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汉思维方式差异谈如何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

时间:2022-06-30 11:21:25

从英汉思维方式差异谈如何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

(渭南师范学院,渭南 714000)

摘要:英语写作水平是英语学习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中的重要一项,最能反映一个人对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然而,写作水平的提高却一直是困扰英语专业学生的一大障碍。文章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入手,阐述了英汉思维方式的差异,分析了思维方式差异对英语专业学生写作能力的影响,探讨了提高英语专业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英语写作;思维方式;写作能力

0引言

英语写作是英语学习的高级阶段,也是衡量一个学生英语综合水平和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英语写作能力的高低最能反映出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然而,现阶段高校英语专业写作教学的现状却不尽人意,大部分学生都畏惧写作,写出的文章用词不地道、句式单一、内容空洞、结构混乱、衔接不自然、结构不清晰、中式英语充斥其中。本文将对英语专业学生写作中的错误类型进行梳理,揭示其产生的深层原因,提出提高英语专业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

1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思维是人脑认识客观现实的一种活动,是一个由概念到判断、由判断到推理的过程。思维先于语言发生,思维也创造了语言,然而,思维是看不见、听不到的,需要借助语言文字来表现。连淑能曾经指出:“思维方式与语言密切相关,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语言又促使思维方式得以形成和发展。语言是思维的主要工具,是思维方式的构成要素。思维以一定的方式体现出来,表现于某种语言形式之中。”(连淑能,2002)

2英汉思维差异对英语专业学生写作能力的影响

写作不仅是一种语言活动,也是一种思维活动。中国人和英美人生活在各自的自然地理环境当中,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习俗,因而也就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思维方式。中国学生在用英语写作的过程中,很容易不自觉地受到母语思维的干扰,出现一些不符合纯正英语的表达方式,这在词汇、语法、篇章结构等方面都有所体现。

2.1 词汇层面词汇是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语言的基本材料,离开词汇就无法表达思想。中国人传统思维方式的一个特征是整体性,而西方自柏拉图提出“主客二分”的思想之后,就偏重于分析性思维,把整体分解成部分进行分门别类。体现在语言方面,汉语中经常使用表示泛指的词,用词概念较模糊。比如,在汉语中可以说“一群人,一群牛,一群孔雀,一群蜜蜂,一群鱼,一群鸟,一群狮子”;在英语当中却要使用特定的词汇来表达“群”的概念,如:“a group of people,a herd of cows,a muster of peacocks,a swarm of bees, a school of fish, a flock of birds,a pride of lions”。

2.2 句法层面句法是研究句子的组成部分及它们的排列顺序。虽然英汉句子的基本结构都是主语+谓语+宾语,但是两种语言在句法上的差异也非常明显,最本质的差别在于:汉语以意合法(parataxis)为主,英语以形合法(hypotaxis)为主。所谓意合,是指词语和分句之间不需要靠词汇和语法的衔接手段,句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主要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来表达。而所谓形合,是指借助语言形式手段(包括词汇手段和形态手段)来实现词语或句子的衔接,注重使用逻辑语言(如连接词)来说明句子内部、句子之间、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英汉思维模式的不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重视综合,英美人的思维则注重分析。

汉语行文是按照动作发生的先后顺序或事情的逻辑关系逐句展开,分句之间以意相连,层层铺开,看似结构松散,往往表现为简单句或并列句的大量堆积。英语是注重逻辑关系的语言,主要依赖丰富的介词、连词等手段,体现信息的不同层次和关系。下面是学生作文中的一些错误例子:①Last year birthday, I received many gifts.②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between high schools and universities. I should change my study habits.③As a college student, we should develop a good habit of learning, attend classes on time, obey the school regulations.

