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培养学生朗读的重要性

时间:2022-06-30 11:23:56

浅议培养学生朗读的重要性

新课程理念对阅读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摒弃繁琐的分析,以充分朗读为基础,在“读”中整体把握、培养语感,体会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朗读是语文教学重要的一环,在《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阅读教学要注重“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因此,无论从语言文字的基本特征和语言教学的根本宗旨看,还是从阅读认知心理进行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和灵魂都应体现在一个“读”字上。“读”是培养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重要途径。

一、朗读,培养学生想象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运用得最多的方法。通过朗读,能够透过语言文字,在脑海里浮现出具体的形象、情境,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懂得其意义,并且受到感染。高质量的朗读,能够诱发学生的想象,产生超出语言文字本身所包含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加强朗读训练,对课文中的重点段落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将无声的文字,绘声绘色的诵读,再现作者的感情,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使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这样来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够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悲惨情景,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贫富悬殊、弱肉强食的社会现象。生活在今天的学生很难理解课文所反映的思想内容。为了使学生的思想感情融入到课文所反映的意境中,教师应仔细体会文章里包含的深刻含义,多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想,想象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的悲惨遭遇。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朗读时注意了语调的抑扬顿挫、感情的起伏变化,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文所描绘的那种凄凉、孤寂、催人泪下的悲惨境地,脑海中便浮现出小女孩那形影孤单无依无靠的悲惨形象,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二、朗读,培养学生语感

朗读最大的好处是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只有读到位了,学生的语感才可能到位,语言综合能力才能真正地提高。小学语文课文编入许多文句优美、意蕴深刻的优秀篇目,为了让学生领悟这些篇章的独特魅力,提高审美能力,课堂上,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采用默读、轻声读、高声朗读、分角色表演读等多种方式。在读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多种感官协调运作,从而使文本以鲜明的形象映射于脑海中,成为有生命的实体,逐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的过程中,对漓江水静、清、绿,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可个别读、引读、齐读,特别要注意“啊”的读音:真静啊(nga)、真清啊(nga)、真绿啊(ya)、真奇啊(ya)、真秀啊(wa)、真险啊(na)。实践证明,学生对一个“啊”字有这么多读音感到新奇,便会产生专注地、充满感情地朗读的愿望。然后教师可以提问:“漓江的水静得怎么样,清得怎么样,绿得怎么样?”以此引导学生品读,达到培养语感、学习表达的目的。这样对重点词、句进行揣摩、玩味、欣赏、想象,使学生充分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领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

三、朗读,促进学生悟情

阅读感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要在实践经验中逐步积累,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古人道:“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这里我想举两个例子来说明问题:

其一,教学古诗《泊船瓜洲》,教师引导学生重读“绿”字,想象春姑娘又一次给江南的原野披上了绿装,让学生仿佛进入桃红柳绿、鸟语花香、生机勃勃的景象。如此再三诵读,就不难体会诗人对江南春景的喜爱了。这样,学生就很自然地与诗人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思乡。教师再问学生把“明月”换成“月亮”好不好?为什么?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明月”是我国诗歌的传统意象,它不仅是一个物质名称,更成了国人集体意识中的符号,是无法抑止的乡愁,更是团圆的理想。而如果用“月亮”就显得直露且缺乏韵味。

其二,学习《游子吟》,借助课件指导学生反复吟诵,边读边想象诗人准备外出前,看到慈母借着微弱的灯光为自己缝制衣服的情景。通过影像给学生带来情感上的震撼,体会伟大的母爱,最后发出由衷的赞叹――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课后练笔,描写母子依依惜别的情景就不困难了。只有多读并读出感情来,才能达到理解的深化和感情的升华。

四、朗读,丰富学生积累

要学好语文,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而朗读恰恰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朗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读出滋味、情趣,从而达到语言积累的目的。例如教学人教版第八册“积累・运用三”,学习对联“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在课堂中,教师无需过多地分析和解释,只需要学生熟读此联,在反复诵读之后,领悟出此联的特点:正念反念都一样。掌握了“回文”对联的奥妙,心通其意,就不难对出“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的下联。如“山西钻井队井钻西山”,“黄山落叶松叶落山黄”,“山东长生果生长东山”……每对出一句下联,都让学生正念几遍反念几遍,学生因浓厚的兴趣朗读积极性高,在反复朗读中顺理成章地丰富了语言的积累。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其意就是要激励学生多读一点,多积累一些,年深日久,到用时就能信手拈来,随心所欲。

总之,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有效指导,提高学生朗读的技巧;合理练习,巩固学生朗读的实践……使读书训练因素有效整合,让学生尽可能地获得朗读的技能技巧,从而形成语言能力,促进学生语感形成,发展学生的智力,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上一篇:抓好阅读教学,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下一篇:讲究阅读方法 张扬学生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