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商帮崛起之路(上)

时间:2022-07-01 11:03:51

【前言】陕西商帮崛起之路(上)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陕西商人经营棉布业者数量较多,乾隆年间的记载称:陕西一省“绸帛资于江浙,花布来自楚豫”;同治年间陕西巡抚蒋志章也说:“潼关冲要,行旅必经。……东来皖豫各贩,以绸缎、南杂各货为大宗”。经由潼关进出陕西的各种商品,必经洛阳转运。道光年间洛阳至少有西安、...

明清时期,受惠于当时政府巩固边防的政治方略,陕西实行了“食盐开中”、“茶马交易”、“棉布征实”、“布马交易”等特殊经济政策,为陕西商帮的形成创造了机遇。

明清时期兴起的陕西商帮,完全是历史赐予的一个机遇。陕西商帮的崛起是伴随着晋商的崛起而崛起的,历史垂青于山西商人,同时也垂青于陕西商人,二者有着相似的境遇。陕西商帮是一个综合性的商帮,以经营盐业为著,尤其是四川的井盐,此外,布业、水烟、皮货业、药材、茶业、典当等,亦是他们的发家致富的重要渠道。

布业起家 跻身盐业

经营布业,是陕西商帮较热门的一个行业。有不少的陕西商人,都是从事布业起家的。明代西北边镇军队的衣服大多取自关中,陕西布政使司每年都要交纳银库一定数量冬衣。明初西北军服,一次常需六七十万匹布,较燕北、辽东大得多。陕西全省每年所缺布匹约32万匹,这些布匹,很大部分是供军服之用。所缺部分,主要是靠商人从江南地区贩运来填补。

陕西有许多商人到江南贩布,以此发财致富。三原县的王几东、吴伯子,泾阳县的师从政等到吴越贩布,运回陕西销售,结果“赀益大起”,成为大布商。陕西邻近四川,当时蜀中移民,首推湖广,陕西次之,因而陕商在四川颇有势力。清朝初年,陕西来成都定居和经商的人所从事的行业主要有棉织业中的“绒线”生产行当,这是一种新的产业,嘉庆《华阳县志》说“秦人寓蜀者多业此”。乾隆五十二年,陕西商民在内江城上街建成陕西会馆,陕商在内江主要经营棉花,“陕棉”不仅畅销内江,还转运川东南,由于棉花商贸的发达,陕商在内江成为了富裕的商帮——“花帮”。

陕西商人经营棉布业者数量较多,乾隆年间的记载称:陕西一省“绸帛资于江浙,花布来自楚豫”;同治年间陕西巡抚蒋志章也说:“潼关冲要,行旅必经。……东来皖豫各贩,以绸缎、南杂各货为大宗”。经由潼关进出陕西的各种商品,必经洛阳转运。道光年间洛阳至少有西安、同州二府商人开设的布铺40余家。

河南主要的棉布产区,一是在黄河以北的河南、怀庆二府,如孟津、孟县都是棉布产区,尤以“孟布”最著,乾隆《孟县志》记载,“孟布驰名,自陕甘以至边墙一带远商云集,每日城镇市集收布特多”,以至“车马辐辏,廛市填咽”;嘉庆《孟津县志》记载,“邑无不织之家,秦陇巨商终年坐贩邑中”。洛阳本县也产棉布,还有棉线、棉带、锦布、印花布等纺织品。另一商品布产区在南部的汝宁府,以正阳县陡沟店所产最盛,“商贾至者每挟数千金,昧爽则市上张灯设烛,骈肩累迹负载而来,所谓布市”;布匹销售范围“东达颍亳,西达山陕”。此外,河南中部许州之五女镇产红绿布,据民国年间的《许昌县志》记载,该镇所产之布“每匹一丈六尺,染以红绿色,行销秦、晋两省极多”;在清代最盛之时,该镇有“染工二三百人终岁操作,供给秦、晋布商之需”。

太平天国军占领江浙地区之后,交通阻塞,陕西布商感觉不妙,便寻找新的布匹供应地。他们看到湖北的家庭纺织业相继发展起来,每年生产的土布很多,于是,便将湖北作为自己购货的主产地。据光绪年间的《孝感县志》引旧志称:孝感棉布多为“西贾所收”。同治《续辑汉阳县志》记载:汉阳布则是“秦晋、滇黔贾人争市”。云梦县是湖北棉布销行西北的重要转运中心,“西客来楚贸布,必经云城改捆,捆载出疆,历久不变色”。