第①句是“我去年生日收到了很多礼物”的直译,这个句子显然是错误的,会让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感觉很别扭,可以给它加上连词,改为:“I received many gifts when I celebrated my birthday last year.”第②句是“高中生活和大学生活不同,我应该改变我的学习习惯”的直译,加上连词后可改为:“Since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between high schools and universities, I should change my study habits.” or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between high schools and universities. So, I should change my study habits.”第③句是个病句,三个动词直接连用,没有在最后两个动词之间加并列连词“and”。

2.3 篇章层面美国语言学家罗伯特·卡普兰 (Robert Kaplan) 在1966 年发表的《跨文化教育的文化思维模式》一文中,概括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五种类型的段落发展模式,汉语被纳入了东方语言的螺旋型文化思维模式,而英语则属于直线式(Kaplan,1966)。在语言表达上,英语通常是开门见山,直接了当地陈述主题,然后再进行论述,遵循着从一般到具体、从概括到举例、从观点到案例的原则,侧重演绎推理。与直线型的英语思维不同,汉语文化的思维方式是螺旋型,语篇结构属于归纳型,一般是先叙述事情的背景,或罗列客观上的条件,或说明问题的原因,或摆出事实的证据,逐步引出结论,最后说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例如:Nonverbal communication should not be neglected in communication. One study done in the United States showed that in the communication of attitudes, 93 percent of message was transmitted by the tone of the voice and by facial expression, whereas only 7 percent of the speaker’s attitude was transmitted by words.

在上面的这段话中,第一句是主题句,后面的句子是支持句,用来说明主题句。上面的段落如果用汉语来表达,就是:“美国有一项研究表明,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70%的信息是通过的语调和面部表情来传达的,只有7%的信息是通过言语来传达的。因此,人们在交际的过程中不能忽视非言语交际。”

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学生在用英语写作时常常会受到汉语思维模式的影响,仍然沿用汉语的语篇组织习惯,不是从主题句入手,而是喜欢兜圈子,先围绕着主题进行阐述,然后以螺旋型对某一思想加以展开,最后再得出结论,说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种汉语思维加英语句子的写作方式在英语专业学生的习作中屡见不鲜。

3提高英语专业学生写作能力的对策

以上从思维方式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句法和篇章上的若干差异进行了分析,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有意识地注意到英语和汉语在思维模式上的差异,掌握英汉语言的特点,提高写作技能。

3.1 加强英汉对比的教学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中国人学英语》中谈到:“我相信,对于中国学生最有用的帮助是让他们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差别,在每一个具体问题——词性、词义、词语范畴、句子结构上,都尽可能用汉语的情况来跟英语作比较,让他们通过这种比较得到更深刻的领会。”(吕叔湘,2005)在写作课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英汉两种语言系统的对比研究,将学生的习作和范文或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作文进行比较,让学生在对比中区别两种语言在词汇、句法规则和语篇模式方面的差异,加深学生对两种语言特点的了解,增强思维差异意识,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

3.2 加强以培养语感为目的的听读训练没有形成语感的英语是不牢固的。语感是根植于语言使用者心灵深处的语言本能,是对语言信息自然的、不假思索的快速反应能力。良好英语语感的形成,需要学生们听读大量的地道英语素材,积累大量的语言知识,培养用英语直接思维的良好习惯,克服汉语思维定式的干扰,最终达到提高英语写作水平的目的。

4结语

综上所述,英汉思维方式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英语专业的写作教学中,一方面,英语教师要加强英汉语的对比教学,培养学生按照英语思维的习惯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另一方面,学生们要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大量的听读实践活动,培养良好的英语语感,提高学用英语思维的能力,真正能把所学到的英语知识转变为英语写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Kaplan, Robert.Cultural Thought Patterns in Intercultural Education[J]. Language Learning,1966,(16).

[2]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提高涉外交流能力的学问[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3]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J],2002,(2).

[4]吕叔湘.中国人学英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5]潘文国.汉英语对比纲要[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

[6]张思洁,张柏然.形合与意合的哲学思维反思[J].中国翻译,2001,(4).

上一篇:新课标理念下的英语教学 下一篇:民办院校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