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加息刺痛市场神经

时间:2022-07-02 04:20:16

央行加息刺痛市场神经

8月18日,央行决定,自2006年8月1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2%;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85%提高到6.12%;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长期利率上调幅度大于短期利率上调幅度。

同时,进一步推进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市场化。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下限由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扩大为0.85倍,其他商业性贷款利率下限保持0.9倍不变。商业银行可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根据贷款风险状况,在下限范围内自主确定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水平。

央行有关负责人称,本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有利于引导投资和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有利于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恰当地衡量风险;有利于维护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协调发展。

那么,此次加息对市场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为此本刊采访了国内外知名的利率专家,试图给投资者一些启示。

何帆(社科院世经所所长助理):不会引起房价下跌

从上半年经济来看,宏观的确过热,主要的指标,比如信贷、顺差、外汇储备等都比较高,投资过热现象并没有得到缓解。最近央行开了很多会议,强调各部委要加强宏观调控,这也是响应这种号召。

通过加息的办法让宏观经济不要出现过热,实质上的作用是比较温和的。升值的幅度也并不很大,此次加息在市场的预料之中。市场对这种变化已经有所准备了,但要注意的是,加息本身并无法控制投资过热,因为投资中银行贷款所占的比例并不是很高,投资主体如地方政府等,受加息的影响并不很大。大企业资金多,头寸大,不需要通过银行贷款。但是,对于中小银行来说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对中小企业也是如此,因为它们融资成本提高了。

对于房地产的影响不是主要的,其他部委对土地也有一系列政策,我想加息只是强化了已经有的调控政策,不会引起房价下跌。而且,对于中国来说,年轻人居多和城市化使得房地产的需求不会受到影响。

哈继铭(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

这次加息可能对债券市场的影响要大一些。有点在意料之外,尤其是在7月份数据出来之后,看到很多宏观指标都在纷纷下降,人们觉得根据市场的调查认为三季度价息的可能性比较小,市场有点吃惊。这个市场上对利率比较敏感的行业影响会比较大,但是对实体经济,对于股市的影响不是很大。

目前,我们没有进入加息的通道,而且目前通胀正在抬头,正在加速,尽管是在加息,但是实际利率还是在往下走,通胀上升的幅度大于加息的幅度。Ppi(生产资料价格指数) 前几个月才2.4,六月份就到了3.6了,上升了120个基点,而今年贷款利率才加了54个基点,cpi(物价指数)三月份才0.8,六月份到了1.5。所以从实际利率上说还是下降的,央行的意思是经济不要过热,对抑制过热有作用,而不是要使经济冷却。信号也是一个,货币政策下半年要趋紧还有些考虑,美国现在不加息了,市场预期美联储明年要减息了,如果我们现在不加息,我们可能会没有足够的空间去减息,这个时候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会很大。

在利率和汇率配合上考虑,现在加息是很有必要的。另外,我认为通胀远远高于看到的数据,实际存款利率一旦是负数会造成实体经济的泡沫,看实体经济6月份是下降的,但是,金融数据看,货币增速、贷款增速也在上升,而货币指标是经济的先导指标,为了巩固经济宏观调控的成果,防止投资过热进一步反弹也有必要收紧货币。对住房的变化是为了鼓励真实的需求。

我一直主张存贷款利率一起加,而且我更重视的是加存款利率,并且同时提高市场利率,通过央票发行和准备金率提高来提高市场利率,贷款利率本没有上限,现在,把资金的成本从货币市场利率把它提高,他们的资金成本提高了,银行自然也就会提高贷款利率。下一步货币政策走向今年可以看到,各种利率交替组合,下一步可能会提高准备金率或者加息,央行还是想把货币增速控制在16%,贷款增长速度控制在15%左右。下面最重要的还是汇率的问题,我觉得汇率波幅会继续增大,而升值的速度也会进一步加快,我预计年底能够升到7.7。

