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错误,提高学习成效

时间:2022-06-30 01:31:46

巧用错误,提高学习成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它是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相对完整的学习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应贯穿整个数学课程之中。“综合与实践”是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和有效的载体。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一线教师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利用“综合与实践”活动这一载体去落实这些目标。下面,我以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摆一摆 想一想》一课的教学为例,谈一些自己的实践与反思。

一、对《摆一摆 想一想》的解读

《摆一摆 想一想》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之后安排的一次“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课,希望通过在数位表上摆圆片的活动,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巩固数位和位值的概念;通过探究圆片个数与所摆出数的个数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学会发现规律,并能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初步归纳能力。教材设计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摆圆片活动,活动内容分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用2个圆片摆出不同的数,让学生知道每个圆片摆在不同的位置上就表示不同的数,初步感受“位值”。第二个层次是用3个圆片摆出不同的数,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位值”,感受摆出的数之间的关系,学会有序思考。第三个层次是用4个、5个乃至更多圆片摆出不同的数,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规律。第四个层次是直接说出用9个圆片能摆出的数及其个数,让学生应用规律。

二、对《摆一摆 想一想》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要求,我围绕如何让学生自主参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和应用规律这一理念设计了课堂教学,力求让低年级数学“综合与实践”课“课有所值”。

思考1: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中如何实施以问题为载体?

过去,我们一直以为问题意识只有在问题解决课中才能落实。然而,“综合与实践”课正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非常好的载体。如何让低年级学生既能以问题为载体来学习,又能提高他们的问题意识呢?

教材直接由小精灵提出了三次问题:①你们能用2个摆出不同的数吗?②你们能用3个摆出不同的数吗?你们发现了什么?③不用摆,你能说出用9个可以表示出哪些数吗?书中还提示了另一个问题:用4个、5个……分别能摆出哪些不同的数?你发现了什么?由此可见,教材也是以问题为载体,非常注重数学思考。教学时,我对教材进行了改编,将教材中的问题进行了整合:3个4个、5个、6个7个、8个、9个。同时为了突出以问题为载体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笔者将问题的呈现形式进行了改编。

1.让学生根据素材大胆猜想并提出数学问题。

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问题的选择和引领是至关重要的。本课的设计就是从提问入手(羊羊学校要举行一场考试,让学生利用只有十位和个位的数位表及3个圆片来猜测慢羊羊村长带来的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学生提的问题很有价值,比如:摆在个位可以摆出几?摆在十位可以摆出几?在这张数位表上可以摆出哪些数?等等。简单解决了学生提出的问题后,呈现本节课重点要解决的问题――“3个圆片在这张数位表上可以摆出几个数”。可以说,这是对学生各种问题的集中提炼和有效提升,可以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在对比中得到一个质的飞跃。

2.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自主学会提问题。

在引导学生解决了“3个圆片在这张数位表上可以摆出几个数”的问题后,提问:现在你还想解决什么数学问题?有了前面提问的经验,学生会提出“4个、5个、6个……圆片在数位表上分别可以摆出几个数”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积极、自主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3.教师适时提问,引发学生思考。

教师适时介入,让问题贯穿始终,可以使教学活动更有效。本节课,笔者在以下几个环节精心设计了问题:

(1)在学生汇报完用3个圆片摆出的数后,让学生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种摆法?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初步小结出两种有序的摆法。

(2)在学生汇报完用4个、5个、6个圆片摆出的数后质疑: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交流思考,学生发现了两个规律:摆出的个数比圆片个数多1;个位上的数字和十位上的数字相加正好等于圆片的个数。这是本节课的核心问题,多次动手摆和思考交流都是为此服务的。

思考2: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中可以积累哪些活动经验?如何积累?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综合与实践”的教学,重在实践、重在综合。因此,要使学生充分、自主地参与“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师在设计和实施教学时应特别关注学生的活动过程。那么,学生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如何积累活动经验?可以积累哪些活动经验?本课中,笔者精心安排了多次动脑、动手、动口的实践活动,且层层递进。

1.有序思考、有序操作、对比优化的活动经验。

反馈学生用3个圆片可以摆出哪些数时,针对学生的有序摆法,提问:你是怎么摆的?让学生上台边摆边讲解:先把3个圆片全都摆在十位,摆出了30,再一个一个移到个位,每移动一个圆片就摆出了一个新的数(21、12、3)直到移完为止。方法多样时,可以让学生对比交流: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让学生积累有序思考、有序操作、对比优化的活动经验。

2.采用猜想―操作―验证―总结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经验。

(1)猜测3个圆片在数位表上可以摆出几个数,激发学生动手摆摆的想法。

(2)明确操作要求:用3个圆片,在这张数位表中摆一摆,读一读。把摆出来的数记下来并数一数共摆出了几个数。

(3)学生独立操作。

(4)汇报交流:用3个圆片,你摆出了几个数?具体是哪4个数呢?谁能上来摆一摆?(生边摆边读,师板书)其他同学摆的也是这4个数吗?还有不同摆法吗?谁能上来展示给大家看一看?

预设摆法:①一般的无序摆法;②从十位逐个移向个位;③从个位逐个移向十位;④个位和十位交换位置得到两个不同的数。

(5)优化摆法:同样用3个圆片,都摆出了几个数?你认为哪一种摆法更好一些?为什么?

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使他们积累了采用猜想―操作―验证―总结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经验。

3.观察思考、总结规律、运用规律的活动经验。

在用4、5、6个圆片摆一摆、记一记之后,教师把操作结果做成了表格(见下表),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自由表达并体会到有序摆既不会遗漏也不会重复的好处,使他们积累了观察思考、总结规律的活动经验。

接着,我让学生独立写出用7个、8个、9个圆片摆出的数,很多学生都能利用前面总结出来的规律快速地写出结果,积累了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

综观整节课,“摆”是它的外在形式,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法;“想”则是在摆的基础上进行的对数学本质的再思考,是学生获得数学思维提升的内在形式,这样做很好地体现了有关“综合与实践”课要让学生做数学、用数学、做中学的课程理念,实现了“课有所值”!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堇山小学)

上一篇:低调亦是一种智慧 下一篇:童年,在太阳底下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