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 提升国民经济发展水平

时间:2022-07-02 04:19:45

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 提升国民经济发展水平

摘要:本文探讨了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指出存在技术含量相对较低、政府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同时参阅文献和实际调研,给出了适合农业经济发展的建议对策,为加快我国农业发展理论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农业经济; 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9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01.006

我国作为一个具有13亿人口的传统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需要我国政府职能部门能够正确认识到发展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意义,并对我国目前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探究,制定相关的应对措施,进而提升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

1 农业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而农业经济对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缓慢,这与国民经济需要的农业快速发展形成主要矛盾。解决这一问题,不仅要秉着向优质、高产、高效、绿色的方向发展,把农业建成现代化产业,同时还需要获得国家的保护和支持,以便弥补和补充农业自身带来的脆弱性,增强农业收入的稳定性。另外由于农业是一个特殊的生物产业,受到气候影响很大,抗风险能力较弱,经济效益很低,所以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十分必要,在转型过程中,国家应该给予更多的农业保护和科技支撑及政策扶持,这样现代化农业经济才能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

2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2.1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

截至2013年,我国农作物种植总面积已经接近1.7亿公顷,粮食总产量也超过了6亿吨,与此同时,我国农业经济作物的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的数量也在迅速上升。因此,可以看出,我国农业经济无论是从贸易层面还是生产层面都在迅速发展。

2.2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

我国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一直是粗放式管理经营生产模式,这种生产管理模式导致农业经济很难全面利用自身的资本和技术优势,农业生产效率也难以提升。与此同时,相比较于西方发达国家农业的综合性发展模式,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形式相对单一。在这样的背景下,随着我国农村经济改革的逐步推进,农业经济的管理经营模式逐步从粗放式的管理模式转化为集约式经营模式(例如,山东省德州市“德强农场”的农场式经营模式),充分利用好集约化经营模式集约化经营、生产技术高、农产品产业链健全、相关政策体系比较完善等优势,将极大地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3我国农业经济的结构形式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业经济的发展也逐步迈向商业化,所生产出的农作物的种类不断丰富,农业经济的产业结构也日趋完善,在传统的农作物种植的基础上,园艺特产业也逐步发展起来。

3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根据有关调查:目前我国大中型泵站的水泵和电机都是上世纪70年代产品,比较老化,滴灌管道的老化率也达到50%以上,这严重影响了灌溉能力,而在一些农村地区,还没有配备一些必要的农业生产机械,如大型收割机、喷雾剂及脱粒机等,都是靠人力去种植和收获,这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制约了农民增收和农业结构的调整。

3.2 劳动力流失现象严重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涌,农村剩下的多是老人、妇女和留守儿童。一方面大批青年劳动力外流导致了大量土地闲置,造成了土地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也导致“留守家庭”问题日益严重,因此,“空心村”问题限制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3.3 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已经在多个层面完成了对农业经济制度的改革,但是,为了保证我国农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还需要不断完善农业经济制度,弥补传统农业经济制度的不足,切实保护最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农业生产技术改革的推广,通过集约化的生产模式来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需要政府对农业经济投入更多的资金来促进这一系列改革活动的运行,但是,目前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的投入难以满足实际的需要,这就需要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建立一个完善的农业经济资金扶持体系,解决农业经济发展的资金不足问题。

3.4 农业推广体系不健全

农业推广体系不健全造成了利用科技来振兴农业的难度增加。一是农业技术人员的福利待遇较低,甚至有些贫困地区工资都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影响了技术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二是农民文化程度较低,很难接受农业新成果,加上农业企业实力不强,对农民的带动作用并不强,一些新技术、新成果得不到很好的推广;三是基层推广经费不足,农业基层技术人员很少,高学历高素质的农技推广人员几乎没有,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农业发展。

4 解决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1 加强我国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加大对农业经济的资金投入,完善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具体来说,要从最基本的农业生产灌溉机具、耕地机具、播种机具入手,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时,为了保证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的完备程度,要建立相应的农业科研创新基地,加强对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生产设备的研发,并为农业科研创新活动和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的更新升级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实现以科技进步带动农业经济发展。

4.2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实际上就是发挥传统产业优势,培育新的支柱产业,推进农产品的优质化和多样化,使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整体提高;要大力发展新、优、特、精农业产业,充分挖掘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潜力;要积极发展农业新品种,加大品种改良力度,在实际生产中要选择一些市场需求比较旺盛的农产品,如水稻、瓜果、蔬菜及花卉植物等进行种植和推广;应加强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发展优质农产品,让更多产品能够进入市场;利用地区资源优势,大力培育地区特色产品,打造绿色优质的农产品品牌,培育新的农村经济新增长点。

4.3 培育农业龙头企业

为了发挥出集约化生产经营的优势,就需要重点扶持一批农业生产的龙头企业,采用集约化生产的方式,带动农业生产的集约化进程,追求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效益。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引进国外的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并通过引进技术来完善我国的农产品产业链,提升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在满足国内需要的同时,走上国际化市场,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4.4 发展绿色农业

为了保证我国农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升我国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就需要大力推进我国农业经济节能技术的发展,提倡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采用资源回收再利用的生产方式,形成节能环保的农业生产模式,促进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要求我国通过立法的措施,促进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发展绿色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5 结语

综上所述,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是一个周期长、任务重的过程,我国不同区域、不同的农业生产环境会对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不同的影响。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生产技术的升级换代,加快我国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 苗春瑞.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及策略

[J].经济发展,2012,(8):12-15.

[2] 刘丽伟.我国发展创意农业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研[J].农业经济,2011,(7):30-33.

[3] 刘玲俏.农业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城市经济,2011,(30):54-58.

[4] 郝鹏飞,刘冬蕾.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及建议[J].经济导刊,2011,(7):74-77.

作者简介:郑颂,本科学历,玉林市农业经济干校,中级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

上一篇:前郭县水稻“三推两早一达标”高产栽培模式技... 下一篇:政府补助准则变动对企业会计业务处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