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西葫芦丰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2-07-01 03:51:25

大棚西葫芦丰产栽培技术

东平县地处鲁西南,秋冬气候寒冷,发展大棚西葫芦越来越受当地农民青睐,已成为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1 品种选择

选择株型紧凑,早熟性好,耐低温弱光,抗寒性、抗病性、抗逆性强的西葫芦品种,如法国冬玉、法拉丽等。

2 培育壮苗

2.1 种子处理 在干净的容器中放入55℃左右的温水(水量为种子重量的5~6倍),将种子投入水中后不断搅拌20~30分钟(向同一方向搅动),待水温降至30℃时停止搅拌,浸泡3~4小时后,捞出放入1%的高锰酸钾药液浸种15分钟,然后用清水反复冲洗至种皮不含药液为止,滤去多余水分,再用洁净湿布包好,置于27~30℃下催芽,种子露白即可播种。

2.2 播种 选肥沃、透气性好,且3年以上未种过瓜类的园土,腐熟农家肥按6:4混匀过筛掺入,1m3营养土加尿素0.5kg、草木灰10kg、过磷酸钙10kg、百菌清0.1kg后再混匀。使用10cm×10cm营养钵,将配好的营养土装入营养钵内,并整齐摆放在苗床上,浇足底水,全渗后播种,将种子平放营养钵内,覆厚1~1.5cm营养土。因外界温度高,在育苗床上方空间搭盖黑色遮阳网,为防止营养钵的土皮干燥后形成硬皮,影响幼苗出土,应覆盖地膜保湿。

2.3 苗期管理 待幼苗70%~80%出土后,揭去薄膜,待心叶展开后撤掉遮阳网,为了防幼苗徒长,形成高脚苗,可通过调整通风量来调控温度,白天保持20~25℃,夜间12~15℃。苗床保持见干见湿,勤拔草,为幼苗健壮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3 适时定植

西葫芦苗达到2~3叶1心,营养钵外密布白色的须根时及时定植。起垄定植,膜下沟灌,大行距110cm,小行距70cm,株距65~70cm,667m2定植1000~1100株。定植深度要均匀一致,以埋没根系为准。移栽时要保护好幼苗,不伤子叶,不伤根,且带土坨定植。定植后及时浇透水,2~3天后再复浇1水以利缓苗生根,适时划锄地面降温保墒,随后全覆膜。此阶段以西葫芦营养生长为主,因此应视苗情浇水,尽量蹲苗,促使根系生长,白天调控温度为18~22℃,夜间温度10~14℃,必要时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

4 采收期管理

定植后25天左右即可开花,进入结瓜期,此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以生殖生长为主,因此协调好二者的关系,调控温度、光照及水肥管理是关键。

4.1 温度、光照调控 西葫芦进入开花期后,应保持白天温度22~24℃,夜间12~14℃。进入秋冬季后要根据室外天气情况,草帘早拉晚放,适当延长光照时间。结瓜初期要及早采收根瓜,根瓜重量以0.5kg为宜。进入12月以后,光照强度是一年当中最弱的时候,而且气候也很寒冷,因此白天应调控温度20~23℃,夜晚11~13℃。必要时人工辅助加温,适时通风,减少浇水次数(为提高地温,降低湿度,可采用滴灌浇水),喷施叶面肥,既保持正常的空气湿度,又避免因浇水后排湿不当导致温度骤降,西葫芦产生生理病害。在做好室内工作的同时,还应加强室外管理,强寒流来临之前,除盖好草帘外,要将棚室南端的防寒裙遮挡好;在阴天或雪天应开灯补光,连续阴天后转晴,草帘要进行多次的揭盖,让植株逐渐适应光照。

4.2 水肥管理 开始采收即进入水肥正常管理时期,原则隔1次清水追1次肥,随水追肥,每次667m2追施腐熟人粪尿1000kg或高钾型三元复合肥20~30kg。每次膜下小水浇灌,以湿透根系周围土壤为宜。浇水后要及时放风排湿。从1~2月底拉秧前由于气温低,蒸发量小,浇水间隔时间应拉长到20~25天。每次浇水前还应注意天气预报,阴天不浇水,一般上午浇水,浇水后保持2~3天晴天。

5 病虫害综合防治

日光温室西葫芦主要病虫害有病毒病、灰霉病、白粉病、蚜虫、斑潜蝇等。其病虫害综合防治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以农业防治为主,配合物理防治,同时根据西葫芦生长发育不同时期易感不同病虫害特点,有针对性选择化学药剂喷雾进行综合防治。

5.1 农业防治 通过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避免与南瓜等葫芦科蔬菜连作,合理增施腐熟有机肥作为底肥促其生长健壮等来实现农业防治,特别是优化西葫芦在温室内小气候环境下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技术环节,创造有利于西葫芦生长发育、不利于病虫害发生和为害的条件,避免室内高温高湿、低温高湿,防止秋冬季积水等,从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下转第23页)

(上接第35页)

5.2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就是利用温汤浸种和变温处理种子、幼苗来杀死或减少病虫害,以及利用害虫的趋避性进行驱赶或诱杀,主要采取的措施是挂黄板,有条件加挂杀虫灯,在通风处拉防虫网防害虫侵入。

5.3 化学防治 在西葫芦2叶1心后、移栽前2~3天,定植后5~7天都应喷施杀菌和杀虫剂进行预防,以后每隔15天左右喷施1次。防治白粉病用乙醚酚或苯醚菌酯;防治病毒病用毒展或E毒净;防治灰霉病嘧霉胺等;防治蚜虫用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治斑潜蝇用1.8%阿维菌素乳油等。

上一篇:北美海棠在漯河地区的引种栽培及应用 下一篇:常春藤盆栽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