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田园:寻找逝去的乡土景观

时间:2022-07-01 01:17:16

都市田园:寻找逝去的乡土景观

摘要:本文从当前社会、城市发展的角度,研究乡土景观的演变历程及发展现状,并通过对于乡土景观要素的分析与总结,结合田园文化与中国古典乡土文化,试图探寻理想的乡土景观模式。文中所描绘的乡土景观强调自然和人文要素的有机融合,并针对当前城市景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文化缺失、脱离自然等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把乡土景观的概念引入到城市景观设计中去,强调人与自然的亲近与融合,增加城市的“田园”与“山水”气息。

关键词:乡土景观;生态原则;可持续;桃花源式

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0-0130-01

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中,或许都有这样一片属于自己的记忆天空,在自己的儿时故土,家门口的白沙溪旁柳树成荫,村边林木茂盛,走在通往乡间的小路上,能够听到路人轻踏青石板的脚步声,动物们的窃窃私语,还有远处村庄小商贩们略带沙哑的叫卖声。到了阳春时节,整片整片的油菜花田,在初春暖风的陪伴下,到处都散发着诱人的花香的气息。周末骑车从城市来的人,则会成把在这里采集的野花,扎好放在车架上带走,在返回城市的路上,留下了许多散落的花瓣。还有附近农庄中正值盛开的片片桃花与远处略显古朴的农舍和它们的附属建筑错落有致地点缀着河的两岸,交相辉映而又相得益彰,不时还有年逾花甲的老农在自家自留地上辛勤的耕耘,而在黄昏时间冒出的袅袅炊烟,也在善意的提醒着我们,夜晚即将来临――这里是平静的,但又总是令人兴奋的,因为这里是一个万物生长的地方。这些记忆中淳朴的地方,有着属于农业时代的安闲与宁静,有着自己的历史和对记忆的坚持与传承。而那时的你我,在每天黄昏课业结束后,回家的路上总会路过村头那棵已经不知道有多久远的大树,树下总有年过半百的老人在一群孩子的簇拥下讲着古老的故事――关于这个村庄、关于这片土地。

自然的地势、水域,甚至每一处的杂草丛生都能这样魂牵梦绕着几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他们深深的爱着这片曾经属于自己的土地。然而,当我们承载着儿时的美好回忆故地重游时,儿时的记忆早已经面目全非――当初的白沙堤柳林岸已经被包裹上坚硬的石质外衣,曾经的古树因为阻碍道路施工被砍伐,属于村头的那片故事地也已经消失;嬉笑打闹的“战场”早已被兼并了。

也许,多数人会认为这些变化是人类进步和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原有乡土体系的瓦解似乎已经不可避免。从人类发展的角度来看,为了能够更好的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这是可以理解的。人们蛮可以为了丰富多彩的生活而把它设想的无比美妙,但结果却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城市扩张在带来一部分人喜好的同时却无情地剥夺了另一部分人的权利,而这正是我们所看到的现状:城市化所到之处,古老厚朴的田园景色,温情脉脉的宗法关系以及传统的乡村社会结构都被破坏无遗,凋敝的乡村成为城市扩张和工业化的牺牲品。村落形态的城市化现象破坏了千百年来遗留下来的乡土风貌和文化景观,村落正在失去其应有的特色并导致许多人归属感的丧失,它们带走了一切,却没有留下任何东西。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充斥着无序、混乱与犯罪,还有不经意间路过少年那恍惚而略带迷离的眼神,站在城市的上空,我们甚至看不到一块完整的土地。

城市发展背后的危机是生态性的缺失和可持续的忧患,但最大的危机是生态的危机,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启蒙者霍华德(Ebenezer Howard),将大城市视作“重病患者”主张用乡村来稀释城市,这位英国的社会活动家在1898年发表《明天,一条走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提出建设“田园城市”的设想,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城市四周被农地围绕以自给自足,严格控制城市规模,保证每户居民都能极方便地接近乡村自然。

面对如此的状况,乡土景观作为一种自发或半自发形成的景观形式,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生存契机与繁荣的希望。它有助于我们发现什么是我们不能或不应做的,乡土的营造告诉我们如何用最少的投入来获得最大的收益、如何合理而巧妙地利用水资源、如何适应于自然的规律进行植物配置……乡土景观利用自身形成的过程,告诉我们美的尺度与韵律,它所反映的是一种真实的人地关系。

如今,我们已不可能再有机会回到从前,像史前人一样去狩猎、像田里的农民、像海边的渔民那样,去切身感受自然的呼吸,领会自然的喜怒哀乐,对大难来临前的种种预兆漠然置之。人类是符号的动物,乡土景观,作为一种生存的艺术,则是一个传播这种符号的媒介,它记载着一个地方的历史,承载了特定地域人们的生存与生活的艺术,“它是我们不经意中的自传,反映了我们的趣味,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渴望,甚至我们的恐惧。”同时也为当代人应对生态环境和能源危机带来新的希望。它的成功在于人与自然力之间的精致、微妙的平衡,是千百年来人类对土地及自然过程和格局的适应的智慧结晶。中国广袤无垠的土地上也曾经铸就了无数令现代人赞叹与神往的作品和场所,那里有我们的故事,有我们的记忆,那里曾经是我们长期赖以生存的栖居地,将来可能也是我们最终的理想家园――一种“桃花源式”的家园。

上一篇:女大学生宿舍不良人际关系成因及其对策探析 下一篇: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