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

时间:2022-06-30 09:09:21

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

【提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高校图书馆是学校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有力载体,应以其独特的条件和优势积极参与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在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中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大学生;诚信教育

一、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必要性

“诚信”是中国传统道德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我国从古代起就重视并讲求诚信。纵观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上至约束皇帝的“君无戏言”,下至约束百姓的“言必行,行必果”,无不焕发着理性的关辉,诚信的观念和思想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受到人们的褒扬与传颂。直至今日,诚信作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伦理道德规范,仍是现代人立身处世的根本所在,讲诚信的人,处处受欢迎;不讲诚信的人,会遭到社会的唾弃和淘汰。当代大学生肩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责任和艰巨使命,其专业水平、思想道德素质状况,将直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甚至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早在2005年3月教育部下发的《高校学生行为准则》第五条就提出“诚实守信,严于律己”,把诚信教育列为了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内容。2012年党的十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诚信”成为积极倡导的个人层面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但是近年来大学生的诚信状况不容乐观,小到照抄作业、旷课撒谎、网络使用,大到考试作弊、抄袭学位论文、涂改甚至伪造学位档案、求职简历造假、就业中任意毁约等诚信缺失事件时有发生。这表明,大学生的诚信观有待进一步培育。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三大支柱之一,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以其独特的条件和优势,积极参与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二、服务育人中加强诚信教育

服务育人,是高校图书馆馆员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诚信教育是全体馆员的共同任务。首先,馆员要把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品质作为最基本的任务。对于进馆的大学生来说,馆员的一言一行都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孔子在《论语》中提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强调为人师者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和道德修养。要求学生做到诚实守信,馆员必须以身作则做好表率。这就要求广大馆员在工作中要做表率和楷模,努力改造主观世界,加强道德修养,提高诚信意识。任何时候都要以身立教言行一致,达到言教与身教的完美统一。要求学生做到的,馆员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自愿接受学生的监督,用良好的道德形象取信于学生,使学生在图书馆中自始至终受到诚信的熏陶,从而牢固竖立起诚信品格。其次,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培育大学生的诚信观。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海量的书籍是大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源泉。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优秀的书籍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能影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馆员应当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向大学生提出优质的服务,指导他们从阅读中获取广博的知识,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图书馆中大量社科类、人物传记类的书籍涵括了诸多杰出人物的伟大心灵,容纳了诸多杰出人物有关诚信道德的事迹、言论,阅读这些书籍就是一种道德教育,是大学生道德提升的助力,也是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最基本的依托。图书馆员要加强这方面优秀图书的推荐、宣传、辅导工作,通过开展“新书通报”“热门书推荐”以及图书馆网页等宣传活动,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使学生在阅读中深刻领悟伟大人物高尚的精神境界,懂得什么是高尚的道德品质,从而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在读书活动中还可以适当开展以诚信为题的讨论,结合具体事例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诚信的内涵,真正认识到诚信对个人、社会的重要性,从而树立诚信意识和观念,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再次,充分利用学生到馆的时间,在馆员的引导下,开展各种有益活动,深入细致地有针对性地进行诚信教育,以诚信的实践规范大学生的行为。例如,组织勤工的大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参加我馆整理旧书刊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诚信意识。通过亲身的实践和体验,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接受诚信道德教育。

三、在管理工作中重视诚信教育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必须高度重视诚信教育。在高校图书馆,由于一些学生没有“按时按量还书”、“对诚实守信的认识不够高”等诚信意识淡薄,使图书馆成了学生在学习方面诚信缺失的受害者。大学生诚信人格的培养,仅靠诚信教育是不够的,必须辅以制度和机制的激励、保障和促进。图书馆要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为“诚信”教育做好制度铺垫,对已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应该坚决执行。如学生违纪应得到及时、公正的处理,不能因为人为因素,使其心存侥幸,从而轻视各项规章制度,对图书馆的诚信产生怀疑;又如在对勤工学生优秀先进的评定等问题上,应严格按相关规定办,以此培育图书馆诚信管理和诚信教育的良好氛围。同时,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要尊重大学生的主体人格,使他们能自觉地认可和接纳,在愉快、合作的氛围中自然地培养诚信情感,实施诚信行为。

四、加强馆舍文化建设,营造以诚信为荣的文化氛围

《晏子春秋•杂下之十》记载:“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马克思也强调:“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括,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这表明,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在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培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图书馆,总是以其特有的符号,向大学生传达出某种思想规范和价值取向,对人的行为、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优美的馆舍建筑,精心规划设置的诚信教育专栏,悬挂的一幅幅名人字画,一句句名言警句牌等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形成了良好的诚信文化氛围,让大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受到教益。

五、结语

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体力量,其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未来。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具有“明礼诚信”的道德操守与核心价值观,使自己真正成为“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参考文献

马克思、恩格斯199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作者:陈敏

上一篇:高校学生诚信教育的评价体系 下一篇:天文期刊论文的施引文献与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