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叙事学角度解析现今纪实性广播节目的构成要件

时间:2022-07-02 12:19:49

从叙事学角度解析现今纪实性广播节目的构成要件

【摘 要】众所周知,叙事学产生于西方,曾广泛应用于文字叙事研究。然而,广播电视作为21世纪最重要的“故事”叙述者,其与叙事学的渗透与融合势必具有很强的应用意义。特别是现今传播语境的激变更是触发了研究者在叙事学中寻找广播电视“故事”讲述新法。本文试从叙事学角度解构现今纪实性广播节目的叙事构成要件,以证叙事学在现今纪实性广播节目中的渗透与指导意义。

【关键词】现今传播语境 叙事学 故事 话语

纪实性广播节目一直都是广播媒体中不可忽视的节目类型,它不仅体现着广播媒体的节目制作水平,也是广播媒体担负宣传、教育与引导责任重要的展现平台。然而,现今传播语境更注重“视角”和“情感”。基于这种变化,广播人逐步开始了新的探索。从1999年获亚广联奖的《走向正在消逝的冰川》再到2009年获亚广联奖的《你好!我是伊穆》,纪实性广播节目在内容、方式和制作技巧方面均已转变,“如何讲好故事”成为纪实性广播节目创作的重要命题。

美国叙事学家西摩尔・查特曼提出所有叙事活动都由“叙+事”两部分构成,即“故事”(story)和“话语”(discourse),并将前者定义为“什么”,后者为“如何”。从这一结构中来解构现今纪实性广播节目,不难看出一个成功的纪实性广播节目需要从哪些方面“讲好故事”。

(一)“故事”的纪实性广播节目

纪实性广播节目中的“故事”应是节目所选择的主题。要制作好的纪实广播节目,节目主题的选取是第一步,我们理应慎之又慎。

首先,其选取应遵循“三贴近”的原则,不要总将目光锁定在“奇闻异事”上,很多生活中常见的素材经过“陌生化”处理,亦富有亲近性和感染力,更具可听性。其次,应当秉持真实的原则,客观还原事件本身。纪实性广播节目的本质特征就是真实,过去有些制作者为了节目效果刻意对“故事”进行夸大、渲染和改造,甚至歪曲了事件本身,这从本质上违背了纪实节目的制作原则,应当避免。

(二)“话语”的纪实性广播节目

如果“故事”是“说什么”,那么“话语”则应当理解为“怎么说”。在纪实性节目的“话语”层面,一个完整的叙事作品包括叙述者、时间、视角和结构。

1、叙述者

在纪实性广播节目中,不论纪实过程与“故事” 是处于“同时记录”的状态,还是处于“故事”发生之后“异时异地”的状态,我们都需要借助主持人(记者)“穿针引线”的解说与叙述,这样或来自现场或后期录制的叙述,可以帮助受众更好的理解、感受节目。因此,纪实性广播节目的叙述者主要是主持人(记者)。作为叙述者的主持人(记者)叙述的效果对节目最终的收听效果影响很大,其讲述要与受众产生共鸣,形成平等交流的语境,简单自然、朴实亲切的讲述风格是最直接的体现,同时基于广播媒体的特性,用讲述语言在受众心中形成“画面”、产生“想象视觉”也很重要。

2、结构

叙事结构是一个多级层面的复杂概念。格雷马斯说:“叙事结构区分为2个不同的表达和分析层次:表面层次上,叙述过程通过语言实质表达并受其特定的要求所约束,内在层次中,它像一个共有的结构主干,在表达之前叙述性就在此存在并得到组织。”广播叙事结构同样是一个多级层次的复杂概念。其首要和基本的层面是广播节目的结构要素的组织关系和表达方式。纪实性广播节目的外在结构即为节目的宏观设计,其中节目整体的包装、片花与配乐的运用不可缺少,而要做到故事结构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悬念的设置尤为重要。只有合理的设置与铺排悬念,形成张弛有度的节奏感,才能让受众始终保持对节目的注意力。其次,另一个层面则指文本结构中,节目各个外在结构要素和内容所体现的思想、意念、情感等方面的联系结构。 “内在层次”是一个完整广播节目的灵魂,是一股强大的逻辑力量。没有这个逻辑构成,节目就没有生气。纪实性广播节目内在层次的处理集中体现为声音元素的运用,其最为重要的表现要素就是典型音响。典型音响的采用与设计可以直观的叙述事实,体现节目主题,丰富节目的表现力和解读力。

3、视角

即纪实性广播节目叙述事件的角度,是叙述者对某一事件观察和叙述的特殊眼光和角度,是叙述者把体验到的世界转化为语言来叙述世界的基本角度。在节目内容趋于“同质化”的今天,叙述同样一件事“怎么说”就决定了能否被大众接受,就决定了“什么被看,什么不被看”。所以,法国叙事学家托多洛夫认为“视角具有第一位的意义”。故纪实性广播节目要塑造节目的新鲜感、亲近感,拉近与受众的距离,需要打造别具一格的平民化叙事视角。而这一视角的实现需要主持人(记者)语言架构、节目编排和节目细节处理3个环节共同发力。

4、时间

广播的线性特征决定了它就是一门时间的艺术。时间在广播节目中具有二元性:一个是故事时间,即事件发生、发展实际消耗的时间,另一个是文本时间,即节目展现该故事所用的时间。两者性质不同,长短与顺序不同,这种矛盾关系形成了叙事结构中的节奏性。节奏控制的好坏决定了受众对节目的关注程度。在纪实性广播节目中节奏的控制集中表现为节目悬念的铺设与表现,悬念的布局让节目的叙事节奏表现得或紧张冲突或欲擒故纵,这也是抓住听众注意力的有效手段。

以上四个要件排列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叙事表意的整体,共同服务于“如何讲好故事”,服务于“如何讲故事讲得好听、明白。”

结 语

今天,我们正恰逢人文、理性思潮回归的时代背景,纪实节目的创作浪潮涌动使纪实性广播节目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只要将上述要件都安排合理,科学选题,把握叙事的节奏和频率,对所报道事件进行重组、编排,用老百姓的语言传达群众的真情实感, 让广大观众的心理结构产生谐振与共鸣,就能做出“好听、明白”的纪实性广播节目。

参考文献:

1.黄昌林.《电视纪实性节目的叙事学批评》.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3

2. 王文杰.《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叙事构成》,《今传媒》2009.4

3.谢飞、杨东颖.《让音响成为广播节目叙事的主体》,《视听纵横》2009.6

4.刘捷.《电视专题节目的故事化》,《声屏世界》2008.10

5.袁雪莲.《深度报道中的悬念构建模式》,《声屏世界》2008.8

6.西摩・查特曼(美)著.《故事与话语――小说与电影的叙事结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1

7.曾庆香著.《新闻叙事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1

上一篇: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研究 下一篇:浅谈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