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特色办学的宽阔大道上

时间:2022-07-02 05:04:00

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记者一行4人慕名前往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培文实验高级中学。车过光孝湾,顿觉眼前一亮,绵延一千多米的金城大道,顺水蜿蜒,路的另一侧镀红铁栅栏内的校园建筑群一字排开,高低错落,宛如一条卧龙……

1985年,印尼侨亲施金城先生心系家乡教育,倾其所有创办了安溪培文师范学校,此后近20年的师范教育,培文师范桃李满园,几千名学子遍布安溪城乡的各个学校,成为安溪教育战线的骨干教师。2002年培文师范改制为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培文实验高级中学。30年来,施金城先生情系教育之心始终不渝,不断捐资办学。30年风雨坎坷,30年砥砺拼搏,培文学校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特色和校园文化,历年高考成绩一直领先于同类学校。2011年,培文中学参加艺体高考的学生本科上线66人,学子陈茹萍成为安溪县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第一人。2012年艺体省级专业考试,55名学生参加美术考试,54人上省考美术本科线;音乐2人、体育32人参加考试,全部上省考本科线。2013年艺体省级专业考试成绩揭晓,56名学生参加美术考试,全部上省考美术本科线,并且专业成绩较上年有大幅度提升。这所侨建校取得如此骄人成绩的秘密是什么?几经变革,目前培文中学形成了怎样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赶往培文中学一探究竟。

办学理念在历史积淀中创新升华

培文中学坐落于生机勃勃的安溪南翼新城,北靠郁郁葱葱的虎头山,南边的依仁溪沿着校园淙淙流淌,校园内,两条涓涓小溪滋养着绿树花草,各类建筑和各种植物相互掩映,构成了一幅秀美的画卷。整个校园被山林和花园的灵气所笼罩,被溪流拥抱,可谓藏风聚水,育才圣地,再加上位于龙门镇,极易让人联想到“鲤鱼跳龙门”“望子成龙”等故事传说,给学校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在一片琅琅书声中,记者见到了陈哲恒校长和他的同事们。陈校长曾担任培文师范、龙门中学、蓝溪中学、安溪六中主要负责人,是安溪县首批教育硕士,福建省学科带头人,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学校管理经验,2011年11月成为培文中学领头人后,大刀阔斧地实施了各项改革,在安溪教育界享有较高的声望。

甫一坐定,陈哲恒校长便向我们介绍起培文中学的基本情况。2001年4月,“安溪的陈嘉庚”施金城创办的培文师范改制为安溪培文工艺美术学校,2002年4月,经泉州市政府批准,与泉州师范学院联办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培文实验高级中学。2011年8月,榜头中学整合并入,培文中学转为完全中学,现有28个教学班,在校生1206人,在编教师113人。

“培文中学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体现了一种什么思路?您担任校长后,对培文中学的办学理念做了哪些调整?”了解了培文中学的历史沿革和基本现状,记者很想知道这位履新刚刚一年多的校长对培文的发展做了哪些思考和探索。陈哲恒校长笑着对记者说:“之前我在培文师范工作了12年,然后调到其他学校工作12年后,现在组织又安排我回培文中学,应该说,我对培文的情况还是很了解的,对培文的感情也是非常深的,我有责任也非常乐意对培文的发展做些思考和探索。”在陈哲恒校长看来,教育必须以生为本,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为此,培文需要调整办学思路和理念,努力创设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

“培文中学的历史背景不同于其他中学,她的前身是培文师范。培文中学要秉承师范在艺术、体育方面的传统和优势,瞄准艺术、体育类良好的升学率和就业前景,因材施教,注重异质竞争,推行个性化教育,倡导学生多元化发展。”陈哲恒校长向记者透露了培文中学努力的方向——文化和艺体齐头并进,全面发展、艺体见长。他认为,衡量一个学生将来是否成材,未必就只是看他能否考上名牌大学,而应该把眼光放远一些,看5~20年后其个人家庭生活的幸福度和对社会的贡献度。他希望培文的学生都能够达到“四商”——智商、情商、逆商、创商(创造力商数)齐全。“我们要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从多元的角度来评价学生。”陈哲恒校长告诉记者,如今的培文中学,正致力于“为每位学生创造最佳的发展空间”,引导学生多元化发展。

教育教学在以生为本中彰显特色

明确了办学理念和目标,培文中学着力探索先进的办学模式,努力突显鲜明的办学特色。陈哲恒校长对记者说:“针对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培文的教育教学既要注重同质竞争,更要注重异质竞争,注重因材施教,做到让每位学生都进步,让每位家长都放心。”

据陈哲恒校长介绍,培文中学实行开放式办学。近几年,培文中学与各类学校广泛开展合作,与安溪一中、铭选中学抱团发展,共享名校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提升了培文的教育教学质量;此外,培文中学是安溪县唯一一所依托高校办学的完全中学,一大批高校专家纷纷走上培文的讲堂,对口指导学生,使培文中学艺体特色教育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拓展了学生的升学渠道。

记者了解到,培文中学的艺体特色教育极具个性化。在培文,有着全县规模最大的美术高考中心和设施最好的体育高考训练中心,有专门为音乐类学生开设的“音乐殿堂”。一批对美术、体育、音乐感兴趣,稍有基础的学生,通过努力,纷纷圆梦高校艺体殿堂。

采访中,记者发现了一个特别的现象:高一的学生竟然和高二的学生坐在同一个教室里一起上英语课,而且教学内容还是初中三年级的英语课程!看到记者满脸诧异,陈哲恒校长向记者解释说:“培文中学的学生学业基础参差不齐,于是我们尊重学生的差异,推行弹性化、差异化教学,在完成国本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不同起点来设置课程,因材施教。不少高一学生的英语、数学等都从初中课程开始补起。而教师上一节课也经常要准备高中低三层教案,以便让基础薄弱的学生听懂、学会,让基础牢固的学生更上一层楼。”

