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字故事的运用

时间:2022-07-02 11:33:56

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字故事的运用

摘 要:当前,教育体制改革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在新课程标准以及新教育理念驱动下,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措施等都在不断创新。作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应当顺应教育发展形式,适应新课程标准,为了更好完成教学任务,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为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做出积极贡献。而数字故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教育形式,以其生动、形象的教学特征,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及学生的热爱。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字故事;教学

数学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其逻辑性与抽象性更强,同时,数学学科又是我们日常生活以及从事研究工作的基础性学科与工具性学科,无论在哪一教学阶段,数学学科教学都非常重要。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在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许多困难,许多教师在没有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之下,无法引导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久而久之,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下降。而数字故事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晦涩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学生积极性得到调动,学习效率也因此得到了提升。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字故事的意义

(一)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小学阶段数学知识点,大多是数学基础概念知识,在这一阶段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无法对抽象的数学概念进行深入认识,也就无法对数学概念的真谛进行真正理解。针对小学生年龄特点,教学初期只能通过概念以及课上例题讲解,使学生依葫芦画瓢做出简单的题目,随着教学进度的推进,数学教学内容以及问题设计加深,致使许多学生对知识点以及数学概念理解困难。同时,由于数学课本中一些内容稍显枯燥,小学生所处年龄阶段注意力难以集中,容易导致学习兴趣不高。将数学故事引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引入小学生通常都比较喜欢的《西游记》,对故事情节进行编排,将孙悟空的形象通过动画以及视频、图片的方式对抽象的数学概念进行表现,将使小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提升,视野得到扩展,学习兴趣也相应得到了提升。

(二)提升学习效率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想要吸引学生注意力,往往会通过对书本上插画进行讲解以及黑板板书形式,但是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并不能使学生保持长久的兴趣,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表面上,部分教师使用各种题目练习增强学生对概念理解的教学方式,久而久之,会使学生产生反感情绪,学习效率难以得到提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都是对抽象概念进行简单讲解,希望通过与概念相关的练习题目使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提升,最终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理解并学会自主运用,这种题海战术的运用,使许多小学生对数学学习思路停留在不停的做题、解题过程中,对知识点并没有进行深入理解,数学学习兴趣也不断下降。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字故事教学,则可以使枯燥的数学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有趣的小故事设计更能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学生对故事的发展与其中的知识点抱有浓厚的兴趣,对知识点的理解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改变了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不断的习题练习理解知识点的教学模式,而是先帮助小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理解,再通过做题进行巩固,如此一来,既节约了教学时间,也使课堂教学不再枯燥单调,极大的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率。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字故事的运用

(一)以数字故事为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的最好动力,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不强,学习效率也就难以得到提升,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以数字故事为引导,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数字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课题中引入数字故事《高斯的故事》,鼓励学生在数学学习时多动脑,寻找解题的规律与方法。在高斯很小的时候,有一次,数学老师提出了一道数学问题“1+2+3+......+100=?”,班上其它的小朋友都觉得问题太难了,没有办法计算出来,而高斯大胆的举起手,告诉老师他算出来了。数学老师非常惊讶,让高斯讲一讲他是如何计算出来的,高斯回答:通过面上的问题我发现1+100=101,2+99=101、也就是说按顺序将50前面的数与后面的数相加,都能得到101,最后50+51=101,由此,可以得到这道计算题的答案是50×101=5050。对于高斯的回答,老师感到非常的欣喜,觉得高斯真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通过0521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类似数字故事的引入,学生紧跟故事的发展,在故事的最后理解到学习数学应当多开动脑筋,大胆思考,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学习兴趣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二)利用数字故事创造问题情境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生活经历有限,数学课程设计应尽量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充分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的已有生活体验与理解能力,才能帮助小学生更好的对知识点进行理解与探索,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学习的乐趣。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应尽量生活化,使学生易于接受,才能在掌握知识同时学会运用知识,使新的知识得到迁移。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为小学生创造一个易于接受的教学情况,对于小学生数学学习效率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数字故事本身以多媒体为依托,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图片、声音或者动画的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展示,可以将本课时教学内容以教师想创造的情境完整展现在学生面前,还原故事真实性,同时吸引学生眼球。例如在进行十以内的加减法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的数字故事,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减法的概念。“小明帮妈妈去水果店买了六个苹果,在回家的路上,袋子破了,掉出了一个苹果,被小红捡去了,那么小明回到家后,袋子里面还剩下几个苹果?在此上,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回答:“五个”,教师又问提出问题:“为什么是五个”,学生回答的内容多种多样,但是都知道少了一个苹果。这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列出6-1=5的算式,边写还边讲解“-”“=”代表什么,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这一知识点。

(三)借助数字故事,化解教学重点与难点

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更好吸引小学生注意力,将数学重点与难点融入数字故事中,引导学生在听故事过程中,既品味出故事的寓意,又将对数学的重点与难点进行理解,提高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在进行平均分知识教学时,许多小学生对于平均分的概念可能难以理解,要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知识点,教师可以引入《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数字故事进行教学设计:白雪公主到森林里采摘了7个苹果,回到家后,将苹果平均分给七个小矮人,每位小矮人可以分得1个苹果。教师在此处可以假设,如果白雪公主采到14苹果,每位小矮人可以分得几个苹果?随着教学内容的逐渐深入,教师可以继续提出:如果采摘了15个、16个苹果,应该如何进行分配?学生带着疑问结合数字故事进行理解分析及验证,可以加深学生对分数这一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在后续教学中,如果遇到类似问题,学生将很快找到解答的思路,提升学习效率。

结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学也应顺应时展形式,不断发掘新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效率。通过在教学中引入生动、易懂、有趣的数字故事,可以使数学教学更加浅显易懂,并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提升学习主动性,进而实现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贺华. 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新课程导学,2016,27:83.

[2]苗勇胜. “数字故事”为“故事”代言――“数字故事”的教育应用略评[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09:84-87.

[3]白巧变. “数字故事拓展课”走进小学课堂[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04:15-18.

上一篇:高职院校课堂实践教学活动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浅谈以化学实验为基础的探究性教学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