着帕金森病病情程度的加深,不适感和觉醒次数会相应增加,这些都会打乱睡眠的连续性,引发睡眠障碍[3]。

目前,多数研究表明帕金森病患者由于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丢失,导致神经递质代谢紊乱,从而继发睡眠障碍[4]。帕金森病的传统治疗方法完全在于运动障碍的改善,而忽略了睡眠障碍的治疗,随着帕金森病患者并发睡眠障碍发生率的增高,人们逐渐意识到改善帕金森病运动障碍的同时,还要加强睡眠障碍的治疗。

左旋多巴控释片作为多巴胺能的替代药物,通过作用于黑质纹状体多巴胺通路,影响睡眠觉醒周期,改善睡眠质量,但左旋多巴在脑内、脑外会迅速发生脱羧反应,变成多巴胺,不仅导致多巴胺的浪费,还会增加药物治疗的毒副作用。所以,控制左旋多巴在脑外脱羧反应,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卡比多巴作为外周脱羧酶抑制剂,能够有效抑制外周左旋多巴转化为多巴胺,从而增加循环系统及进入中枢的左旋多巴含量。卡比多巴控释片与卡比多巴联合用药时,不仅降低了左旋多巴控释片的外周性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还减少左旋多巴的用药剂量。

本研究中,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PDSS评分明显升高,ESS和HAMD评分显著降低,P

参 考 文 献

[1] 施慧芬 止颤汤治疗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7(10):1165.

[2] 刘炜 帕金森患者早期睡眠障碍临床分析. 中国医学创新,2011,8(20):146.

[3] 黄志勇.帕金森病患者生存质量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海南医学,2011,22(5):14.

[4] 吴佳英.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发病机制的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9,29(8):1001.

上一篇:多发性骨髓瘤血浆suPAR水平的临床探讨 下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46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