易宪容(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购房人应选择固定利率贷款

加息是意料中的事情,早就应该加了。最重要的不是在于加了几个点,而在于通过这种行为来影响企业和个人的预期,如果市场反应好就达到了目的;如果不好,就可以增加加息的频率,通过这种方式发出政策信号,影响人们的行为决策。

此次加息可以起到降温房地产的作用。可以说,中国的经济问题可以完全归结到利率上,也就是说,政府管制下的低利率政策是导致各种经济行为扭曲的根源。固定资产投资过热、房地产泡沫吹大、居民财富转移等等,都是政府管制下的低利率政策的结果。

利率是宏观调控最好的工具,只有增加资金使用的成本,由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决定利率水平,这样才能通过利率来影响与改变企业及个人资金使用的行为决策,从而改变目前国内的经济形势;这种方式也是地方政府或其他非市场因素对其影响最小的方式。用行政手段来调控,不仅面临执行折扣,作用不大的结局,而且增加了管理成本,也增加了腐败产生的可能性等副作用。比如说,对亿元项目的审批,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可以分成几个来分别上项目。

下一步,如果市场没有反应或没有达到预期的反应,央行就应该加大加息的频率,让企业和个人充分认识到利率风险,从而改变行为决策。行政手段尽量少用。购房者应该采取固定利率贷款的方式来规避利率风险。

林朝晖(国泰君安分析师):不排除进入一个加息周期

如果前期动了27个基点,市场反映了50个基点,那么也就不用加息了。而且这次也不排除通过银行资金成本的变化来引导银行提高贷款利率。目前,从物价本身来看,或者从居民储蓄增速来看,确实还未构成存款加息的理由,我认为物价可能是稳中趋升。

另一方面,居民储蓄虽然下降,但是,还没有降到要迫使央行通过提高存款利率来提高流动性,维护资金来源的地步。这次调整利率更多的是着眼于贷款利率。这次把长期定期存款的利率,2年以上的提了36个基点,出乎意料,可能是因为现在的活期化的因素,尽管不是因为出于通胀本身,但他还是把长期的提高了36个基点,高于一年期的27个基点,也有可能表达的是通过银行中长期资金的利率更高的提升,来刺激它在中长期贷款利率方面更大的提升。

央行的主要意图,可能还是从资金成本的角度来影响银行,但是,这个有多乐观,我自己觉得还不能很快下结论,可能还是需要再观察。另外,虽然央行这次采取利率工具,在定向票据和差别准备金率方面,小幅调整准备金等工具仍然不能排除。央行差不多是每月一政的调控,如果按年初2.5根本不可能,至少要到2.8以上,所以无论利率和数量调控都不会放松。

对房地产还是留了个小口子,给银行一点弹性,让银行自己去调整。中长期贷款调控还是基建贷款等产业类的贷款,其他贷款并不是构成贷款猛增的原因,因此,央行还是要调控产业类中长期贷款。升息对中长期贷款比短期贷款更加敏感,而现在贷款多增中长期为主的趋势会。不排除进入一个加息周期。贷款利率工具会比较强的反映在中长期贷款上。下一步继续偏紧,包括准备金率、定向票据,升息都可能会用。

屈宏斌(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对房地产有抑制作用

加息0.27%,是个温和的手段。对投资可能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固定资产投资几乎不会有任何实质性的影响。

一直保持高位的投资增长(七月份在27%左右)对消费有温和正面的影响。因为老百姓大部分存款总额远大于居民贷款,15万亿的净储蓄将带来400多亿的利息收入。所以对于消费来说有正面影响。

对房地产有抑制作用,贷款利率提高导致成本增加,银行资金成本也将提高。当然,0.27%的比例是比较温和的,需要其他紧缩政策相配合。

下一步的政策:存款准备金会继续上调,信贷紧缩措施还将出台,其他数量型的措施会成首选。

上一篇:结售汇切勿急功近利 下一篇:QDII理财应把握四个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