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棚室吊袋耳”推进东宁黑木耳产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等

时间:2022-07-02 10:27:14

大力发展“棚室吊袋耳”推进东宁黑木耳产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等

近一段时间以来,关于黑龙江省东宁县黑木耳产业“全国买、卖全国”持续健康发展的各种报道不断出现在全国的各大主流媒体,中央电视台第七套《绿色时空》栏目更是对创新技术——悬空吊袋耳,做了详尽全面的报道,东宁县黑木耳产业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打响,“吊袋耳”为东宁县“中华第一耳”的美誉又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十余年来,东宁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放眼未来,依托良好的气候、资源、人才优势,带领全县人民探索出了黑木耳这样一条富民强县之路,“世界木耳看中国,中国木耳看东宁”就是对东宁木耳科技不断创新,质量不断超越的最佳写照。永不满足的东宁耳农在成绩面前并没有止步不前,面对日益抬高的地租、不断上涨的人工成本等压力,从2009年开始,就着手探索和发展“吊袋耳”,引导产业向“空间”要效益。经过不断试验与改良,在攻克了生产中摆放密度大通风难、制菌要求高、棚室温度、湿度不易控制等技术难关后,凝聚着广大东宁人智慧与汗水的“吊袋耳”应运而生了,无论是发展规模还是管理经验都已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得到了省委书记吉炳轩同志的高度评价。2012年,吊袋耳已覆盖全县六镇,共有371 栋大棚,总面积达14.4 万m2,总量达到1000 万袋,每平方米纯效益达300多元,667 m2纯效益近20 万元,精品包装后最高价每斤达上千元,可观效益令人乍舌。以东宁镇大城子村耳农陈良杰为例,2012年,一栋600多m2的大棚就让他尝到了甜头,个个均匀如五角硬币大小的“元宝”木耳,一上市就受到商家的青睐,散品每斤以80~120 元的高价被抢购一空,他说,虽然“吊袋耳”需要在棚室、喷灌等方面进行前期投入,但凭着它的高效益,三、二年就可收回投入。明年,他还要再继续扩大生产面积,争取“吊袋耳”再创佳绩。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全县预计建成2158 栋黑木耳吊袋大棚,新增面积45 万m2,发展总量将达到6000 万袋,“吊袋耳”正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于东宁县的102 个村。

为何悬空吊袋耳会有如此大的魅力,让广大耳农对它情有独钟?究其原由就是它体现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理念,融合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举措。“吊袋耳”为耳农民间叫法,其学名为棚室黑木耳立体吊袋栽培技术,即将黑木耳菌袋以100袋/m2左右串吊在高2.2 m、宽6~10 m,长10~30 m的大棚内进行管理,可别小看这简单的一“吊”,这一“吊”的科技含量大大促成了耳农的丰产增收,使每袋黑木耳增加纯利润达2 元之多。该项技术的最大亮点就是采用了水帘降温增湿系统、菌袋三角形小装备及夜间浇水等方法,使木耳的耳形、厚度、品质等都达到了最佳状态。该项技术具有五大优势。优势一节省土地。传统地栽一亩地放1万袋,而吊袋耳667 m2地可吊6 万袋;优势二节水保湿。大棚独特的构造使水分不易蒸发,节水至少2/3,起到了很好的保湿效果,尤其适用缺水地块,保证了质优高产;优势三提早上市。由于棚室内能够满足木耳对温度、湿度等的要求,受天气影响小,生产期春耳能提前一个月,秋木耳可延长一个月,越冬耳可提早2~3 个月上市;优势四品质高。由于吊袋耳最底部距地面50 cm高度,浇水时泥土喷溅不上去,木耳干净无泥沙,低温情况下不发生病虫害,不用农药无污染,采用夜间浇水木耳卖相好,恰如“元宝”;优势五节省费用。相对于传统大地摆放所需的土地、农药、锄草、人工、草帘子等费用,“吊袋耳”每亩可节省费用近万元。

东宁县黑木耳产业富民强县已是不争的事实,仅此一项产业拉动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直线上升,2012年,仅此一项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近2 万元。具有东宁地域特色的精品极品木耳已得到了省内外专家百姓的赞赏与认可,这其中,“吊袋耳”功不可没。下一步,东宁县还将继续通过示范引领、政策扶持等举措,不断完善“吊袋耳”的技术规程及配套设施,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在发展中不断超越,加快推进黑木耳产业发展现代化进程,开创东宁县黑木耳产业科技化、设施化、园区化、品牌化、特色化新篇章!

■来源:黑龙江农业信息网

辽宁设施农业超常规发展 面积突破1100万亩

近日,从辽宁省农委获悉,到2012年底,辽宁省设施农业总面积突破73.3 万公顷。全省以设施蔬菜为主的蔬菜总产量达到4013 万吨,其中设施蔬菜产量达到2998 万吨,占蔬菜总产量的75%,比上年提升5%。辽宁已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设施农业生产基地,日光温室规模突破53.3 万公顷,位居全国首位;全省有41 个县蔬菜播种面积超过0.67 万公顷,其中有34 个县被国家确定为蔬菜产业重点县。

据辽宁省农委主任刘长江介绍,辽宁是全国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的发祥地,辽宁省高度重视“菜篮子工程”建设,不断加大对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农业的扶持力度,全程加强日光温室小区建设、技术培训、技术推广、集中育苗等工作,实现了周年生产、四季不闲,产品销售实现了冬销北、夏销南。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也进一步优化了农业生产结构,显著增加了农民收入,设施农业已经成为辽宁省农业的优势主导产业。

近年来,辽宁的设施农业实现了超常规发展。2008年,省政府启动了66.7 万公顷设施农业工程,规划2008~2012年每年扶持新建设施农业5.3 万公顷以上,利用5 年时间使全省设施农业面积达到66.7 万公顷。从此,全省掀起了设施农业建设热潮。涌现出沈阳市、锦州市、铁岭市、朝阳市等4 个设施农业面积达到6.7 万公顷以上的大市。尤其是朝阳市2010~2011年新建7.1 万公顷设施农业,全市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12.33 万公顷,成为全省设施农业第一大市,提前3 年实现了户均一栋致富棚的目标。

■来源:《农民日报》

上一篇:“马爹利蓝带盛颂百年极致典藏版”亮相上海 下一篇:舌尖上的当代水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