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腈法生产丁二烯后处理工艺的优化

时间:2022-07-02 06:10:11

乙腈法生产丁二烯后处理工艺的优化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乙腈法生产丁二烯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本文从丁二烯的用途、乙腈法生产丁二烯后处理工艺优化的必要性、ACN法生产丁二烯的后处理部分及工艺优化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乙腈法;丁二烯;优化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近年来,由于人们对丁二烯的需求量不断加大,乙腈法生产丁二烯后处理工艺的优化问题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虽然我国在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改进,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新时期,加强乙腈法生产丁二烯后处理工艺优化的研究,对我国生产丁二烯的技术水平起着重要的意义。

二、丁二烯的用途

丁二烯是一种重要的石油化工基础有机原料和合成橡胶单体,是C4馏分中最重要的组分之一,在石油化工烯烃原料中的地位仅次于乙烯和丙烯。由于其分子中含有共轭二烯,可以发生取代、加成、环化和聚合等反应,使得其在合成橡胶和有机合成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可以合成顺丁橡胶(BR)、丁苯橡胶(SBR)、丁腈橡胶、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弹性体(S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等多种橡胶产品,此外还可用于生产己二腈、己二胺、尼龙66、1,4-丁二醇等有机化工产品以及用作粘接剂、汽油添加剂等,用途十分广泛。

三、乙腈法生产丁二烯后处理工艺优化的必要性

粗丁二烯一般还含有其他的C4组分杂质,通常是采用萃取精馏的方法将丁二烯分离开来。乙腈(ACN)及其含水物是常用的萃取剂之一。ACN是丙烯腈生产中的副产物,在我国来源丰富。ACN对C4气体的分离能力较强,工艺要求较低,故以ACN为萃取剂从C4中分离出丁二烯的工艺流程特别适合我国国情,在我国这类装置应用较多。随着近期国内乙烯装置的不断改扩建,就必须了解原有ACN法工业装置的生产状况,以及在此基础上针对国内ACN法生产丁二烯后处理工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改进和优化。

四、ACN法生产丁二烯的后处理部分

ACN法生产丁二烯的后处理可以分为3个部分:丁二烯水洗部分、丁二烯精制部分和溶剂回收部分。

1、丁二烯水洗部分

由于ACN的沸点较低,第二萃取精馏塔顶产物(主要是丁二烯)不可避免地混有少量ACN,如果不除去,将会影响丁二烯产品的质量。国内有些ACN法抽提C4的做法是:先将二萃塔顶产物水洗以除去ACN,然后送往丁二烯精制部分(脱轻、脱重)。整个工艺流程见图1。

为了除去丁二烯中含有的少量ACN,丁二烯水洗塔的耗水量比较大,水烃比一般在2左右。水洗后的稀溶液送往溶剂回收塔回收其中的ACN时,要消耗一定的能量,而且溶剂回收塔塔底排出的废水大部分不能重新回收利用,从而造成对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所以,如何有效地回收丁二烯中的少量ACN,对于C4抽提的整个工艺流程和环保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丁二烯脱重塔的作用是分离比丁二烯重的组分,主要是顺反丁烯、1,2-丁二烯和C5等,而ACN的沸点远远大于丁二烯,且不与丁二烯形成共沸物,所以完全可以在脱重塔中除去。

2、丁二烯精制部分

丁二烯精制部分包括脱轻塔和脱重塔。一般是先脱轻,后脱重,以除去丁二烯中的轻重杂质。从本质上讲,脱轻塔和脱重塔先后顺序的安排对丁二烯产品质量没有任何影响。但是如果先脱重后脱轻,就会为流程优化提供思路。

3、溶剂回收部分

溶剂回收部分的作用就是从稀溶液中回收ACN,对于有机水溶液的分离,工业上多采用传统的普通精馏方法,但是普通精馏方法分离有机水溶液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五、工艺优化

1、溶剂(乙腈)比的调整

合理的溶剂比对装置的经济运行十分重要。采用较大溶剂比,能克服各种因素的干扰,丁二烯抽提率高,但抽提率的增加与溶剂比的增加不成正比,它会相应增加塔的操作费用;采用较小的溶剂比,容易引起C4烃与溶剂在塔板上分层,不利稳定操作,而且抽提率低。因此,选择经济合理的溶剂比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丁二烯装置早期处理裂解C4时,沿用处理粗丁二烯时的溶剂量,溶剂比一般为4.8。实践证明,4.8的溶剂比偏低,塔操作弹性低,循环时数多,塔顶抽余C4中平均含有1.5%左右的丁二烯。于2006年初,腈烃比提高到5.6-6.0后,T12101A塔操作平稳,塔顶抽余C4中丁二烯含量由1.5%降为0.2%以下,塔釜蒸汽用量比原来下降了0.2t/h,增产丁二烯约190t/a。

