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朝鲜录》体现的明代嘉靖时期中朝交往

时间:2022-06-30 09:54:54

[摘要]《使朝鲜录》是明代嘉靖时期龚用卿出使朝鲜后所作,翔实地记载了他出使朝鲜的程序等情况,从而体现了嘉靖时期中朝的友好关系。

[关键词]《使朝鲜录》 嘉靖 中朝关系

[中图分类号]K24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1-0058-01

我国明代时期中朝两国交往密切,形成了稳定而良好的宗藩关系。嘉靖十五年,嘉靖帝久盼得子,欣喜之余,决定遣使颁诏于朝鲜,一方面示以皇恩,另一方面借此来进一步密切中朝两国关系。于是有了嘉靖帝登基以来的第一次遣使朝鲜――嘉靖十五年十一月丁巳,翰林院修撰龚用卿、户科给事中吴希孟充当正副使,颁皇子诞生诏,并赐国王文绮彩缎。

龚用卿出使朝鲜一事在中朝关系史上是一次重大的进步,在嘉靖朝以前,明朝政府一直以外藩之礼对待朝鲜,明朝廷只有在皇帝即位、建储等重大事宜才会遣使朝鲜,因皇子降生而颁诏、赐赏之事从无先例,所以此事在朝鲜也引起了朝鲜国王及臣子的重视,被认为是“莫大之庆”,重视有加。

《使朝鲜录》全书分两卷,记载了龚用卿出使朝鲜的经历:朝鲜国王迎接明使臣的各项礼仪程序,沿途所经过的馆驿和区域,并且收录了龚用卿本人的一些诗作,这几个部分中都对当时的中朝交往有所体现。中国是朝鲜的宗主国,又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素以礼仪之邦著称,朝鲜奉明为宗主,且自称小中华,其文化承袭了中原文化的方方面面,在迎接明代使臣这一事件上有所体现。《使朝鲜录》中龚用卿将迎接的礼仪制度作了详细的记录,他将其分别定名为“出使之礼”“邦交之仪”和“使职之务”,其中有未到王京沿途中所经历的礼仪程序,包括沿途官员觐见明朝使臣和诏书及迎送礼仪,有龚用卿等人赍诏到达汉城,朝鲜国王率领王世子、大臣、儒生等迎接圣旨,于景福宫宣诏的各项礼仪程序,有对宣诏后朝鲜中宗国王、世子、陪臣对龚用卿等人的招待礼节,和使臣归国践行程序的一一详细列举,还有对龚、吴二人拜谒朝鲜文庙的记叙。记载之详细非其他明朝入朝鲜使臣所记载可比,正式迎接诏书之时,作者甚至将迎诏中国王世子众臣等人的拜位、方向都作了的记载:“有司设国王拜位于帐殿之南北向,引仪设王世子拜位于帐殿之南北向,文武百官儒生位置于王世子之南北向。”(《使朝鲜录》第12页)全书对两国交往的记录可见一般。看似冗繁的礼仪记录,却如清明上河图般为人们展现了一幅明代嘉靖时期朝鲜国迎诏的画卷,从中体现了当时和睦而规范的中朝宗藩关系。尊重的对待明朝廷,面北称臣,以取得当时亚洲地区最强盛的大明帝国认同和庇护,是李氏朝鲜建国后一贯采取的事大政策,凭借这一政策,李氏朝鲜立国五百年,一直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同时还能得到中原王朝的扶持,受到丰厚的赏赐和较高的礼遇,有利于朝鲜自身的发展,经济的稳定进一步保证了政治稳定,这是朝鲜积极地发展与中原王朝友好关系的结果。

书中对于龚用卿等人出使朝鲜的路线也作了详细记载,由义州入朝鲜境,过龙泉郡、铁山郡、宣川郡、郭山郡、定州牧、嘉山郡、安州牧、肃州牧、顺安县、平壤府、中和郡、黄州牧、凤山郡、瑞兴府、平山府、牛峰县、江阴县、开城府、长湍府、坡州牧、高阳郡、扬州牧,最后到达王京。先后途经23个府郡等大的行政区域,在31个馆驿停留,所经各地之间的距离,途中所经各处归属及整体状况都被作者加以记录,又有对当时各地官员军士百姓对使臣的迎送情况作了记载,“平安道观察使候迎于义顺馆,直至大同馆而别……”(《使朝鲜录》第76页)“凡军士迎接俱不过五百名,义州等处军马在江岸接候……站夫轿夫则以各道为界方交代。”(《使朝鲜录》第77页)朝鲜各地官员在距离使臣最近的馆驿迎候使臣,治所境内一路相陪,直到送出自己所辖区域,体现了朝鲜国上下对于明朝的重视程度。而各地动用军士迎送则表现了龚用卿等人在朝鲜国境内受到的待遇严谨而隆重,是朝鲜对明朝“事大”的一种反映,更是明朝对朝鲜一直实行的“德化外交”的结果。

《使朝鲜录》还收录了许多作者的诗作,不仅有自己的即兴之诗,还有与朝鲜文人的唱和之词,很多都体现当时的中朝关系。明代中朝两国在外交上有一种被称之为“诗赋外交”的外交方式,既是朝鲜文人学习中原文化的一种途径,又是朝鲜文人与中国文人进行诗文博弈的手段。此次朝鲜的远接使郑士龙,熟知儒家经典,文学造诣很高,做有《湖阴杂稿》《朝天日录》等文集,迎接龚用卿期间,特地拿出自己所作诗稿,希望龚用卿为其作序,《使朝鲜录》中就收录有龚用卿为其所作的《朝天日录序》,文中既有对其书的肯定和赞扬,又有对中原文化对朝鲜教化的骄傲,还对郑士龙在龚用卿等人在朝鲜期间的相伴表示了感谢之情,从此二人成为跨国好友,这篇序言在朝鲜也广为流传成为千古佳话。

这部书不仅比较全面地记载明朝使臣出使朝鲜的情况,更为当今学者展现了嘉靖时期中朝两国的交往情况。

【参考文献】

[1](明)龚用卿.使朝鲜录[M].

上一篇:试析中美面子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下一篇:从进化心理学的视角看女性择偶的体貌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