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的语言品味

时间:2022-07-02 06:23:30

阅读教学中的语言品味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品味语言,从用词、修辞、句式含义等角度品味作者的描写技巧。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密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给学生以人文关怀,使他们在获得言语智慧的同时,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促进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一、结合语境,揣摩弦外之音

离开语境,望文生义,有时会出现误差,甚至还会闹出笑话。例如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鲁迅先生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句话仅仅是在夸自己的记性好吗?不是,而是批评“我”读书不认真,太马虎,是“囫囵吞枣”。同一课中鲁迅先生的“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如果不细读课文,不了解时代背景,是很难理解的。从这谈笑似的话语中,可以体会到鲁迅先生不怕挫折、无所畏惧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态度。

二、运用图画,展示直观形象

对图文并茂的课文,可利用图画展示出其所描绘的情境,指导学生在具体的图画形象中感受、理解语言,提高认知能力和审美情趣。如教《老人与海鸥》的第二部分,可指导学生看图,结合课文理解“翻飞盘旋”“连声鸣叫”“肃立不动”“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等语句,引导学生诵读感悟,从海鸥的动作中体会海鸥对老人难舍难分的深厚情义。“纷纷”落地,让学生体会到这么多海鸥行动一致,似乎有谁在无声地指挥;“竟在老人遗像前站了两行”,它们是那么安静和严肃,也许知道老人再也不会来了,于是默默地“肃立”,好像在为老人守灵。这样的场面,相信无论谁都会为之动容,海鸥们是那么舍不得离开老人,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表达对老人的留恋。学生看着具体的画面,很快就理解了课文内容。

三、诵读咀嚼,品味独特体验

教材中的许多情境是无法用具体的形象来表现的。这就需要教师利用诵读来创设、渲染教学氛围,把课文描绘的情景变成教师的“我情我景”,进而引导学生进入想象的境地,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具体地感知理解课文语言的内涵。

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往往产生的感受有所不同,对文本主旨的体会程度也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捕捉生成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共同咀嚼品味。如《雪孩子》的教学中,为升华中心,我安排了朗读指导的教学环节:

师: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成为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请同学们自由读第八段,想一想,你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讨论:你觉得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生1:我觉得应该读出高兴的语气。因为雪孩子虽然已经变成了白云,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小白兔的平安,雪孩子很高兴,所以要读出高兴的语气。(该生朗读)

生2:我觉得要读出伤心的语气。因为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小白兔觉得伤心,所以要读出伤心的语气。(该生朗读)

师:其他同学呢,你们同意谁的意见?(学生各抒己见)

师:刚才同学们分别站在雪孩子和小白兔的角度上来理解,所以你们的想法都是正确的。现在大家根据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学生自由朗读,指名读)

师:你们觉得她读出了什么语气?

生3:我觉得她在读“很美很美”时,读得比较慢,语调比较低,可以看出她很伤心。

生4:我觉得她在读“飞到空中”时较慢,可以看出这时她很伤心。

该生再次朗读,全班仿读。

师:谁还能读出不同的语气?

……

学生在朗读中,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对雪孩子舍己救人的精神给予肯定,对这种行为表示赞赏,因此才会体验到雪孩子救了小白兔后的高兴心情。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体现了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

四、恰当点拨,融入作品内涵

文章的重点段落、主要词语最能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德,最能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因此,导读时要注意运用提问和点拨来营造教学氛围,帮助学生品味语言,理解文章主旨。如教《老人与海鸥》一课的第二部分,设疑:“‘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指什么意想不到的事?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文中‘翻飞盘旋’‘连声鸣叫’‘肃立不动’‘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等词句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诵读感悟,从海鸥的动作中体会海鸥对老人恋恋不舍的深情厚义;体会到海鸥也像人一样,有一定的情感。如教《唯一的听众》一课,设疑:“在‘我’灰心时,在‘我’有了几分自信时,老教授各是怎样说的,为什么要这样说?”学生通过诵读,体会到老教授的良苦用心。为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而深深感动。这样点拨,使学生的认识从表面现象上升到了人物思想感情这个高度。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有重视语言的品味,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多种角度品味语言,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

上一篇: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下一篇:浅谈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三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