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环保成本尚待发掘

时间:2022-07-02 02:42:20

塑料环保成本尚待发掘

要刺激企业回收塑料、抑制浪费、培养百姓环保意识,就要挖掘塑料环保成本,改革塑料定价体系,适当提高塑料出厂价格。

2014年7月29日,西班牙环保公益组织Cicloplast的一项最新报告显示,去年西班牙全国共回收37万多吨塑料垃圾,塑料垃圾回收利用率达56.6%。而我国每人每年所使用的回收塑料用品仅为3.846公斤(按13亿人口计算),是其约三分之一,回收明显不足。但我国塑料消费量却在过度包装、“限塑令”执行不力等现象中不断攀升。这一方面加重了塑料垃圾带来的环保负担,另一方面又加重了生产塑料所需消耗的石油资源负担。

北京石油交易所分析师于鹏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这个趋势与中国正在进行的能源价格改革显然背道而驰,因为能源价格改革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市场手段促进节约和高效使用石油资源。”要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重新衡量塑料的环保成本,适当提高塑料原料的出厂价格。这样既刺激了企业回收、抑制浪费、还培养了百姓的环保意识,可谓一石三鸟。

消费与回收之痒

近几年,我国塑料需求量猛增,年均增长率达16%,而与之对应的却是我国相对落后的塑料回收能力。这就造成一方面浪费和污染严重,而另一方面供给一直无法满足需求。塑料消费量猛增的原因最主要是由于塑料价格过低,导致“限塑令”执行不力和滋生过度包装等塑料浪费现象。而回收率不高则与我国回收技术水平低和垃圾分类观念淡薄有关,但也是由于塑料价格不高,导致企业和个人回收意愿不足。

据粗略估算,2014年,我国塑料消费量将达到约13000万吨,是世界上最大的塑料消费国。但从我国的人均塑料消费量(46公斤)来看,与发达国家的人均塑料消费约120公斤相比,塑料消费能力仍有很大提升空间。由于国内塑料需求一直十分旺盛,而国内生产能力又相对不足,导致我国每年都需要大量进口塑料(超过50%-60%),甚至进口洋垃圾,进行加工回收,以弥补缺口。

在通用塑料制品中,增长较快且最不易回收的主要是塑料包装和塑料袋。

网购虽然一直被认为是“时尚”、“高效”、“环保”的购物方式,但有调查显示,网购需要浪费掉多于实体消费几倍的塑料包装使用量。我国每年收发快递总件数在48亿件左右,按照每件快递使用1米长的胶带进行计算,我国网购包装每年使用的pvc透明胶带总长度足以沿赤道绕地球近120圈,每年造成的网购包装浪费相当惊人。

至于塑料袋。自从2008年我国 “禁塑令”,严禁商场免费提供塑料袋以来,虽然对塑料袋使用有一定限制作用,但由于价格偏低,消费者仍然容易随手丢弃,或将之当做垃圾袋。反观法国,自其2008年立法终止了商场提供方便袋,取而代之塑料手提袋和小型纸袋后,由于其价格“昂贵”(1欧元―2欧元),“禁塑”取得了良好效果。此外,据记者实地观察,在遍布城乡的农副产品市场中,免费塑料袋仍大行其道,“限塑令”如一纸空文。

在工业塑料方面,汽车用塑料、医用塑料虽然增长也十分迅速,但我国在这些领域的回收机制也相对完善。

对于我国塑料制品回收率低的问题,于鹏说:“一个根本问题在于,我国的塑料制品的价格难以体现其环保价值,这就难以激发塑料制品使用企业和回收企业的回收积极性。”价格过低一方面“创造了”消费量,另一方面“抑制了”回收率。

环境与能源之殇

自1907年,美籍比利时人列奥・亨德里克・贝克兰发明了塑料以来,塑料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造福了人类,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大量消耗石油等问题。

塑料制品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因为塑料垃圾往往混合于居民生活垃圾中,难以分离。“居民生活垃圾中40%是包装物,其中一半左右是塑料制品。”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副会长刘强介绍。在中国,这些难以分离的塑料垃圾最终只能与普通生活垃圾一同埋于地下,这样做的严重后果就是大多数不可降解的普通塑料需要200年左右才能腐烂,而且还会严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如果采取焚烧处理方式,则会产生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污染大气。而进口“洋垃圾”还会带来病毒污染。

