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利绿色梦工厂,绿色新公益

时间:2022-07-02 04:23:20

安利绿色梦工厂,绿色新公益

12月16日上午,在南沙湿地公园,历时4个月的安利绿色梦工厂创投大赛落下帷幕。从9月份赛事启动至今,已吸引了全省近百支团队报名参赛,网上参与互动人数达330万人次,16万人为参赛项目投票,官方微博转发数量达到9万。通过此次大赛,10个由大学生们自己构想并付诸实施的环保创投项目脱颖而出,其中3个吸引了企业洽谈合作,1个申请专利、1个有望获得联合国开发署的环保小额资助。

创新公益,让梦想走进现实

地沟油也能变肥皂?甘蔗渣上还能长蘑菇?绿叶子用来点灯?

在安利的绿色梦工厂创投大赛上,这些海选出来的公益项目,就像变魔术一样,把别人想不到的公益环保点子做到。

来自广东财经大学的“苦尽柑来”项目最终拔得头筹,荣获安利绿色梦工厂创投大赛第一名。“苦尽柑来”项目是利用工厂的生物废料二次开发,以蔗渣为基土培养菌菇和以废弃柑肉开发果味饮料等柑肉产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更是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以五家贫困户为试点培育“蔗渣蘑菇”,在实现环保化处理废料废渣的同时,也解决了当地贫困户的经济困难。

不仅蔗渣能种蘑菇,小小的蚯蚓也能够变废为宝,解决垃圾大问题。

来自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引动经济”公益项目便是利用废弃的厨余垃圾,运输至蚯蚓养殖场作为蚓食,得到蚯蚓肥再回馈市场,建立起一条可持续的经济链,尝试解决垃圾围城的环境问题,支持生态经济发展。项目团队也在导师刘怡的带领下,备受联合国开发署环保基金会青睐,据悉,有望获得联合国开发署的环保小额资助。

除此之外,在创投大赛的闭幕式上几位来自华南师范大学的同学就现场表演了他们的“地沟油变肥皂”的环保小魔术,从最初的构想,到组建团队、制作出成型的产品,仅仅历时四个月。这个公益项目不仅实现了废油再利用的环保创举,在实施过程中也密切地联合社区,进行社区推广。这也是本届绿色梦工厂创投大赛中这些高校社团项目的一个共性,与社区产生实实在在的结合,也让环保项目有了更多落地生根的可能性。

最终这个来自华南师范大学的“油不可失”与广州中医药大学“蚓动经济”项目、汕头大学“瓷旧迎新”项目获得了二等奖。韩山师范学院“海洋之心”项目和“无蟹可击”项目、广东工业大学“回收PET废瓶制作清漆”项目、中山大学“校园垃圾分分fun”项目、华南农业大学的“一意菇行”项目及“绿叶点灯”项目分获三等奖。

绿色好声音,公益达人当导师

除了项目创意令人眼前一亮之外,此次由广东省环保厅宣传教育中心、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与安利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的这次创投大赛也是新意多多。首届大赛由安利公司设立了10万元的项目创投奖金,通过海选的方式,在全省范围内的大学里,以“改变世界的24小时”为主题,招选众多参赛队伍完成一个推动节能减排、绿色生活等的梦想设计,最终海选出来10个公益团队,主办方也为他们配备了5名公益界的资深人士,担任他们的导师和评审,帮他们出主意、出资源,让大学生的公益创意能够尽快地转化为行之有效的社会行动。

其中主办方特意设置的“绿色梦想营”环节,就一改过往环保项目创投比赛正襟危坐的手法,用类似“中国好声音”的模式,导师手里拿着两块从“砸金蛋”仪式里获得的令牌,这两块令牌也代表着两个选择权。初赛入围的十强项目团队将逐个演示自己的绿色环保创意,以求获得导师的青睐;如果同时获得两位以上的导师选择,该团队则可获得反选导师的权利。导师将在后续的实践过程中带领、指导这些公益项目团队去践行自己的公益创举。

据主办方介绍,此次邀请来的导师团成员,也是经过精心考虑过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计划中国项目国家协调员刘怡、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秘书长胡小军、《南方都市报·公益周刊》主编龙科、宜居广州生态环境保护中心总干事罗建明(巴索风云)、广州本土NGO城乡汇理事长黄义等环保公益界的大咖名人,这五个人分别代表的都是不同领域公益的力量,有社区、媒体、NGO、政府组织、协会。这些来自不同的领域不同方面的公益达人将协助大学生去完成他们的公益梦想创意,从项目运营、公众传播、资源整合、流程优化等方面持续给予挑选的项目团队以切实的指导。 “相对于原来的单打独斗,这种有公益专业人士带领的模式将会更有效率,也能促使这些好的项目能够真的可持续地实践下去”。主办方之一安利公益基金会的许丽心女士评价道。

微平台来助力,倡导微公益

在互联网的时代,倡导越来越多普通人参与的“微公益”已经成为公益的新趋势之一,而微博微信等“微平台”的运用,也是促使“微公益”理念不断扩散的必要途径。

此次安利绿色梦工厂创投大赛针对的目标群体是大学生,与年轻人一起“玩“公益,在互动上微博微信可是功不可没。“亲们,原来今天才是大赛最后一天,我又来拉票啦……”“蚓动经济”公益项目的陈同学基本上每天都会在微信的朋友圈转发项目的投票信息,来吸引亲朋好友对他们项目的支持。根据大赛赛制安排,主办方广东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及三家协办机构—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广东省环保社会责任企业联盟、广州市绿点公益环保促进会对参赛十强项目分别进行打分,最终按照“网络人气投票×40%+专家评审团投票×30%+绿创展人气投票×30%”的规则算出参赛团队的总票数。为了更好与全省年轻人互动交流,激发青年人群的环保责任意识,本次大赛还设立了专门的官方网站和官方微博及一系列的互动传播环节。这样一来是保证评选过程中的客观公正,另一方面也可以尽可能大地扩大比赛的影响力,将微公益理念传播出去。

上一篇:未来几年,公益往哪儿走? 下一篇:完美:让公益慈善成为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