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边外固定架治疗四肢创伤性骨缺损35例的护理体会

时间:2022-07-02 08:08:24

单边外固定架治疗四肢创伤性骨缺损35例的护理体会

单边外固定架以其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易于调整、无需二次手术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四肢骨折及骨不连的治疗[1]。我院1995.4~2005.4采用单边外固定架并植骨治疗四肢创伤性骨缺损35例,经过精心的护理治疗,有效地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35例,男23例,女12例;年龄:18~58岁,平均36岁。缺损部位:股骨3例,胫骨21例,肱骨6例,尺骨3例,桡骨2例。缺损范围:2~12cm。受伤原因:车祸伤24例,压砸伤8例,其它伤3例。35例中14例为新鲜开放性骨折,骨折块丢失所致;21例为外院术后转入,其中3例合并感染。X-线片可显示骨缺损部位及范围,在陈旧性者还可见骨缺损断端骨质吸收、骨端变细或增宽、髓腔被硬化骨封闭等。

1.2治疗方法:根据骨缺损的部位不同,采取相应的切口。暴露骨缺损部位,修整骨端后依据骨缺损长度确定取骨方案:骨缺损2~5cm时,取髂骨条植骨(25例);骨缺损5~12cm时,采用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10例)。选取与骨缺损部位相匹配之单边外固定架固定,尽量缩小骨骼与外固定架的距离,以外固定架距皮肤2~3cm为宜。

1.3结果:所有病例于手术前后均给予精心护理,切口8~14天拆线,均甲级愈合,针道无感染。出院后给予健康指导,术后6~12月拍摄X-线片证实移植骨成活,骨缺损愈合后去掉外固定架。随访1~10年,1例股骨骨缺损病人膝关节屈曲受限,余病人患肢功能正常,10例行游离腓骨移植病人所移植腓骨均不同程度增粗。

2 护理

2.1术前护理

1) 心理护理:告诉病人外固定架固定具有简单可靠、切口不易感染等优点,同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外固定术后会在穿衣、洗澡等生活方面带来的不便之处,打消患者的恐惧心理。同时告知病人植骨的目的并不是简单的拆东补西,而是为了重建患肢的功能,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争取其在治疗和护理上的积极配合。

2) 术前适应性训练:对于下肢大段骨缺损而又需要进行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的病人,术前应在病床上进行排大小便的适应性训练,防止术后双下肢不能负重而带来的不便。

3) 植骨区及供骨区的准备:对于有创面的骨缺损区,术前创面应严格换药并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术前还应做好手术区域及其远近关节的皮肤准备。

2.2术后护理

1) 一般护理:骨缺损修复病人,由于需要取骨进行移植,术中至少2处以上切口,加上需要适当剥离,手术损伤相应较大。术后应严格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改变,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给予吸氧、止痛等措施,记录病人24小时出入量。如有异常,及时向医生汇报,直至病情稳定。

2) 患肢局部护理:抬高患肢20~30o,便于静脉回流,防止肢体肿胀;定时观察患肢血运及末梢循环情况,防止骨筋膜室综合症;观察切口引流管是否通畅以及敷料有无渗血和渗液,防止因切口积血而导致感染;观察肢体有无变形,防止病人因翻身或搬动而导致的骨缺损两端移位和植骨块脱落。

3) 外固定架的护理:钉道感染是外固定架固定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2],骨移植术后应加强对钉道的护理,采取有效护理措施,严防细菌污染钉道。具体措施:每日2次在钉道处滴入75%酒精,钉道局部的干燥痂皮勿需去除,当钉道周围皮肤红肿或有渗液时,应立即换药并应用抗生素治疗。每日还应检查外固定架各个关节及锁孔有无松动,整个外固定架的连接处是否变形,检查钢钉有无折弯和断裂,防止因外固定架松动而导致手术失败。

4) 术后功能锻炼和院外康复指导:单边外固定架固定的优点之一就是不固定关节,便于早期功能锻炼。术后第2天即可指导帮助病人进行肌肉和关节的被动功能锻炼;术后5天肢体肿胀消退后,可以进行主动功能锻炼,关节活动范围及锻炼次数应循序渐进,主动和被动相结合。术后6~8周根据移植骨生长情况,肢体逐渐负重。当植骨处有大量骨痂生长时,应及时去处加压棒以促进骨缺损愈合。

参考文献

1 王学明.单边外固定架在胫骨骨不连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4.7(9):838.

2 Naas T, Aubert D, Lambert T, et.al. Complex Genetic Structures with Repeated Elements, a sul-Type Class 1 Integron, and the blaVEB 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 Gene. Antimicrob AgentsChemother. 2006.50(5): 1745 1752.

上一篇: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 下一篇: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