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音乐课堂教学艺术

时间:2022-07-02 06:54:09

试论音乐课堂教学艺术

音乐教育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音乐的独特形式来实现美育的一种艺术教育。音乐课堂教学是学校音乐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因此,研究音乐课堂教学艺术,让学生在领略音乐作品的艺术内涵中获得审美享受,这是音乐课堂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课题。每一位音乐老师都应该重视音乐教学的艺术性。遵循音乐艺术自身的规律,同时以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来指导音乐课堂教学。

一、组织教学的艺术

组织教学是维护课堂秩序的一种手段,并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老师就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采取灵活有趣、富于美感的组织教学形式,诱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愿望,使学生产生相应的积极情感,形成积极参与的课堂气氛。

组织教学艺术首先是体现在良好教学环境的保持。音乐课堂教学环境主要是指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从物理环境(指音乐教室的设备、设施和座位设置形式,以及教具形式等)的要求讲,应是尽可能地将音乐教室装饰美化,为学生提供一个优美的音乐学习环境;从心理环境(指音乐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课堂气氛等)的要求讲,应创设和谐、愉快的音乐学习气氛,使教学活动产生相应的积极情感。

组织教学艺术还体现在方法、形式的多种多样:开门见山,将新课题直接了当地告诉学生,可以给学生留下较为鲜明的印象;采取师生自由讨论的方法,巧妙而自然地引出课题,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设置悬念,能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妙趣横生的小故事引入,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种多样的音乐活动的展开,能引导学生成为欣赏者、表演者,使学生自然地充满乐趣地进入音乐世界。

组织教学艺术同样也存在于教学过程的细节之中。音乐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的情感状态,将直接影响学生,使当堂音乐课产生与其相应的气氛。

此外,组织教学艺术还体现在增加教学情趣性、竞技性和表演性,以及教学过程中的起伏现象,“动”“静”结合,这些都是有效组织教学的艺术。

二、音乐教学的艺术

音乐教学的艺术,就是要求我们艺术地进行音乐教学,通过音乐艺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作为音乐教师应该重视和研究音乐教学的艺术。

从音乐课堂的结构来看,主要功能是导入新课、学习新课、巩固新课三个环节。老师应该根据这三个不同环节的特点来探寻教学的艺术。

1、教学导入艺术

艺术的导入方式,能很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节音乐课获得一个良好的开端。下面以歌唱教学的导入为例。

教学步骤:

(1)老师出示一个绒包,问道:“绒布包是什么呢?”

(2)分别请几位学生来用手摸摸绒布包(但不让学生当时说出来)。

(3)请这几位学生一起回答绒布包里装的是什么。(学生高兴而自豪地答出――皮球)

(4)老师拍拍皮球,要求学生注意听辨皮球落地的声音特点。

(5)小结学生回答:其声音特点是短促、跳跃、富有弹性。

(6)学生模仿皮球落地的声音发音。

(7)结合顿音练声曲进行发声练习:

要求:声音短促、跳跃、富有弹性。

(8)用顿音唱法演唱歌曲《我们多么幸福》的副歌部分。

(9)讨论为什么用顿音唱演唱这部分歌曲?(结合歌曲的内容揭示歌曲情绪)

……

从上例我们看到,这种导入方式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并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巧妙地、逐渐地将学生引入对顿音唱法的认知和掌握演唱的要领上,并从审美能力的培养角度,让学生懂得顿音唱法在歌曲艺术表现中的作用。

音乐教学导入的方式很多,随着教学内容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导入”,每位教师都应研究教学导入的艺术。

2、新课教学的艺术

美国贝尼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认为,音乐学习一般模式是:(1)音乐的体验;(2)音乐的研究;(3)音乐的再体验。音乐教学重要的是帮助学生逐步增强对音乐要素的认识,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认识音乐作品艺术内涵的基础上,逐渐丰富学生审美体验。下面以音乐欣赏教学《保卫黄河》为例。教学步骤:

(1)讨论:学生回顾自己见过的江水或河水波涛滚滚的情景。

(2)老师简介“黄河”。

(3)完整欣赏《保卫黄河》录音,让学生思考歌曲的情绪,讨论后老师作小结。

(4)学生视唱(可随音带)《保卫黄河》的齐唱部分曲谱。

(5)欣赏《保卫黄河》齐唱部分音乐。

(6)讨论、分析音乐的特点。包括:旋律特点、节奏特点、结构特点、歌词特点、歌曲体裁特点。

(7)老师小结并介绍作品时代背景及作曲家。

(8)根据歌曲特点,讨论设计《保卫黄河》齐唱部分音乐的乐器伴奏音型,并进行唱、奏的练习。

(9)欣赏《保卫黄河》轮唱部分音乐。

(10)讨论、分析其演唱形式及其作用,以及其民族风格特点等。

(11)小结《保卫黄河》音乐特点、情绪、意境和意义。完整欣赏《保卫黄河》。

上例欣赏教学自始自终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音乐作品的分析研究上,对《保卫黄河》的音乐要素进行子艺术价值的分析与探讨,最后又回到音乐作品中去实践、体验、印证、升华。这样的教学活动是通过音乐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使课堂教学形成一种艺术气氛;学生则以主动参与者的积极态度,在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中接受潜移默化的艺术感染和熏陶,从中获得审美享受。

当然,音乐教学艺术还包括广泛的内容,如教学中教态美、语言美、板书艺术的展示等等,这些音乐教学行为无一不是教学艺术的创造。

3、巩固教学的艺术

巩固教学既包括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强化,也包括对基本技能技巧的练习。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不管是复习知识的教学,还是对技能技巧的练习。不管是运用知识的活动,还是进行音乐表演,同样应该是艺术性的展示。在巩固知识环节中,常常采取的形式是:课堂表演、口头问答、书面作业等等,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保持课堂气氛,始终将学生置身于音乐艺术的环境中。下面以学、小调式后的巩固教学为例,其教学步骤如下:

(1)出示两段曲调进行视唱:《小松树》、《啊,朋友》。

(2)分析、比较两首歌曲的开始音、结束音、音阶结构;找出其主音与上方的三度音的音程关系,判断其调式。

(3)课堂讨论(老师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

(4)老师有感情地范唱这两首歌曲。

(5)分析、讨论其调式色彩及其对情感的影响。

(6)学生回顾自己熟悉歌曲中的大、小调式歌曲。

(7)学生分组演唱所熟悉的大、小调式歌曲。

从上面乐理知识巩固的教学步骤可以看到,老师注重从感性入手,层层深入,让学生自己找规律并得出结论。在教学中,注意了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从音乐作品中去分析和巩固,在巩固知识的教学中享受学习成功的欢乐,在充满情感的气氛中加深对音乐艺术的理解,加强对音乐的审美感觉。

上一篇:2―3岁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培养 下一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