陕西布商将从湖北收购来的土布又销往甘肃,每年所贩销甘肃的土布约有300多万匹。这些布大部分是经由三原县进入甘肃,少部分是由凤翔县进入甘肃。陕西布商靠长途贩运,获取巨额的利润。

明清之际,利润最丰厚的行业要算盐业了。为此,各大商帮都盯着盐业这个厚利行业,尤其是徽商和晋商,更是死死抓住盐业的经营不放,其竞争激烈的程度不言而喻。而且,“非巨商贾不能任”。尽管如此,为追逐盐利,陕西商人还是知难而上,拼命跻进盐商之列。明弘治年间,纳粮开中法被纳银取代之后,陕西边商“积粟无用”,一些资本雄厚的边商,迁居扬州,专门从事盐引的转卖,遂成为“富商”。

明正德之后,又有一批陕西商人来到扬州经营盐业。这批商人非边商,全是从小本经营布业起家而致富的,大都是三原、泾阳县的商人。他们到了淮扬之后,直接投资盐业,牟利钜万。这批盐商,是陕西商人中最能干的商人。例如前面提到的师从政,开始以小本经营布业,大获其利,转而从事高利贷,积累了充足的资金后,再赴淮扬从事盐业,不到三年就盈利数万。

明末清初,陕西盐商势力被逐出淮扬,他们转而进入四川盐场,开发四川井盐。四川井盐生产耗资巨、风险大,凿井就需费时十余年甚至几十年,需有雄厚资金作后盾。陕西商人大量的商业资本向盐业资本转化,不少商人逐渐成为新兴的盐业资本家。道光初年,陕商高某以银三千两与“李四友堂”合办联珠井,获利丰厚。道光十八年陕商与“王三畏堂”订约,规定每凿一井,陕商出银四百两,收益客得十八天,主得十二天,十八年为率。陕西商人凭借雄厚资本,在井盐业生产领域中取得了绝对优势,史称“川省各厂井灶,秦人十居七八,蜀人十居二三”。

陕商们放贷或投资凿井、汲卤煎盐,建商号,把持产运销,获取了巨额利润。典籍中说“川省正经字号多属陕客”,如今天自贡市的“八店街”,正是当时响当当的陕商盐号麇集之地。陕西盐商几乎垄断了四川的盐业。

经营水烟 垄断皮货

除经营布业和盐业外,陕西商帮发家致富的另一条途径是经营水烟和皮货业。

水烟,甘肃特产。王新《青烟录》记言:“水烟者,起于甘肃之兰州。兰州五泉山下产烟草,既制,必隔水吸之,入腹而后吐,醉人尤易”。“初时人畏其力猛,食者绝少,渐自秦而晋,而豫,而齐鲁燕宋,大江以南,今且遍天下无不至矣”。

兰州所产的水烟,根据不同的制法,约分为三种:棉烟、碧条、黄色烟。因各地烟客喜好不同,棉烟主要销往四川,碧条烟主要销往江浙,黄色烟主要销往广东。西北兰州产这种水烟,为陕西商人提供了一条发家致富的路子。而陕商中,经营水烟的大都是同州朝邑县商人。陕西同州帮,乡土观念强烈,所经营的烟行,从店主到学徒,都是亲戚朋友,外人很难插入。他们有许多不成文的规定,人人都必须严格遵守。同州帮之所以能在兰州垄断烟行,靠的就是乡土观念很强又讲究信义的商人们。

陕西的泾阳,是兰州烟的一个中转站,明代每年泾阳的发货额“约三万金”。到了清咸丰、同治年间,从泾阳发出的兰州水烟金额,每年为300万金,比明末增长了100倍。

此外,另一个让陕西商人获利颇丰的行业是皮货业。这是一个让其他商帮眼红的行业,因为经营皮毛制品的利润,几乎可以和江南地区的丝织业相媲美。明清之际,这一行业被陕西商人所垄断。

皮毛制品是陕西的主要特产。陕西所产的皮革,统称为“西口皮货”,驰名全国,其中同州羔皮被列为贡品。陕西皮毛商在赊旗、汉口都很有实力,在洛阳为数更多。皮货、水烟等是陕西、甘肃两省输出的货物,也多经由洛阳转运。陕商们在这两个行业中赚足了腰包。

(作者为中华商帮文化发展促进会常各副会长)

上一篇:大东集团:新年伊始,如何管好员工 下一篇:“国企班”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