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食心虫的发生与防治

时间:2022-06-30 07:25:12

大豆食心虫的发生与防治

1.发生和为害

大豆食心虫以老熟幼虫在表土下作茧越冬,翌年7月中旬从土中上升到土表陆续化蛹。7月下旬~8月上旬为化蛹盛期;7月末为羽化始起;8月中旬为羽化盛期,成虫羽化一般以8月12~18日为最多。羽化成虫出土后,随即飞往大豆田交尾产卵。成虫在夜间、上午均隐蔽在大豆叶背面、叶柄或茎上进行,只有在受惊时才短促飞行。成虫多在午后3~4点时开始活动,在日落前2小时左右活动最盛。早期羽化的成虫雄虫较多,后期则雌虫较多,到发生盛期时雌雄比接近1:1。成虫交尾时在田间可看到结团飞翔。8月上旬为产卵始期,8月中下旬为产卵盛期,卵期约6~7天。成虫产卵有明显的选择性,卵多散产在嫩荚和有毛的豆荚上,一般一荚一卵,也有一荚二卵。卵经过7~8天可孵化成幼虫,幼虫随即蛀入豆荚内为害豆粒。幼虫入荚期为8月中旬~8月末,其中8月下旬为入荚盛期。土壤湿度的高低,对大豆食心虫发生有较大的影响,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大豆食心虫的发生。幼虫在荚内老熟后多从豆荚边缘穿孔脱荚入土作茧越冬。

大豆食心虫以幼虫为害,食性单一,主要为害大豆。幼虫可咬破豆荚或从绿色嫩夹缝钻入豆荚内。钻入豆荚的幼虫咬食豆粒,轻者豆荚内豆粒形成虫孔、破瓣,严重会吃去大豆粒1/3~1/2,造成豆粒残缺,或整个豆粒被食光。同时大豆食心虫把粪便排在豆荚之内,使大豆在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上都受到严重的影响。

2.防治措施

2.1选用抗虫和耐虫品种不同品种之间大豆食心虫发生和为害程度有很大差异,选择抗虫和耐虫品种是防治大豆食心虫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但抗虫品种有一定的地区性,应当选择在当地虫食率低、丰产性好的品种。

2.2采取适当耕作措施在大豆食心虫越冬代幼虫化蛹和羽化期进行铲趟,可减少成虫羽化量,降低发生程度,压低虫食率。大豆收获后,及时清理田间落荚和枯叶,抓紧时间进行秋翻整地,破坏大豆食心虫越冬场所的环境,将钻入土中的大豆食心虫幼虫翻到地表,通过机械伤害、日晒风吹雨淋以及天敌减少大豆食心虫的越冬虫量。

2.3敌敌畏熏蒸一般在大豆封垄后进行,时间掌握在成虫初盛期。将玉米秆或高粱秆截去两节,一端去皮,并将去皮一端浸在80%敌敌畏的原液中,制成药棒,将另一端插在大豆地中。一般每隔6垄插一垄,每隔6m插一根。利用敌敌畏的挥发熏蒸作用杀死大豆食心虫的成虫。

2.4药剂防治药剂防治大豆食心虫关键是在成虫的发蛾盛期施药,如发现豆田的成虫结团飞翔即可施药。可用5%甲拌磷颗粒剂,每ha用药15kg拌土150kg,于成虫发蛾盛期撒入田间,每隔4垄撒1垄,或用2.5%敌杀死、5%的来福灵、2.5%功夫、20%速灭杀丁等农药,每ha300ml对水600kg田间喷雾。

上一篇:吉林省西部盐碱地向日葵田间害虫的发生与防治... 下一篇:葡萄生长后期烂果的原因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