听罢介绍,记者暗暗为培文中学推行的异质竞争和差异化教学叫好,也为培文教师以生为本对学生不离不弃的职业精神叫赞。据悉,培文中学的教师全部都是本科以上学历,而且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研究生学历者也不乏其人。高中教师结合学生的水平和需求,实行分层教育,一方面精心开展高中阶段的教学活动,另一方面组织学生补习初中各科知识,让后进生变成先进生,让先进生变成优等生。“培文中学这几年能取得不俗的成绩,得益于教师们‘视生如子’的情怀。培文中学的教师从不因学生成绩低而责备学生,他们关心的是学生是否每天都在进步,关心能否让学生树立信心、实现自我。在培文中学教师的眼里,每个学生身上都有着无穷无尽的资源和潜力,只要学生自己不放弃,教师就会做到不抛弃,让每个学生都能阳光健康地成长。”陈哲恒校长如是说。

以生为本不仅体现在教学上,还体现在生活上。为解除学生在生活上的后顾之忧,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培文中学实行封闭式管理、亲情式服务,给学生提供优质的后勤保障服务。陈哲恒校长带记者参观了培文中学生活区。生活区新建的学生公寓有3幢,每间宿舍均配备独立卫生间、洗浴间、洗衣间,全天候供应热水;新建的食堂炊具全部采用电磁炉,米饭保质保热足量敞开供应,热汤免费,学生售菜台还配备了保温设施,保证学生都能吃上热饭热菜。陈哲恒校长告诉记者,每幢学生公寓都配备了专职生活指导老师,食堂实行师生饭菜同量同价,培文的生活指导老师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学生,努力使学生在学校里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慈母般的关爱。

基础设施在持续建设中配套完备

漫步在空气清新的校园里,处处可见绿树红花,高大的树木和低矮的草坪错落有致,盛开的鲜花点缀其中,一步一景,美不胜收。校园内美仁溪潺潺流淌,清澈见底,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金色的光返照着人们的眼睛,似乎在诉说着一个个金榜题名的故事。再看看校园周围满眼绿色的山、沿着校园流过的溪流、校园上空飘浮着的朵朵白云,顿觉依山傍水的培文校园是如此的秀气和充满灵气。而视野开阔的学校大门,宽阔的迎宾广场,开放式的校园围栏,气派的教学楼、宿舍楼、体育馆、运动场,无不彰显着它的大气。

陈哲恒校长告诉记者,30年来,施金城先生持续不断捐资办学,从1985年投资150万元办学开始,截至目前已经累计捐资7500多万元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安溪县委县政府也高度重视这所侨建校的建设,县领导多次率领教育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公路局、供电公司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到培文中学现场办公,研究解决学校建设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大力扶持培文发展。为不辜负施金城先生的报国之心和社会各界的期望,2008年,培文中学对硬件设施建设进行了前瞻性规划、精细化设计,并在建设中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在陈哲恒校长的陪同下,记者参观了培文中学的各类基础设施。记者仿佛置身于一所大学——毫不夸张地说,培文中学各类基础设施建设的前瞻性和高标准,并不亚于一些大学。校园按照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布局规划建设:每间教室都配备多媒体教学系统;实验科学楼的全部设施按一级达标高中标准配置,各种专业教室功能齐全,配套完整;图书馆、阅览室、学术报告厅、校园播音系统、计算机网络中心一应俱全;造型独特、全安溪县最大的多功能体育馆可供2500人集会、演出、健身;田径运动场按国际标准设计建设;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桌以及各类健身器材遍布学校各个角落;3座学生公寓可容纳2000多人入住,其设施配备不亚于大学学生公寓;食堂采用最先进的炊事设备和餐桌椅……记者了解到,培文中学是安溪县占地最大、设施最完备、环境最优美的一所完中。目前占地面积180多亩,总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可容纳三四千名学生学习生活,硬件设施建设已经达到了一流中学的标准。

青春在培文启航,学业在培文成就;个性在培文张扬,梦想在培文放飞。英国哲学家洛克说过:“教育的事业并非使年轻人能完美地从事科学研究,而是要开阔年轻人的心胸,使其能尽力运用自己之所长。”培文中学坚持以生为本,以社会、家长、孩子们的需要为导向,以先进的办学理念为指引,以培养学生的特长为重点,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描绘学生幸福人生为宗旨,正昂首阔步走在特色办学的宽阔大道上,朝着打造在海峡西岸有较大影响,在闽南地区和东南亚侨亲中有一定知名度的现代化侨建学校的战略目标前行。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不断创新发展的培文中学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远在印尼的施金城先生望着你,众多的家长望着你,30年培育出的无数英才望着你!培文中学,祝福你一路走好!

采访手记:

“在我们培文老师的眼里,只有差异,没有差生。”

“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从多元的角度评价学生。”

“我们要做的,是创设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让每个学生做成长的主人。”

这是采访中陈哲恒校长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几句话。没有响亮口号,无需豪言壮语;只要质朴无华,但求用心施教。

在倡导“幸福教育”的当下,培文中学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让每一位学生的校园生活充满阳光,让每一位学生对学习充满希望、对奋斗充满力量、对未来充满信心,毋庸置疑,这正是“幸福教育”题中应有之义。

培文中学校园环境之幽雅舒适,办学设施之先进完备,办学特色之鲜明独特,办学成效之卓著斐然,着实令人心生感慨和赞叹,相信培文中学一定会很快实现三级达标创建并实现跨越式发展,培文中学的特色办学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上一篇: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 下一篇:课前孕育 优化流程 情行相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