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门头沟人为何崇拜老鼠

时间:2022-06-30 01:38:40

北京门头沟人为何崇拜老鼠

鼠类是哺乳动物中数量最多、繁殖力最强的,俗话说“一公一母,一年三百五”,因此它又有多子多孙的象征意义。北京西部的门头沟地区有崇拜老鼠的风俗,人们会将子女成群的母亲戏称为“鼠胎”或“鼠肚”,来比喻她的生育能力特强。

旧时门头沟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复杂险峻,生活艰辛,民间多流传“家有一口粥,不去门头沟”的说法。辽代时,门头沟已有采煤业,在长期采煤过程中,形成了与煤业息息相关的习俗,几百处煤窑中将鼠供奉为“窑神”。挖煤人从不打老鼠,也不养猫。鼠在门头沟地区的挖煤人心目中俨然变成了通灵的神物。

民居装饰松鼠形象,寓意人丁兴旺、多子多福

在门头沟的乡村寺庙和民居装饰中多有与鼠相关的图案,寓意子孙满堂。门头沟雁翅镇大村香子台娘娘庙的戗檐砖雕就是鼠的形象,在繁茂的枝叶下三串饱满的葡萄垂挂下来,左右各有一只老鼠贪婪地嗅着。娘娘庙是求子的地方,雕塑多子的老鼠与葡萄正是寓意多子多福。

门头沟的民居装饰中,从艺术形象的角度考虑,鼠的形象多用松鼠代替。松鼠行动敏捷,形态可爱,以松鼠吃葡萄为题材的砖雕也是多子多福的象征。三家店殷家大院中院门楣上的砖雕长约2米,中间近1米的核心部分是12只松鼠吃葡萄的图案,堪称一副子孙绵延图。松鼠葡萄图案在门头沟区三家店78号院、岳家坡68号焦家大院也有,不仅构图精美,而且民俗风格十分鲜明。如今这些完好的鼠砖雕画成为门头沟富有特色的鼠俗文化遗产。

挖煤人不灭鼠,也不养猫

门头沟民间认为鼠性通灵,能预知吉凶灾祸,在大大小小的几百处煤窑里禁止捕鼠。挖煤人从不打老鼠,也不养猫。人们在井下见到老鼠会尊敬地叫一声“窑神爷”,因为他们认为老鼠是窑神爷的化身。在煤窑开采中如果进入一个新的掌子面,见有老鼠活动,证明这里有充足的氧气,可以放心作业。如果有人伤害到老鼠,或是骂老鼠,就会受到众人的指责,罚他把自带的干粮掰碎,扔在窑里,向老鼠赔罪。

其实,这些习俗里有其客观的道理。旧时,门头沟土煤窑遍布,挖煤工为了生存不得不整天在缺乏安全措施的巷道里爬进爬出,警觉性高的老鼠就成为人们判断危险的重要参照。鼠的听觉和嗅觉比人灵敏,能够比人类更敏感地察觉环境的变化,往往能够提前察觉到井下冒顶、塌方、透水、瓦斯超标或爆炸等灾害发生先兆,一旦有险象就会仓皇逃命。有经验的挖煤矿工如果发现井下老鼠一反常态到处乱跑,特别是见到大耗子叼着小耗子乱跑,就知道很快会灾害发生,马上撤离躲灾。老鼠在门头沟地区的挖煤人心目中俨然变成了通灵的神物。

矿工供奉老鼠为“窑神”

每年农历腊月十七日,当地从事煤业的人员到窑神庙焚香叩首,礼敬如仪。各窑台恭贴窑王爷神纸像,左右配贴对子如“乌金墨玉”、“石火光恒”之类祥词吉语。窑口摆放供桌、香烛,供整鸡、整猪。自凌晨起,各窑争先恐后燃放挂鞭。众人依次向窑神叩首作揖,祭拜盛况比春节还热闹。祭祀的当天,有钱的窑主请伙计及各界人士在窑上喝酒吃饭,拉骆驼的、起驴骡驮煤的、唱喜歌的叫花子都可以入席。这天,即使是特别吝啬的窑主,也会慷慨大方,请窑工们吃饱喝足;这天,也是窑工们的狂欢节,劳累一年的窑工们尽情喝酒吃肉、舒展筋骨。从这天开始,煤窑放假停工,窑工们回家过年,直到春节过到初五才恢复开工。

旧时门头沟挖煤矿工家中也多摆放供奉“窑神爷”的牌位,楹联写着“上窑多好事,下井尽平安”,供奉一碟榆子、干果之类的贡品。关于门头沟窑神来源说法不一,其中之一是门头沟民间贴的雕版印刷的“神儿(神像纸)”窑神纸像,头上无冠,头前部光亮无发,两耳后毛发直立,状如刺猬,两手放在胸前托着一块煤炭。这里说的“状如刺猬”隐喻的就是鼠神。神儿由京城纸店印制,矿区也有人自己操刀雕刻,由于技法不一,所刻出的窑神形象也有出入,但大体相似,请(买)窑神像的人也不计较,致使窑神形象更加五花八门。

还有一种说法,挖煤的窑工们认为,鼠就是窑神爷的马,不能亵渎。据说在煤窑能看到红色皮毛的老鼠,所以很多年龄大的挖煤人都叫老鼠为窑神(意为煤窑之神)。如今,门头沟已经关闭煤窑矿山,门头沟地区祭祀窑神、崇拜老鼠的旧俗逐渐成为历史。

上一篇:让政治课堂回归生活化 下一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方法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