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门冲击”学说对声乐教学的启示

时间:2022-06-30 11:49:22

【前言】“声门冲击”学说对声乐教学的启示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而根据声音有高低、长短、强弱、刚柔等特点,也应该进行相应的呼吸练习。因此我在教学中把呼吸练结为四种模式:慢吸慢呼、慢吸快呼、快吸慢呼、快吸快呼。这些模式具体的练习方法如下: 1、慢吸慢呼:加尔西亚所提倡的呼吸模式就是慢吸慢呼模式。慢吸惺呼的动作相对较...

“声门冲击”学说对声乐教学的启示

中西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我国声乐艺术的繁荣。在声乐教学中,我们成功地借鉴了西欧的学术理论,这些理论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声乐教学的发展。在众多西欧先辈当中,加尔西亚是我们不应忘却的大师。

加尔西亚是第一个被世人公认的能以科学方法研究歌唱的人。他的“声门冲击”学说从生理学和物理学的角度证明古典意大利美声学派发声、起音的正确性。即使是声乐技术与理论日臻完善的今天,它的理论同样对我们的教学具有实质性的指导意义。故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加尔西亚“声门冲击”学说。

一、建立良好的呼吸机制是学好声乐的基础

加尔西亚在阐述“声门冲击”理论时,有一句话值得我们重视――“呼吸是基础,声门是关键”。他认为要取得良好的“声门冲击”,首先必须建立良好的呼吸机制,必须拥有良好的呼吸调控能力。不难看出,加尔西亚把呼吸的训练放在声音训练的首要位置。当然,这也成为了美声唱法所有学术流派的一个共识。由此可见,在现代声乐教学中,教会学生一套完整的、完善的呼吸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针对学生呼吸控制不好的现象,加尔西亚提倡学生进行专门的呼吸练习。他把这一练习分为四个不同的连续步骤:1.在几秒的时间内慢慢地吸入胸部所能容纳的空气:2.把充满肺部的空气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住;3.用和吸气时相同的速度慢慢地把空气呼出;4.把空的肺部也尽量保持到无力再保持为止。这样可以极有效地发展肺部的弹性和力量,对训练气息控制非常有效。

而根据声音有高低、长短、强弱、刚柔等特点,也应该进行相应的呼吸练习。因此我在教学中把呼吸练结为四种模式:慢吸慢呼、慢吸快呼、快吸慢呼、快吸快呼。这些模式具体的练习方法如下:

1、慢吸慢呼:加尔西亚所提倡的呼吸模式就是慢吸慢呼模式。慢吸惺呼的动作相对较平稳,易于掌握。可让学生先将它学会。在做慢吸动作时注意将呼吸道和鼻翼尽量充分打开,用鼻吸气,吸气过程可用上面提到的胸――横膈膜呼吸法进行。吸气要做到慢而均匀并吸饱满,吸完后仍要保持吸气状态并保持四到五秒,然后用横膈膜的力量将气息徐缓呼出,呼气动作同样要做到徐缓而均匀并尽可能延长呼气时间,呼气时呼吸道和胸依然要保持吸气时的打开状态。特别要注意的是呼完气后不要立即吸气,而应再保持四到五秒再做下一个吸气动作,这样可以更好地训练学生的呼吸控制能力。

2、惺吸快呼,(1)在几秒内时间内慢慢吸入胸部所能容纳的空气。(2)尽可能地保持住胸腔的气息。(3)快呼时让躯体特别是腰围保持打开状态,然后利用小腹快速内收来推动横膈膜将气息迅速送出。(4)把空的肺部尽力保持到无力再保持为止。

3、快吸慢呼:快吸慢呼练习的重点应在快吸上。(1)让学生体会受惊吓的感觉,用口、鼻同时快速吸气,使胸、腹和腰围~圈迅速达到饱满状态。(2)把充满肺部的气息尽量长时间的保持住。(3)把体内气息尽可能慢而均匀地呼出。4,把空的腹部保持到无力保持为止。