2、溶剂含水量的调整

适量含水的乙腈有利于提高选择性,乙腈浓度在85%~90%时更明显(见图2),而且有利于降低塔的操作温度,减少自聚物生成与降低蒸汽消耗。但是水过量(大于20%)时,C4和乙腈容易分层,系统起泡,破坏正常操作,造成液泛;水量太少(小于5%)时,乙腈的选择性降低,顺反丁烯也被萃取到塔底。丁二烯装置2006年以前循环乙腈含水指标为5%~10%,运行证明,该指标不太合适。含水低于7%时,由于乙腈选择性的降低,T12101B塔底顺反丁烯超标,增大了后续单元的压力,造成无用的耗能。2006年将循环乙腈浓度控制在92%-93%后,塔底顺反丁烯超标的现象基本完全解决,装置有效开工率明显提高(见表1)。

表1近三年装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对比表表改了,时间2004 2005 2006三年比较 吨产品能耗及后面四行数据删掉

3、解吸塔(T12102塔)温控的调整

T12102塔采取了T-F串级温控回路。为了保证解吸干净,原灵敏板温度为120℃。

生产实践说明在这一温控下,侧线抽出效果不好,影响了除炔烃塔的操作,而且T12102塔也浪费了蒸汽。将温控由120℃降为118℃后,以上现象得到了改善,侧线抽出效果良好。T12102蒸汽用量每小时降低了0.1t,塔釜仍能保持130℃的沸点温度,解吸效果很好。

4、T12101A、T12101B质量指标的调整

我车间采用原料以辽化烯烃厂裂解碳四为主。裂解碳四中含丁烷、顺丁烯、反丁烯、1,2-丁二烯、1,3丁二烯、炔烃和碳三和少量重组分。原工艺操作以T12101B塔塔釜指标做为依据,其中反丁控制在0.25%以下,顺丁控制在3-8%。后来在实际的生产中,由于过分强调塔釜指标合格,导致蒸汽能耗增大,且塔顶部分1,3-丁二烯随抽余碳四进入水洗塔最终进入罐区,也造成了丁二烯的浪费。因此,车间增加T12101A塔塔顶指标,控制其中丁二烯含量小于0.2%。该指标正确地指导了生产,萃取一塔蒸汽能耗显著降低,丁二烯相对收率增加。

5、溶剂回收塔工艺优化

将T12304塔釜废水由原来的直接排入污水系统改为部分进入T12303塔洗涤重组分:该方案有点有两方面:1、减少了T12303塔新鲜洗涤水的用量。2、减少了含乙腈废水的排放,缓解后续污水处理工段的压力。

六、效果分析

通过技术改造和工艺优化,丁二烯装置的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已成为1套操作弹性高、产品纯度高、开工率高的国产乙腈法抽提丁二烯装置,具体情况如下:

(1)操作弹性高:萃取系统负荷最低为4t/h,最高为11t/h;(2)产品纯度高:成品丁二烯中,丁二烯含量高达99.5%以上;(3)装置运行周期明显增长,窗口检修次数显著减少,全面检修为三年一次。

七、乙腈法生产丁二烯后处理工艺的优化展望

目前,我国丁二烯生产与国外的差距,主要是装置规模偏小,资源相对比较分散,整体利用率不高。一些中小型乙烯项目,C4资源还没有集中加工利用,而是将其作为燃料或出售。因此要解决丁二烯供不应求的问题,使更多的衍生物生产所需原料丁二烯的自给率逐渐提高,除了继续对现有生产装置进行技术改造,进一步降低能耗和物耗,提高装置的自动化控制水平外,新建丁二烯抽提装置的单套规模应力求在100kt/a以上,优先将原加氢循环做裂解原料的混合C4资源,用作丁二烯抽提装置的原料,并力争从设计到设备制造都立足于国内,以加快缩小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全面提高我国丁二烯的生产技术水平。

八、结束语

通过对乙腈法生产丁二烯后处理工艺的优化题分析,进一步明确了处理工艺的优化技术在乙腈法生产丁二烯中的重要性。因此在乙腈法生产丁二烯的后续发展中,要加强处理工艺的优化技术的研究,促进乙腈法生产丁二烯技术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宋玉宝 精馏过程节能技术的研究 清华大学化工系 2010年

[2]杨学萍 丁二烯生产技术及化工利用新途径的开发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2009年

[3]王德义 丁二烯的生产技术及国内市场分析 石化技术 2011年

上一篇:通信集成电路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下一篇:新中式景观设计手法的运用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