为了对废弃塑料进行处理,国外将之用于高炉喷吹代替煤、油和焦,用于水泥回转窑代替煤烧制水泥,以及制成垃圾固形燃料(RDF)用于发电,效果理想。但这些先进的塑料垃圾处理技术在我国发展并不顺利。以垃圾固形燃料为例,2004年我国就已经有了第一条生产线,但由于成本过高,一直难以获得大范围推广。

众所周知,塑料是石油制品。按照制造1吨塑料制品需要消耗3吨石油计算,2012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达1.71亿吨,其中包含的塑料制品需耗费石油1140万吨,相当于两个多年产原油约450万吨的华北油田。据于鹏分析:“按照塑料制品年产量约6千万吨计算,如果其中3千万吨是用回收塑料制作的,就可减少消耗石油约9千万吨。”这占2013年我国石油消费总量约18%。

眼下,我国正在进行能源价格改革,而能源价格改革的重要目标就是调节石油进口和石油消费表观。于鹏介绍道:“我国目前在向内需型经济转型,正带动石油消耗迅速增长。而能源价格改革,力图通过提价,来逼迫市场自愿节省消耗。从而实现进出口贸易帐平衡。”所以说,塑料消费量大增、回收率低下与能源价格改革的目标背道而驰,亟待解决。

替代与价格之忧

经济学理论认为:“有效控制经常消费品的手段一般有:大力发展其他同质替代品、提高回收利用率和通过价格杠杆调配。”

在发展替代品方面,目前纸袋包装替代塑料包装正在推广,但由于纸制品的性质限制,难以全面替代塑料。而比较常见的环保袋也不一定环保。环保袋的材质有无纺布袋、帆布袋、纸袋、尼龙袋等,其中以无纺布成本最低(仅0.5-3.5元人民币),一般商家倾向于选择这种环保袋免费派发。其实,无纺布也是以聚丙烯(PP材质)粒料为原料。国内某环保NGO组织负责人表示,其在自然环境下需90天才能分解,不能定义为环保材料。而的确“环保”的塑料制品又因为其“昂贵”的价格一直得不到大面积推广。

除了发展替代品之外,于鹏说:“短期内只有通过价格杠杆,才能一方面限制塑料消费,另一方面提高回收率。”

中国石化化工销售分公司某工作人员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我国现行的塑料定价体系是完全市场化的。通常价格的形成主要受两种因素主导:一是消费拉动,二是成本推动。这些年,塑料的价格随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以及国内需求的猛增,虽然涨跌互现,但总的趋势是上涨的。比如,现在回收塑料的价格已经接近或者超过几年前新塑料的价格。但仍无法彻底释放塑料的回收价值,也无法阻止塑料需求的迅猛增加。

“只有设置合理的塑料制品价格提升机制,才能矫正人们对塑料制品的消费惯性。”于鹏说:“在提价标准上,除了考虑成本和利润,还应该把塑料的回收、物流、处理等环保成本考虑在内,并考虑居民的承受能力。”对于北爱尔兰采取的“塑料袋税”等税收调节手段,于鹏分析认为:“这种征税是显性的,往往会遭遇阻力,不如价格手段更市场化更灵活。”

当塑料价格上涨后,以饮料企业为例,过去其总强调饮料瓶的各部分塑料材质不同,颜色不同,难以回收。当每个塑料瓶生产价格达到1-2元人民币时,大型塑料瓶消耗企业必然乐于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回收体系。

于鹏最后还呼吁国家相关机构尽早考量塑料制品的环保成本,“把塑料定价机制和能源价格相挂钩。从中收取必要的环境费用。塑料价格机制要与回收机制,企业自行回收机制,白色污染物立法机制相配套,这些非常重要。随着价格的上涨将促进百姓的垃圾分类以及回收的环保意识。”他说。

上一篇:论《花与爱丽丝》的音乐特色 下一篇: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