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95后”高职学生的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

时间:2022-07-02 09:04:19

浅析“95后”高职学生的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

摘 要:相对80后和90后而言,“95”后更年轻,思想更活跃。“95后”高职学生文化水平、信仰观念、核心价值观呈现出多样性和分散性的趋势,但必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内在联系。本文从三个方面浅析“95后”高职学生的价值体系构建过程中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的具体对策和途径。

关键词: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95后”高职学生

“95”后是指1995年-1999年出生的青少年,相对80后和95后而言,95后更年轻,思想更活跃。由于大部分95后仍处于学生阶段,所以相对于80后、95后,在社会上很少被提及,但却是目前大学生的主要人群。改革开放成为“95后”高职学生信仰形成、价值观培养的时代背景,社会变革的形式和由此导致的社会震荡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社会、学校、家庭等多种渠道影响着“95后”高职学生。面对这种形势,高职学生的信仰追求也会呈现多样性和分散性的趋势,在物质信仰、精神信仰、伦理道德信仰方面都呈现出自己的特性。而他们的信仰追求、价值体系必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

1 “95后”高职学生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社会的存在与发展,需要有强有力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或是主导价值体系的支撑。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95后”高职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理论基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提供的是科学的世界观,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也是“95后”高职学生价值信仰的核心所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95后”高职学生价值体系形成的精神动力。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所在,是一个民族团结的精神支柱。民族精神是“95后”高职学生形成信仰的内在精神驱动力。在当代,面对新的时代变化,“95后”高职学生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构建精神信仰体系。只有弘扬时代精神,才能使“95后”高职学生不断接受时代变化的挑战,战胜各种精神危机。社会主义荣辱观,是“95后”高职学生形成正确信仰价值体系的道德基础。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属于道德范畴,而正确的道德观对于形成正确的信仰观是至关重要的。道德是对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种通过社会舆论、教育培养、自身修养、传统习俗等起作用,用以调整社会关系、维护公共秩序的道德力量,重视培养“95后”高职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个体形成正确的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也是形成正确的物质信仰、精神信仰、伦理信仰的道德要求。

2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95后”高职学生的价值体系的构建

2.1 在教育内容上,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高职学生的价值取向

“95后”高职学生的思维发展、信仰追求、价值观取向等方面能反映出时代特点,我们应把他们那些价值取向趋于理性、价值理论偏重务实、价值追求突出个体等价值取向,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等核心价值观统一起来,总结归纳出既有“95后”高职学生群体个性又有社会共性的价值观追求内容。比如从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和谐发张、团队精神与竞争理念共存的角度出发进行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从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统一、维护国家统一坚决反对分裂等角度出发进行的爱国主义价值观教育;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价值导向、诚信、感恩教育等角度出发的培养公民道德意识和责任感教育等。总之,要处理好多样性与选择性、社会性与个人性的关系,应结合高职学生的专业素质,并注重培养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和谐共存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等教育内容。

2.2 在教育方法上,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高职学生的价值认同

结合“95后”的特点,探讨使用多样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方法、思想理论教育渗透职业素养的教育方法来改进传统教育理念,增进学生的价值认同感。要让学生在多样性与选择性的互动中实现价值认同。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化变革引起经济、政治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也在“95后”高职学生身上产生一系列影响。这些影响既有利于“95后”高职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同时也带来一些比如自私、自大、不诚信、不道德等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要从指导思想的高度和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层面对“95后”高职学生进行教育。要让学生在社会性与个体性的联结中促进价值实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社会的和谐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是联系在一起的。在我们传统的教育观念和人才观念中,强调集体的价值,个人对集体并不具有优先存在的地位。这种强调社会整体价值的传统有其积极合理的因素。但是,如果以片面强调社会性来否定个体的价值,社会就会变成压制人的社会。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和引导学生成长成才时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并在两者之间寻求和谐。

3 培养“95后”高职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途径

3.1 树立切合“95后”思想实际的教育观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95后”高职生具有自身的时代特点。我们要抛弃传统的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口号主义严重的理论说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开展积极的价值澄清引导式教育,发挥学生关心国家前途和发展、对知识信息接受领悟能力强的优势,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让学生自我澄清是非观念,积极开展主流价值评价;对学生的自我为中心思想,要抱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态度对待。

3.2 努力扩大高职院校的学生教育力度

学校教育是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校园内的教师、辅导员、学生社团、协会,以及校园文化氛围对“95后”的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要大力加强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教育力度,积极发挥学校全员育人的教育功能,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职业教育、学生社团活动、主题班会、专题宣讲、形势报告、演讲辩论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广播,校报校刊等各种校内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社会和自身发展等问题。

3.3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思想教育

网络对“95后”的思想影响很大,校园网络也日益进入当代大学生生活的每个角落,显著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这要求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牢固占领网络教育阵地,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就业指导网、班级生活网等教育网站或网页,为广大师生搭建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引导大学生身心向健康方向发展。同时要大力开展网络法制教育,加强对信息网络的监管,着力提高大学生网民遵守网络规则的法律意识,做遵纪守法的网民,将网络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任丹妮.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探析[J].湘潭大学学报,2014(10).

[2]张小利.研究性学习方法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运用的价值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23).

上一篇:高层建筑自来水管道预防腐蚀及冻裂的论述 下一篇:对某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