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知识超越教材,让快乐走进课堂

时间:2022-06-30 12:23:14

让知识超越教材,让快乐走进课堂

活力课堂犹如扑面而来的春风,教学理念的碰撞、课程观念的更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教材带来的新讯息以及学习方式的转变,无不向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挑战。建构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快乐走进课堂。那么,怎样让课堂“活”起来、快乐起来呢?

一、 语言富有诱惑力──使学生愿意听

一堂好的课,从学生的表现来看,应是听得专心,思考得认真,活动得积极。教师最难过的事情,莫过于自己讲课时看见有学生恹恹欲睡或呼呼大睡了。课堂上,学生听得专心,是课堂“活”的标志之一。学生是否听得专心,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是否具有诱惑力。英国教育家吉尔伯特・海特认为,如果一个人善于运用语言,即使他是个二流的学者,也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否则,即使他很有才华和灵气 ,也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教师的语言,可能会成为诱导学生积极思考,刻苦学习的“兴奋剂”,也可能成为学生恹恹欲睡或呼呼大睡的“催眠曲”。教师的语言怎样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兴奋剂”,而不是“催眠曲”呢?应具备以下特点:

丰富性:尽量使学生有所收获或启迪。

简洁性:语言精炼,不讲废话。

条理性:逻辑性强,不颠三倒四,条目清晰、不混沌不清。

形象性:语言多变化,绘声绘色,吸引注意力。

趣味性:“幽默有各种功能,最明显的功能是使学生富有生气和积极注意”吉尔伯特・海尔。要使语言有意趣,就必须注意语言的幽默感。

此外,还要注意,课堂教学语言应当富有感情,在和学生进行交流时还必须情感沟通。

二、 建构体现“快乐”的教学方式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于学会经营课堂,建构师生、生生交往的互动的语文课堂。经营的主导者是教师,理念是学习方式的转变,途径在于教会学生读书,落脚点则是学生在快乐中发展。

创设快乐的学习条件

对于小学生来说,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他们在宽松的环境中提升学习兴趣。一是营造“快乐教学”的教室环境,可以通过对教室的布置整理,座位的摆设,建立识字王国、动画城,合理利用黑板报等;二是精心设计各种教具。如《雨点儿》一课中的生字卡制作成雨点儿的形状,《胖乎乎的小手》的生字卡制作成小手的形状,《自己去吧》一课可设计小鸭、小鹰及小鸭妈妈和小鹰妈妈的头饰,从而增强学生的兴趣,感受学习的快乐。

创设适应学生发展的学案

经营课堂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不可强牵学生跟着教案走,而应当是教师根据教学实际调整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心中装的不是教案,而应该是学生。因此,首先要选择贴近学生的教学提问,门槛过高的教学提问,会构成学生思维的障碍,适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提问,则能帮助学生进入“跳起来摘桃子”的快乐境界。其次是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学生学习疲劳、精力分散、开小差时,我们不应大声训斥,而应因势利导,将不利的教学因素化解为有效的教学动力。如:一节公开课上,课堂被外面低空飞行的飞机轰隆声扰乱,有的同学低声议论,有的扒窗而望……性急的老师大声呵斥学生,课堂气氛变得紧张而不和谐,相机设计教学活动来化解教学危机岂不更好?

三、 相互欣赏,给童心以移情理解

给孩子真正的欣赏,就要给学生以心理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因为“即使在最丑的孩子身上,也有新的东西,无穷的希望”。在教学中,我们要做的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感觉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根据这些情况考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尤其是尊重学生个性,鼓励他们交流感爱,谈自己的见解,如上一年级下册的《春雨的色彩》一课时,学生围绕课后“泡泡”中的问题:“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展开讨论。有的学生说:“春雨是紫色的,因为春雨落在紫罗兰中,紫罗兰就变紫了。”有的学生说:“不对,春雨是七彩的,因为花是五颜六色的。”还有的学生说:“不对,春雨是无色的,因为我们每次看到的春雨就是透明无色的。”其实春雨是什么颜色并不重要,重要的孩子们的童心多么富有诗意,我们的小朋友已经会从大自然中寻找答案了。我对他们的发言表示由衷的赞赏,我想学生一定也从我的话语中找到了真诚与自信。

四、 活动具有驱动力──使学生愿意说和做

学生积极有效动口、动手,是课堂活跃的主要标志,要使学生积极动口、动手,应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尽量提供机会。课堂上应设计学生动口、动手的环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能让学生说的内容,教师决不能代劳。一般课堂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是应该让学生说的: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对本节将要学习的内容已经知道了多少,想要知道什么;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什么疑问,不同见解或联想、感想等。

第二,提出明确要求。说什么、做什么、怎么说、怎么做,应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有话说,有事做,会说、能做。

第三,采取激励措施。除了学生回答的问题或动手做的内容要让学生感兴趣以外,教师还应采取必要的“外部”激励措施,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有成就感,使课堂活起来。

五、 共同分享,让师生拥有开放的语文课堂

语文学科的性质和内容决定于学生必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进入社会大课堂,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实行开放式教学。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使学生在丰富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得到提高。教学中很多课文,都可找准一个突破点,鼓励学生在课外通过查找资料、上网查询或向他人请教等形式预习,课中联系相关内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课后再拓展延伸。

如《阳光》一课,课文的重难点是要让孩子们热爱阳光,充分感受阳光的宝贵与美好。我让学生针对阳光能给世界带来哪些好处收集资料。孩子们收集的资料有的直接从电脑上下载、有的是向他人请教后的笔录,还有的从报刊书籍中获得。他们或以图片、或以实物、或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在大家面前,激发了孩子们探求知识的愿望,我常常惊讶地发现孩子们的潜能是我们无法估量的。

挖掘语文教学中的快乐因素,让学生在乐中学、师生共发展,共同求知,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和谐” 是教育永恒的追求。“和谐”教育提倡让知识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让快乐走进每一堂课吧!

(作者单位:丹阳市窦庄中心小学)

上一篇:微视频促进高中生信息技术自主学习的实践与思... 下一篇: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提高数学学习的综合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