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时间:2022-07-02 12:56:58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摘要】如何提高高中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语文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教学实践证明,优化课堂提问对于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及时反馈和调控教学,增进师生交流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实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原则,有利于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师生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课堂提问;优化;因材施教;“问题”意识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科学的课堂提问对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时反馈和调控教学,增进师生交流具有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中,科学的提问可以启发学生思维,使他们能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积极地解决问题,从而起到激发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效果的作用。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结合学生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优化课堂提问。

1 了解不足,换位思考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时,通常有提问,但经常出现这样的不足,即提出一个问题后,学生未能回答或回答不完全时,老师既不启发,也不作适当评价,就让另一位同学回答;或刚有学生勉强答上,学生未能思考消化,老师就马上提出下一个问题。这样的提问,根本无法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不能使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思考学习,久之就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这问题的症结何在呢?我觉得症结就在于老师问题的设计是从自身的思考出发,而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心理状态出发。

因此,教师备课时应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做到“四有四备” 。“四有”即胸有大纲、腹有课本、目有学生、心有教法;“四备”即备目标、备教具、备板书、备合作(备合作最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够驾驭教材,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堂上教师要站在学生角度,进行心理换位,从学生角度思考提问的设计及问题的启发,让一个个问题转化为师生共同探究的问题,努力营造民主、和谐、自由宽松的思维氛围,让学生学得活泼、学得主动。

2 因材施教,精心设问

问题设计是课堂提问的基础,是课堂提问顺利进行的关键,而且问题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正如大教育家孔子所说:“善问者如伐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应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从而达到启发学生,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的目的。

例如:在复习病句时,我根据病句类型的不同,选择了如下一些句子,然后再设计问题提问。

病例:

1、在辽阔的天山脚下的大草原上,有一种野马,夜间经常混入牧群。

2、采取各种办法培养和提高师资水平,实在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

3、看了“崇尚科学、批判”的展览,使我有了许多感想。

4、讨论战争和平等严肃话题的国际舞台纽约联合国总部,将破天荒首次出借给电影公司拍摄电影。

问题:

1、这些句子对吗?

2、如果错,错在哪里?怎么改正?

这两个问题的设计层次不同。第一个问题难度较低,学生凭语感或能判断其正误。这一层次问题的设计既考虑水平较低的学生实际,也是考虑到病句经常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学生只要能判断其正误即可。第二个问题难度较高,学生除了要判断其正误,还应懂得错在哪里,如何修改。这一层次问题的设计既考虑水平较高学生的理性思考与分析,也是考虑到病句或以主观题形式考查。不同层次问题所引起学生的思维参与程度不同。较低层次的问题侧重于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和简单应用;较高层次的问题则需要学生对知识进行理性思考和分析。较低层次的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基础,较高层次的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出适合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的问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做到因材施教。

3 引导学生发问,培养“问题”意识

传统的课堂提问常常是“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关注的大多是如何使得课堂教学沿着预先设计的思路进行,而忽视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在新的课程理念下,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对课堂提问应有新的认识和理解。课堂提问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会答”,还要让他们“会问”。因此,教师应科学合理地设计和实施课堂提问,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适时对学生进行质疑的方法指导,引导学生自己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譬如引导学生从题型失分实例中探究其原因,让学生从反面材料的批判中得到教训与启发,从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切实提高解题技能。

4 优化提问程序,及时评价见解

提问之前,老师应善于从全班学生的神情变化中发现哪些学生思考较为成熟,对于跃跃欲试的同学,可以鼓励其中一位主动表达见解,并提醒其他同学专注听取其见解并给予补充评价。采用这种方式,当学生主动回答时,其他同学都会专心并仔细思考其答案,随时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就是按“问题――等待(发言)――回答――等待(思考)――评价(补充)”程序提问,这样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充分调动了个体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肯定其优点,指出其不足,是教师处理信息反馈的重要环节。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教师都要以赞扬口吻准确而有分寸地评价,对不足的应指出其原因并予以引导,这既保护了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和成就感,又激发了他们的思维,调动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长期以来,课堂提问一直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它实践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原则,有效地优化了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新课标的落实,教师更应更新教育理念,根据教学大纲与考纲,并结合学生实际,积极探索课堂提问方法,更新形式,充实内容,发挥这一教学方法的更大作用。

上一篇: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在高考备考中的重要作... 下一篇:从浅谈高中生英语学习中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