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视野下的环境艺术设计策略初探

时间:2022-07-02 08:43:23

生态视野下的环境艺术设计策略初探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与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人与环境进行沟通的一个重要途径,生态文明在未来环境艺术中将得到空前发展,将生态学原理与方法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中是当前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生态学视野出发,探讨当前环境艺术设计中存在的非生态问题,提出当下环境艺术设计应遵循生态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应采取的基本设计策略。

关键词:生态环境艺术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是近几十年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文化和社会的进步、以及我们对自身生存环境日益迫切的需要,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人们对“生态设计”的渴求已经迅速渗透到各个领域,环境艺术设计是其重要的内容之一。在这种情势下,环境艺术的生态设计将得到空前发展。生态的环境艺术设计实现了人与自然的有效融合,改善了人类生活生存环境,缓解了人类发展与保护自然的矛盾,顺应了新时代的发展需要。

“生态视野下的环境艺术设计”不同于以“人”的需求为目的而凌驾于环境之上的传统设计理念和模式,其核心理念是用生态可持续的视角来看待环境艺术设计对自然的改造行为。环境艺术的生态设计应符合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设计系统;修缮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以保护自然环境为基础的创造设计观。

1.当前环境艺术设计中欠缺生态设计观念

1.1公众意识的欠缺。社会欠缺对公众进行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生态规划、生态系统理论的教育,在实践中表现为缺乏对生态环境的必要尊重,无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做指导对自然环境进行人为改造。

1.2可持续设计理念的欠缺。如今有许多环境艺术设计作品没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没有将能耗降至最低;没有解决好污染物的排放与扩散问题,许多具有放射性的有害物质材料进入到人们的生活空间;在方案设计、材料选用及施工工艺中不注重隔音、隔热、保温等节能问题。

1.3设计师社会责任感的欠缺。设计师是通过设计来正确的引导社会前进方向和人们的生活观、价值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实现。如今设计已经市场化,经济化,快餐化,许多低质量的设计看似解决了暂时的问题,但却增添了更大的问题,许多设计师乐道于设计外在的美观而忽视了内部功能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这些问题都体现为设计师社会责任感的欠缺。

2.生态视野下的环境艺术设计策略

2.1可持续性的设计策略。可持续性设计原则是定义环境生态设计最根本、最关键的因素。这种设计策略是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危及后代人的需求。具体体现在设计中的各类设施设备的应用方面,有效地利用自然界的既有资源和可再生资源,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同时创造出更为健康、舒适、科学的生活环境。

2.2节约性的设计策略。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我们应尽量避免设计的繁杂对资源的大量消耗和占用,增加资源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次数。材料使用的最小化和耐用性的最大化、产品使用能耗的最低化应成为我们设计的最终目标。但是,简化设计不等于放弃艺术美学的追求。因此,在简化设计、节约资源的同时还应该满足功能和美学的要求。

2.3社会性的设计策略。即避免过度设计所造成的社会资源浪费。设计是时代文化的一种表征,任何设计都应考虑到对社会模式、文化价值观、伦理道德观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在现代设计中应主张以“生态性”来代替“市场性”,反对出于简单的商业目的而导致用料“奢侈化”的倾向。

2.4安全性的设计策略。即保护自然和人类的安全性,不危及使用者的人身安全以及正常的生态秩序。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尽量选用可以再生或易于再生的原材料,不使用任何带有副作用的设计材料。同时,这些材料在使用后易于分解、再利用,从而节约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5舒适性的设计策略。即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要更好地满足人的各方面需求,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在设计中使设备和器具更复合人体工程学;注重采光、照明、通风、换气等条件;注重审美性和生活情趣的营造;还应关注特殊人群的需要,做到无障碍设计。

结语:

文中所述的生态环境艺术设计策略首先应该是基于对原有环境艺术设计理论的继承,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造和创新的成果。用生态的视角来看待环境艺术设计对自然的改造行为,通过改造和创新,更好地指导环境艺术设计实践,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和谐,是所有环境艺术设计工作者的一致愿望。

上一篇:代建制监督及激励机制探析 下一篇:安全生产目标管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