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特早期有机住宅与中国明清江南私家园林

时间:2022-06-30 11:54:55

赖特早期有机住宅与中国明清江南私家园林

摘要:赖特把自己的建筑称作有机建筑,并且声称有机建筑就是“自然的建筑”(a natural architecture);而在中国的园林,特别是江南的私家园林一向的设计原则就是效法自然。这两种处于完全不同文化中的“自然”必然存在相似与相悖性,通过这个问题可以它们所代表的自然观的联系和区别。

关键词:有机住宅;古典园林;自然观

文章编号:1674-3954(2013)09-0001-02

1 从两者的材料、句法、和语汇进行直观的比较

1.1赖特早期有机住宅

常用材料:主要有砖、混凝土块、铜制结构装饰、彩色玻璃、木材、毛石等常常美国住宅常用的并且在当地容易得到的材料。

常用句法:几何形构图(十字形)以中间多边形体中心,向四周发散;以竖向突出的烟囱对比横向挑出的水平挑檐;以其它景观嵌入其中,高度低于周边的山地或树林顶端。

常用词汇:十字或平行延伸建筑形体,错落的瓦屋顶,几何形花园,方形水池,墙体围合的花园,规则绿地,规则形式铺地,方向延伸的门廊,半围合的室外绿地,无色或彩色玻璃窗,竖向突出的头发毛石或砖烟囱,水平挑檐,较低矮的层高。

1.2中国明清江南园林

建筑材料:木、石材、砖、烧制瓦片

常用句法:利用亭、台、楼、阁、轩、长廊、矮墙等将地块围合成多个院落;在院落中因地制宜开湖填山,置小型建筑如亭、阁、假山等于其中,以弯曲或折线石板路、连廊相连。假山既可以作雕塑,又可以作制造奇特空间的构造物。树木、花草多以不规划布局。

常用词汇:小型建筑物如亭台、楼阁、轩、弯曲通透或半通透的长廊等,矮墙,墙上的多种形式的洞口,弯曲的砖石小径,曲折的长廊,极不规整的水面,镂空的门窗。

2 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归纳概括

相同点:

(1)两者在材料上虽然不尽相同,但多是使用当地易得材料。

(2)词汇和句法上来看,主要的相同点是都顺应了环境,因地制宜,赖特的有机住宅是以低调的态度服从于环境,而后者则是将建筑作环境中的一部顺着环境布局。

不同点:

(1)前者词汇上无论建筑和环境以规则的几何形式主,利用简洁的横竖对比,错落的建筑形体,利落的韵律来表达丰富的视觉效应。而后者主体建筑虽然迫于建造规范和材料所限大多较规则,但是建筑之外的植物、铺地、长廊、水面、等多不规则的曲折形式。

(2)前者在句法上建筑以由以向外发散的几何系统布局,并将周边的规则的环境融于这个几何的系统当中,显得较严谨;但是其内部多一种十字形的流动伸展的空间,并且以功能布局来布置,因此形体上有所错落和丰富。后者在句法上以主体建筑和不规则布置的长廊、亭、墙、小径等不规则构筑物围合多个不规则的内部空间,而这个围合的空间内的各种词汇如小径、水面、植物等又以不规则的形式布局,形成一个丰富而轻松的空间环境,并且将各个元素融于环境中,既考虑到观景,又考虑到作环境中的景观的作用。最终希望达到一种身在自然界享受自然美的感受。

再将上述对比的结论简化,得出两者的相同点在于对待环境的态度是低姿态的;而突出的矛盾在于前者是规整几何和由内而外系统展开,后者是不规则和对空间的界定和围合。

同样自述“自然”的建筑和景观,存在这样不同的特征,必定反映了它们背后的文化差异和设计者的自然观的不同。

3 两者对“自然”的定义和对“自然”的认知方式

剑桥字典中的“nature”定义:All the animals,plants,rocks,etc。in the world and all the features,forces and processes that happen or exist independently of people,such as the weather,the sea,mountains, reproduction and growth.

Nature is often used to refer to the force that is responsible for physical life and is sometimes spoken of as a person.

西方的“nature”指的是除人之外的外在物质和规律;赖特是一个泛神论者,这种观点不同于基督教中的自然依附于人,被人支配,而是将自然看成是神圣得值得尊重的。

西方对自然的认知方式从来都是以理性认知主的,赫拉克利特说:“智慧就在于说出真理”。

而中国古代的“自然”源于老子的道德经:“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之曰大。大曰逝,逝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二十五章)这里的自然是指自然而然,也就是本然,可以解释一种外在的神秘力量。人与“地”“天”“道”等共同存在于世界,并且人是排在要素中的最后一位,正如后来儒家的“天人合一”,人都是服从于神秘的自然力的。同时,人应该当效仿自然。

4 两者反映的“自然”本身定义的不同

联系上述材料,赖特是尊重自然的,但是他还是将人作不同于自然的元素,将人的理性应用在建筑设计之中,强调自然中理性的规律。他热爱植物,尤其是树木的生长方式和树叶的形体。它将这些理性的运用在建筑之中,让建筑的空间和构造“像植物一样”、“由内而外”、“从属于自然环境”。这就使建筑以一种几何规则的词汇和系统性的组织句法表现出来。在赖特之前大部分建筑都是古典或复兴式的,以建筑形式主,忽视功能,空间静止,漠视环境。而赖特的建筑开放了空间,将不合时宜的结构形式去除掉,让空间流动起来,这在时间上符合当时时代技术发展的驱势,和当时生活方式和文化的转变,因而它在时间上是符合自然的。在空间上它像树一样生长,低姿态的顺应周边环境,还有韵律和错落的形体,因而它在地点上也是符合自然的。

而古代中国把自然当作一种神圣的决定着包括人在内的力量,这种力量很难人认知,如果认知到了,那就一定不是“道”,因老子说过“道可道,非常道”(《道德经》第一章)。“道”指的就是世界变化的力的源头和规律,老子认这些是人领悟不到的,人可以领悟到的就不是恒久不变的力量和规律。这就决定了中国人不以理性思维看待身边的事物,也就决定了明清园林效法自然的不规则的样貌,缺乏系统理性思考的以对自然的表面的感性认知识的组织形式。这正与孔子的名言:“知者乐山,仁者乐水”这种对自然界的感性崇拜是一致的。

5 结论综述

两者所反映的自然观除了都是对环境的低姿态之外,是存在很大不同的:

(1)两者所反映的对“自然”的定义不同,前者所体现的“自然”的定义除人以外的物质和规律;而明清私家园林所反映的中国古典“自然”指的是一种神秘的不可感知的并且使世界运转的强大永恒的力量和规律。

(2)赖特的有机住宅体现的是一种尊重周边环境的态度;而明清私家园林不仅仅因地制宜、巧于因借以顺应环境,更是在组织和形态上体现了一种完全希望效仿自然界环境的表面形态和感受的态度。

(3)前者体现出事物和规律的理性的一面,对自然界中的树木,叶子,植物等进行几何和理性的分析和利用在建筑空间组织和装饰上,体现出材料、技术、空间、结构上的有机性和完整性,同时它也符合时代的技术、功能、感观要求,体现出对环境的自然恰当的回应;而后者在此点并不突出,后者是在表象上效仿了一些自然界的优美环境,并且将这些环境中的感性元素调动进来,以达到人的感官上的享受。

上一篇:路基施工及湿软路基的处理 下一篇:高层钢结构建筑电气防火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