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时间:2022-06-30 04:04:58

深化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摘 要:小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既是客体,又是主体,作为教师树立以学生为本、教育为本的教育观,开发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其和谐发展是搞好教育的关键,也是素质教育三要素的本质之一,具有和谐精神是时代精神最核心的内容。

关键词:发展;素质;德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1-0094-01

为了适应时展的需要,不断深化教育改革、 我校确立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和谐发展教育理念,在不断摸索和实践的过程中,树立了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逐步确立了和谐发展教育的办学目标、培养目标。

一、以发展为目的,促使教师专业水平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双重角色,他们既是学生和谐发展的的实施者,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对学生的发展发挥导向作用,为学生发展寻找并创设所需要的条件,同时又要在教育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超越自我,使自身专业和谐发展,最终成为专家型人才。

根据和谐教育的原则,学校要求领导者必须尊重教师,必须把教师视为学校的主人,重视教师的意愿、情感、需要,相信教师都能自我教育,发展自己的潜能,并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努力建立一个情感融洽、气氛适宜的人际关系。

1.让教师享受成功。行为的成败经验是个体行为习得与操作中的亲身经历。不断成功可以催动教师不断认识自我,不断完善自我,积极主动投入工作,从而达到“自我实现”。我校一直把教师的成功作为教师管理的首要任务,把主要的时间、精力、经费投入到帮助教师成功中去,把教师的工作与人格发展统一起来,充当“导师”与“助手”的角色。

一是与教师交心谈心,给予教师正确的指导和真诚的帮助。二是经常举行各种活动,为教师的成功创造机会,提供帮助。如我们请特级教师黄建业、胡明道、专家李汉元、市英语教研员到我校听课、评课。三是舍得投入。教师参加区各类比赛课,学校领导定教案、试教、送赛,全力以赴。教师排练舞蹈、训练排球,领导陪练,教师只有正确认识自我,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发展自我,争取成功。

2.引导教师进行正确归因。教师对自己成功行为的自我归因,能产生一种自我满足的情绪体验,能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增强自己的信心和动机水平。对失败行为的正确归因,有利于教师吸取教训,后继行为中注意调整、控制,以免重蹈覆辙。

3.为教师学习提供机会。我校十分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有计划组织教师学习进修,并在时间、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目前,我校有2名教师进修研究生,29名教师进修本科,2名教师进修专科。同时我们还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为教师创造学习机会。全年教师培训率达100%。

4.对教师提出奋斗目标。我校在教师自评和互评的基础上,选拔二十名青年教师作为市区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重点培养对象,提出了奋斗目标,即①两年内年度考核有一个优;②两年内被评为区师德先进个人、优秀教师、优秀党员;③每年发表一篇文章;④参加市区重点课题研究;⑤两年获区优质课一等奖、市二等奖以上。滚动式管理,让教师有奋斗目标,就能不断激发教师潜能,焕发出强劲的动力,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

5.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我校对教师评价不着眼过去,而着眼于未来,立足于教师的发展。通过对教师过去的分析,引导教师自主自律,帮助教师探讨如何使明天会更好。

6.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我校十分重视教代会民主管理,所有政策的出台,均通过教代会讨论,努力建立民主平等的干群关系,使教师置身于一个和谐、奋发向上的战斗集体中,从中不断汲取力量。

二、以素质为中心,构建和谐发展教学模式

和谐发展不能仅仅理解为一种教育结果或教育方法,而更应理解为一个过程,一个多向互动、反馈和影响的过程。学校是教学活动的场所,从教的层面上来讲,就是创设和谐的环境,施行和谐的教育活动,用和谐的观点来评价学生,从学的层面上来理解,就是感受和谐、学、展现和谐。教和学时刻保持着相互作用,每一个环节又有相同或不同的因素在左右,如此交叉往复,形成了一个多向互动的体系。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学生的学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建立一个有序高效的课堂教学系统,并保持整个系统的畅通运行,是促使学生经综合素质和谐发展的保障。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构建多向互动的和谐发展教育课堂,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三、注重德育实效,营造和谐教育环境

学校教育是学生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教育综合环境决定着学生发展的程度。学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是和谐教育的目标之一,同时,社会、家庭等综合教育因素,也应成为学生和谐发展的组成部分。我们要努力结合我样实际情况,合理利用各种资源,使校园环境及整个社区综合环境体现出开放,自由、和谐的人文气息。

根据和谐发展教育思想,我校通过思品课、班队会、晨会、周会等渠道,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切入点,选择适合小学生的德育内容。青少年最能理解的是与他们生活有关系的东西,最接近的东西。例如:①法制教育――每学期请辖区管段民警进行一次法制教育课;②环保教育――每月到街心花坛服务,为小树挂牌,开辟市和平公园为环保教育基地;③承挫教育――开设心理咨询服务站,帮助心理不健康的学生进行心理治疗;④单亲子女、特困学生教育――建立单亲子女、特困学生的教育档案,在青年教师中成立帮困小组,辅导学习、赠送学生平安保险和学习资料费等;⑤有障碍学生教育――建立有障碍学生档案,行政领导定点年级配合教师做好有障碍学生教育工作;⑥开展“我能行”系列活动。如克服困难“我能行”、帮助同学“我能行”、学习外语“我能行”等等。

通过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研究和探讨,我们认识到:小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既是客体,又是主体,作为教师树立以学生为本、教育为本的教育观,开发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其和谐发展是搞好教育的关键,也是素质教育三要素的本质之一,具有和谐精神是时代精神最核心的内容。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为未来人掌握学术性的、职业性的和能力性的通行证奠定基础的。因此,探索小学和谐发展教育模式,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上一篇: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发展的师资队伍 下一篇:享受书香童年 谱写文化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