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我国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7-01 02:32:55

针对我国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几点思考

【摘 要】目前我国林业结构调整的基础理论,以及林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就是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也同时决定着林业的发展。本文针对我国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做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森林资源;保护;利用

由于近些年我国在林业方面的努力,使我国的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可即使是这样,目前我国的自然生态环境还是十分脆弱,做不到从根本上控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而且阻碍了我国社会和经济的蓬勃发展,给我国的社会和经济造成了一些危害。所以,如何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1.我国林业现有的问题

1.1林业资源不足

目前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在林业方面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所必需的森林资源的需求相比,差别是很大的。而且质量不高,生态服务功能也很低。

1.2开发与建设不平衡

自古以来,我国对林业的观念,主要是以用林为主,对造林、护林,养林等工作没有很大的重视,导致森林资源被破坏,后续工作跟不上。目前我国森林的现状是,大部分是人工林,要想发挥巨大的森林作用,单纯靠较低的成林率及郁闭度是完全不够的。我国林业的继续发展就被制约在这种开发与建设的不平衡下。

1.3执法力度不强

从几十年前以来我国就在一点点的完善着森林法律体系。这段时间颁发了《森林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对乱砍乱伐等破坏森林的行为起到了很大的保护作用,也成为了我国林业建设的有力保障。可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一系列原因,破坏森林的情况还是时有发生,不能从根本上杜绝乱砍乱伐的现象,导致森林资源继续被破坏和损耗。所以对森林破坏者的执法力度必是一丝不苟的,才能保证我国林业稳定持续的发展。

我国林业如果想得到快速发展,除了以上论述的三点之外,还要解决如,资金投入不积极、资源利用不充分、科技水平不发达等一系列问题。

2.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措施

2.1依靠科技合理处理森林保护与利用

充分利用林地生产力,培育优质高效林分,不仅强调森林的木材生产功能,也要注重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功能的维持和提高。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的策略是科技的发展,因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经济的发展和对资源与环境的再发展能力的保护和利用。如果要做到发展经济的同时保证资源、环境的发展力最为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依靠科学技术,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杜绝以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处理好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因此,实施科技兴林在林业发展方面会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同时也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2调整林分功能,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林分功能建没是根据林分目的功能区划的,有可以互相转化的三种效益。做到均衡协调林区居民的利益及相关群体,对于森林经营要积极参与,做出符合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要求的研究计划,在保持林分具有生态特点的前提下,同时要做到有突出商品特色的进行创新,确定培育林分功能。同时在保证公益林特点的前提下,在保证环境需要的前提下,进行最大程度的开发与利用。经过长时间的调查研究,以上几点工作在林业工程中是可以实现的。

首先要正确的看待公益林和商品林的概念,做出一系列调整政策。大多数人目前对公益林的概念是达到最大生态效益的同时还能够保护生态环境,在维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前提下,避免林分被破坏、采伐等违法现象的发生,做到林业产出的效益利益最大化。所以要在保护森林生态为首要前提下合理的对林分进行开发与利用。

为保证持续的有效发挥森林的效益,同时要做到加强维护森林的生产力,进行科学合理的经营规划,还要针对以上几点强化在森林经营各环节中的有效监管措施。同时大力推荐商品形公益林或以保护生态为主的公益形商品林。以当地人民的物质需求为首要考虑目标,并结合重点公益林建设,连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商品林等一系列公益林建设。

3.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应用

为建成同时具有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林业发展模式,有时可以参考国外的一些技术成果,可以进行多种多样的经营模式,如科学生产、林农结合。对于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兼备的优级林分,要加强推广。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还可采用林草及林药间作、乔灌混交等种植模式,做到退耕还林来推动收入的增加,同时对实现生态效益以及经济效益都会产生很大的作用。

还应从景观效果及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提高生态效应。以经济商品林地为主,开展成片林建设以发展经济果园林等品种。

用多样化的方式进行以林养林,可以选择苗木养林,也可以选择林木加工养林,还能选择经济果林养林或是选择林下药材加工养林的方式。作为农民若想提高林地产出和经济收益,可以采取林苗、林禽、林菜、林果之间相结合等方式。

4.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4.1确立发展思路

目前在林业建设中不仅要全面反映生态规律的要求,对生态优先、保护资源的思想也要考虑到。如果能达到在满足生态要求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的新思路就更好了。在这里可以以实行环境保护为优先原则,借鉴其他国家的一些相关的经验。当生态利益与经济利益等其他利益发生冲突时,生态利益必须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利益。

4.2进行原则创新

首先要尊重并体现出生态规律的原则。对森林生态系统物质与能量的运行规律要全面的考虑到。对生态平衡理论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发展规律,要尊重自然发展和生态规律。

其次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为了实现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需的生态环境与物质条件,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当全面的考虑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接着是要保证生态利益与经济利益互相协调、平衡,为实现均衡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效益和综合发挥,要切实加强对林业的生态经济效益做出综合评价。

然后是执法方面。要加大执法的管理力度、健全管理机制,防止森林资源的大量消耗,所以必须要实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加强林地管理。对林地用途进行管制,对总量进行控制,防止有林地逆转,对胡乱开垦和私占林地的违法行为要依法论处,严惩不贷。

最后是监测方面。要做好整合现有监测资源并扩展监测内容,建立综合监测国家森林资源与林业状况体系的工作,对森林资源和林业状况做出综合的监测和评价,针对森林资源的监测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实现对森林资源的监测和林业经营的管理。

4.3进行结构调整

首先要对不符合林业发展要求,以及林分质量差的林分进行结构调整。同时培育经济乔木树种与灌木树种混交的多效益林分。

其次是要以多种林业角度来培育林分,增加林分的层次结构,大量培育乔灌型林分。提倡将大面积纯林改造为混交林也迎合商品林的经营过程。经营商品林不仅要满足其林产品生产主导功能,还要考虑其生态环境服务功能。在低产林的改造过程中,要调整树种组成和林分结构,提高林木生长量和林分质量,需要引入速生丰产目的树种。

最后要培育生态林,其中用材与防护是缺一不可的。最好选择如青岗等栎类树种,这类树种萌生能力强,还能为社区提供烧材的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进而达到林业持续发展的目的。

5.加强林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1)加强造林管理,提高造林质量,落实各项准备工作。

(2)加强领导对过去低质造林的地块做好补植工作,制定完善的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深入现场进行全面检查,及时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

(3)加强全民造林的积极性,积极推广个体造林、股份制造林、承包造林等新造林机制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4)加强和谐发展战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改善生活环境为目标,以工程造林为依托,全面推进本地区的造林绿化工作。

(5)加强各级领导重视,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出造林绿化的社会气氛。同时各级领导亲自精心组织,全程指导绿化造林工作。 [科]

上一篇:冬小麦栽培管理技术浅析 下一篇:考古学家确认埃及前粉红石棺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