4、快吸快呼:快吸快呼融合了快吸慢呼中的快吸动作和慢吸快呼过程中的快呼动作。其目的是应付演唱中快速乐句或轻巧跳跃的词句。练习的四个步骤同上。

在这里,我重点要提出呼吸练习的四个步骤:慢(快)吸――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气息――慢(快)呼――尽可能长地保持到无力保持为止。而最要强调的呼吸练习中的两个保持动作。因为我们训练气息的目的有两个:第一,增加肺活量,有效地发展肺部的弹性和力量,第二,学会控制气息。对于声乐学习来说,控制气息显得尤其重要。大家可以看到,体育运动员的肺活量相对来说要大些,但他(她)们可能在演唱时还唱不过一位训练有素而体态娇小的女生。其原因很明显,训练有素在这里更多是指对气息控制能力的高低。谁的气息控制能力强,谁就会在演唱上占有优势。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多用提示性语言教学。如教学生用闻花香的感觉做深呼吸,用突然受惊吓的感觉做快吸气的练习等等都是行之有效的。

二、正确的喉头位置是获得良好声音的必要条件

低喉位是美声唱法的特征之一。它能产生一种明亮、丰满、松弛、圆润,同时又具有金属色彩的、富于共鸣的音质。可见要获得良好的“声门冲击”,正确的喉头位置是十分关键的。获得稳定的喉头位置对发声有几大好处其一,它可以使声带肌松弛,而声带肌松弛可能使环甲肌对声带施加强纵向张力,使声带处于“轻机理”状态――即最佳的“声门冲击”状态:其二,可以避免气息上浮或滞重;其三,使喉咙处于打开状态,避免因声带过多摩擦而导致的声带小结、水肿、息肉等病变。

但对于初学者来说,保持稳定的低喉位有难度。它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体会用打哈欠的感觉打开喉咙,要求打开喉咙时喉头必须放下来。在打开喉咙时,可以用手感觉自己的喉头位置是否在最低位置。在这个练习巩固之后就在打开喉咙的基础上发一个短暂的音(一般以“o”或“u”为宜)。但在这项练习中,有时往往吸气正确了,可发声时喉头又控制不住往上跑了。此时要及时提醒学生,发音时应保持吸气的状态。下一步就是把短暂的音延长。这些由短到长的音都应在中声区的音域中练习。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再往上、下音域发展,从而获得正确的歌唱状态。对于非初学者,如果有这方面的问题,在练习中应多提醒,使之改掉不正确的发声习惯。

三、形成良好的声音通道是唱好美声的关键

加尔西亚在其论著中强调喉咙的打开,它认为打开的喉咙可以使声带肌松弛,而声带肌松弛可能使环甲肌对声带施加纵向张力,使声带处于“轻机理”状态――即最佳的“声门冲击”状态。这种状态也正是声乐教学中所追求的最佳喉咙打开状态。

在声乐课堂中,许多教师往往运用提示性语言,让学生用闻花香的感觉打开鼻、咽腔,用打哈欠的状态打开喉咙,用喝凉开水的感觉让学生体会喉咙打开。显然,这些提示是积极而有效地。当学生打开喉咙,他们的声音就立刻变得通畅而富于共鸣。

加尔西亚认为要取得良好的“声门冲击”,首先必须建立良好的呼吸机制。加尔西亚呼吸训练的第二点要求学生把充满肺部的空气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住。可见,他要求学生在歌唱时胸是舒展开的。同时,他要求学生用横膈膜保持住呼吸。我们不难体会,当用横膈膜保持住呼吸的时候我们的腰处于积极的打开状态。

通过上述分析,加尔西亚的“声门冲击”理论是建立在全身腔体打开的基础之上,而这一系列腔体打开,完成了“美声唱法”良好歌唱通道的建立,良好的歌唱通道也促成了美声的音色优美,富于变化,声区统一和谐,音量可塑性大及气声一致的“完美歌唱”的美学品格。

结语

诚然,良好的呼吸、稳定的低喉位、打开的声音通道是美好歌唱的必备条件,但仅有这些条件仍然不一定能实现完美的歌唱。要精准的表达歌曲意境,实现最佳的二度创作,还需要演唱者各生理机能的协调配合,需要演唱者全方面的综合素质。它要求演唱者掌握相应的生理学、心理学、表演学、音乐史学、语言学、文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不妨这么去理解:当演唱的水平达到一定境界,演唱者通过声乐传递的不仅仅是歌曲,更应是一种文化,一种修养。

上一篇:中国古典舞形式美法则及其运用 下一篇:传统戏曲艺术的传承与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