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

时间:2022-07-01 09:53:37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

摘 要:语文教学中的美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作为一个新形势下的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教材中不同的内容,因地制宜选择不同教学方法感知作品中所蕴含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我们应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现美,创造美,使语文教学像春雨,像清风,像枫叶,像瑞雪,去开垦荒陌的心田,去涤荡污浊的心灵,同学生一起去领略语文中的美。

关键词:小学语文;审美;素材;意识;想象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陶冶儿童美感,培养审美感受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材中,无论是语言文字的表述,还是从内涵意义的阐明都充满了美的因素。面对这样的教材,作为语文教师,其本身具有双重任务:不仅自己需要从教材中领悟美,而且还得教会学生从课本中学到美。那么,教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呢?

一、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的提高通过老师的语言以及课本的内容是完全不够的,还要借助到现代教育手段的介入。经过总结经验,我们发现在审美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是教师比较喜欢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将生硬的知识变成声情并茂的画面展示,同时还能利用丰富的网络知识将语文教学以及审美教学变得更加丰富。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描绘自然风光的文章,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来展示更加壮丽的景色,不断丰富学生的视觉世界,丰富其审美情趣。在语文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领悟自然风光的美丽,同时还要让学生领悟语言语句的精妙之美,同样的词汇放在不同的句子中,在不同的情境中便有不同的含义,这就是中国汉语的精妙之处。

二、挖掘教学中的素材

语文课本中有不少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留传下来珍贵的精神财富。小学语文教材真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给学生展示了美的广阔天地,能使学生尽为发掘美,尽情欣赏美。老师在教学中应起向导作用,引导学生去领略无限风光。

小学语文教材选编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无疑是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教育的好材料。从教材内容和形式来说,丰富多采,体裁多样,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从语言来说,词语的丰富精细,生动传神,句式的规范整齐,灵活多变,修辞方式多种多样等等,这些都体现了文学艺术的形式美。这些教材塑造了勇敢机智、不怕牺牲的王二小;关怀、尊重、热爱劳动人民的;善辩而充满智慧的晏子;命运坎坷、值得同情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善良正直、勇敢无畏的马良等众多的艺术形象,同时也给我们呈现了多姿多彩的自然美:描写日月星辰的《数星星的孩子》《日出》《火烧云》;描写大地山川的《黄山奇石》《桂林山水》等。当然,也带领我们领略了《太阳》《捞铁牛》《地球爷爷的手》等文章中描述的科学之美。学生通过学习这些课文,从中接受了社会道德的教育,感悟到人物思想的光辉,欣赏着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感受到科学技术的神奇,自然而然地受到了美的熏陶、美的激励。

三、树立学生的审美意识

语文世界是美好的,是充满诗情画意的,事实上语文都是可以进行审美教学的,只要教师注重对这些“美”的因素的解读,便可以将学生引入到美的世界,从而形成科学、健康的审美意识。首先,教师为了能够给学生讲解出美好情境的内涵,自己要先做到对语文教材的“美”的解读,所以教师对教材美感的解读对于进行审美教学至关重要,这也是带领学生进入语文美丽世界的第一步。在第一步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跟随老师进入语文美丽世界的过程中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就需要老师在创设情景方面做出积极的探索。创设情景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老师可以通过学生看得到、摸得着的实物进行情景的创设,也可以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读技巧进行感情的渲染与场景的铺垫,也可以通过音乐、史诗动画来进行气氛的调节。

四、培养想象力以创造美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语文教学追求美的过程中,依然少不了想像。丰富的想象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快更深入地理解文章,还能够帮助学生超越文本,直达文章灵魂,感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意境,释放美的旋律。

(1)在教学中创设想象的气氛与环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奠定想象的情感基础。只有在欢愉舒畅的自由氛围中,学生才能够、才敢于去尽情想象。有时候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朵亲切的笑花,就可以激发学生无限的想象力。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孩子们大胆进行想象。小学生由于身心各方面发展水平的约束,产生一些离奇甚至荒谬的想法是难免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首先要认真分析孩子们的思维过程,在对其进行耐心引导与纠正的同时,要鼓励孩子大胆想象的精神。对于小学生来讲,错误的想法可以纠正,但想象的积极性一旦消失,则无法换回。

(2)在教学中教会学生联想,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言语,这是想像的方法基础。小学生想象的自觉性与目的性差,还不能做到为某一任务的实现而循着一个方向进行想象。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联想的方法。如教学《荷花》一文时,可创设情景,学生随着轻柔的音乐来到“荷花池”边。通过画面的展示,再加上生动的配乐朗诵,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所描写的意境中。学生边听边想,仿佛自己已“飞”到美丽的田野,来到荷花池,眼前出现一池婷婷玉立的荷花,它们千姿百态,清香怡人。随着语言文字的描绘,运用移情想象,学生把自己也想像成一朵洁白的荷花。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小学生的许多想象活动是在言语的调节下进行的,并且最终仍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只有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才能使他们的想象从具体直观水平上升到词的思维水平,具有更大的概括性,深刻性与逻辑性。在教学《荷花》时,我在让学生充分想像以后,要求他们描述自己想像到的情景,再把想像的情景写下来。这样美的事物通过有形的读和看与无形的想像相结合,深深地嵌入孩子的头脑,形成不能磨灭的印象。谁说,这不是美的极致?

上一篇:PETS二级听力测试特点及课堂训练策略 下一篇:高屋建瓴,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