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舒坦高频振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哮喘性支气管炎96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7-02 01:07:12

沐舒坦高频振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哮喘性支气管炎96例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观察高频振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哮喘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哮喘性支气管炎患儿1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96例。两组均给予抗炎、抗病毒、止咳平喘等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沐舒坦高频振动雾化吸入,2次/d,7.5mg/次。两组均以治疗7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显效率治疗组为70.83%,对照组为46.88%,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 哮喘性; 高频振动; 雾化吸入; 沐舒坦

[中图分类号] R562.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9-126-02

哮喘性支气管炎泛指一组以喘息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发生于婴幼儿时期的特殊的急性支气管炎,少数患儿由于失治、误治可发展成为哮喘。笔者自2005年5月~2008年12月采用高频振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哮喘支气管炎患儿19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观察192例哮喘性支气管患儿均为我院儿科住院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96例,其中男50例,女46例;年龄最大3岁,最小3个月,平均(2.0±0.6)岁;病程最短2 d,最长3周,平均(5.5±1.1)d;伴随症状:肺部听诊有音者88例,伴有高热症状者35例。对照组96例,其中男51例,女45例;年龄最大3岁,最小4个月,平均(2.1±0.5)岁;病程最短2 d,最长3周,平均(5.4±0.9)d;伴随症状:肺部听诊有音者85例,伴有高热症状者34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伴随症状等一般资料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儿科学》[1]拟定。①多发生于3岁以下婴幼儿,有湿疹或其他过敏史;②有类似于哮喘的症状,呈呼气性呼吸困难,两肺叩诊呈鼓音,两肺满布哮鸣音及少量湿性音;③部分患儿可伴有发热、白细胞增高等感染表现;④在安静入睡时哮喘减轻,在哭闹、吸气时加重;⑤有反复发作的倾向,尤以肥胖儿较显著;⑥IgE增高。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抗炎、抗病毒、止咳平喘等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沐舒坦高频振动雾化吸入,2次/d,7.5mg/次。两组均以治疗7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咳嗽、气促、咳痰等症状及肺部干湿性音的消失时间及临床疗效。

1.5 疗效标准

参照《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2]拟定。显效:咳嗽、咳痰、气促等症状明显好转,肺部干湿音明显减少。有效:咳嗽、咳痰、气促等症状好转,肺部干湿音减少。无效:咳嗽、咳痰、气促等症状无好转,甚至加重,肺部音无改变。

1.6 统计学处理

涉及观察数据均经SPSS12.5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 1个疗程后显效率治疗组为70.83%,对照组为46.88%,两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

2.2 两组咳嗽、气促、肺部干湿性音消失时间、住院天数比较

治疗后两组咳嗽、气促、肺部干湿性音消失时间、住院天数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哮喘性支气管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好发于婴幼儿,多由病毒感染所诱发,调查表明伴有特应性体质或有特应性家族史的患儿是哮喘性支气管炎的高发人群[3-4]。临床试验证明沐舒坦的活性成分――盐酸氨溴(lAmbroxol HCI),可调节浆液与黏液的分泌,促进肺部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加强纤毛摆动(增加黏液纤毛运输系统的清除能力),使咯痰变得容易。这种物质还能疏松和稀化在呼吸道内堆积的痰液,从而提高呼吸道的清洁功能。

高频振动雾化吸入是利用高频振动雾化治疗仪而达到治疗的目的,高频振动雾化治疗仪是采用电动的空气压缩泵来驱动带有喷嘴的雾化吸入器,它可以使吸入药物产生2μm以下的微粒,当这种微粒被吸入后,直接可进入到最细的支气管,甚至达到肺泡。其与沐舒坦协同作用可迅速使药物达到细支气管,直接作用于支气管平滑肌,在短时间内解除了支气管的痉挛,达到了止喘的效果。

综上所述,高频振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哮喘性支气管炎可以提高临床疗效,缩短咳嗽、气促、肺部干湿性音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

[参考文献]

[1] 杨锡强,易著文. 儿科学[M]. 第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07.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组. 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J].中华儿科杂志,2004,42:100-107.

[3] Wennergren G,Kristjansson S.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pirator syncytial virus bronchiolitis and future obstructive airway diseas[J]. Eur Respir J,2001,18:1044-1058.

[4] 李明华,殷凯生,蔡映云. 哮喘病学[M]. 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60-763.

(收稿日期:2010-01-27)

上一篇:继发性肺结核严重并发症及并存病临床分析 下一篇: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13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