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活血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24例

时间:2022-07-01 08:42:08

补肾活血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24例

[摘要]补肾,疏肝,活血,调理气机是妇科常用的治疗方法。“肾为先天之本”,肾主生殖,女子胞与生殖之间有直接或间接的经络上的联系,故补肾滋肾是妇科重要的治法之一。

[关键词]补肾活血法;围绝经期

[中图分类号]R271.1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2-0134-01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部分妇女在自然绝经前后,或切除卵巢及放射治疗后,由于卵巢功能减退引起下丘脑-垂体-卵巢功能失调,出现的以面部烘热,潮热,汗出,情绪不宁等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症候群。国外绝经后妇女使用激素替代疗法(HRT)治疗此病,虽能缓解症状,但由于该疗法有较多不良反应,许多患者不愿接受,因而在国内并未广泛推广应用。中医药对于本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中医认为“女子以血为用”,瘀血作为病理产物,不仅失去血液的正常濡养作用,而且还会导致疼痛,肿块,出血等症状,故补血也是妇科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而补肾活血法是将补肾和活血有机地结合起来,肾气盛则气血通畅,脏腑功能正常;肾气虚则血运迟缓,脏腑组织血虚则变生诸多病症;另一方面活血有助于肾阴肾阳的化生,促进肾功能的恢复。补肾活血法已在临床广泛应用,笔者通过长期临床实践,辨证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24例,收到一定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4例女性患者,均来自本院的门诊病例,均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以妇科及实验室检查,排除卵巢及其他器质性病变,平均年龄为50.1岁,其中属绝经期者10例,属绝经前期者11例,属绝经后期者3例。见有月经紊乱,潮热面红,烘热汗出,烦躁易怒,心悸失眠,健忘,腰酸腿痛,胸闷头痛等为主要症状。

2 分证论治

2.1 肝肾阴虚:头晕健忘,耳鸣眼花,五心烦热,头部与面颊阵发性烘热汗出,疲乏倦怠,腰膝酸软,或足跟痛,失眠多梦,或月经先期或先后不定期,经色鲜红,量多少不定,带下少而色黄,或皮肤瘙痒有蚁行感,口干,大便干,小便黄,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补肾,佐以潜阳。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味,头晕耳鸣失眠多梦者加生龙骨、生牡蛎、夜交藤等;面部潮红,心烦内热者加知母、麦冬等。

2.2 脾肾阳虚:面色晦暗,精神萎靡,形寒肢冷,纳差腹胀,大便溏薄,牙齿松动、脱落等,或面浮肢肿,尿意频数,甚或小便失禁,月经量多色淡,舌苔薄,脉沉细无力。治宜温补肾阳,方用二仙汤加减,药用仙茅,淫羊藿,巴戟天,当归,熟地黄,知母,黄柏,菟丝子,柴胡(炒),白术等。

2.3 肝气郁滞:头痛、头晕、口干咽燥,烦躁易怒,面色烘热汗出,胸闷善叹息,胀痛,口干口苦,月经量多,色鲜红,舌鲜红,舌红苔黄,脉弦细数。治宜疏肝解郁,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心烦咽干者加紫草、花粉、远志;脘腹胀满、纳少者加神曲、山楂、佛手等。

2.4 肝郁肾虚:兼有肝郁型(头痛、头晕、口干咽燥,烦躁易怒,面色烘热汗出,胸闷善叹息,胀痛,口干口苦,月经量多,色鲜红,舌鲜红,舌红苔黄,脉弦细数。)及肾虚型(头晕健忘,耳鸣眼花,五心烦热,头部与面颊阵发性烘热汗出,疲乏倦怠,腰膝酸软,或足跟痛)的主要症状。治宜滋养肝肾,方用滋水清肝饮加减。胸胁疼痛者加郁金、川楝子理气止痛。

2.5 心脾两虚:心悸不安,活动后易发,休息后减轻,气短,自汗,神疲,头晕,失眠健忘,面色白无华,月经量少色淡,经期多延后,舌淡红,脉细弱。治宜补气益血,养心安神。方用归脾汤加减。心悸怔忡夜间甚者加珍珠母、夜交藤;心胆虚怯者合安神定志丸;时悲欲哭,精神恍惚者,合甘麦大枣汤。

3 结果

本组24例中,分为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肝气郁滞型、肝郁肾虚型、心脾两虚型五组,治疗后的效果如下:其中肝肾阴虚型6例,痊愈1例,显效2例,有效1例,无效1例;脾肾阳虚型6例,痊愈2例,显效2例,有效1例,无效1例;肝气郁滞型4例,痊愈0例,显效2例,有效2例,无效0例;肝郁肾虚型4例,痊愈0例,显效1例,有效2例,无效0例;心脾两虚型4例,痊愈1例,显效1例,有效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75%。

4 讨论

围绝经期综合征指妇女绝经期前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是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引起的妇女内分泌变化所致。本病祖国医学无此病名,历代医家亦未有专著论述,自60年代以来,随着本病发病率的增高,越来越引起医学界的重视,认识渐趋一致,隧冠以“绝经前后诸证”之中医病名。其治疗可与“心悸”,“不寐”,“眩晕”,“崩漏”,“月经不调”以及《金匮要略》之“脏躁病”,“百合病”等互相参照,对本病作出全面认识和理解。

《素问•上古天真论》论及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肾主五液”,肾虚则导致阴血不足,冲任二脉也因气血充盈不足而阴血衰少,或因水不涵木而肝阴不足。或因情志抑郁,肝失疏泄,肝气郁滞;或素体脾虚,加之后天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又每因肝郁乘脾而致脾失健运,甚或发展成为心脾两虚。总之,本病以阴虚为主,多见于素体阳虚,或因日久失治而阴病及阳,发展成为阴阳互见,错综复杂的局面。中医认为其发病关键是肾虚。肾为先天之本,一身阴阳之根,肾病多虚症,肾阳虚生寒,寒凝则血瘀;肾阴虚则血少,脉道枯涩也可致血瘀;而瘀血又反过来影响气的生成与运行,导致脾肾功能更加衰退,同时脉络瘀阻,血行不畅,则有碍于肾之阴阳的化生。此为补肾活血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医治病的特点是主要通过调整肝腑功能,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中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着眼点与西医不同,不是单纯激素的替代,而应该是通过多种途径如改善卵巢的血液供应、抗氧化等作用来延缓卵巢的衰老,维持卵巢分泌雌激素的功能,从而起到防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作用,这将是中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优势所在。

上一篇:62例大面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分析 下一篇:浅谈中医中药治顽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